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3 天前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招魂:东汉的巴蜀摇钱树是升天之路吗?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2-04 11:12

正文

人死之后魂魄真的存在吗?

魂魄离开身体后会经历什么?

死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

考古发现无疑给我们的疑惑提供了一些线索,让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死观,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1996年的秋天,考古队员从一座位于四川凉山州的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中发掘出了一件非同寻常的文物: 一株通体青铜、工艺精良、通高127厘米、幅宽46厘米的摇钱树。 经专家判断,这株摇钱树的铸造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中期,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年代最早的摇钱树之一。


这株摇钱树整体呈“S”形,精致的镂空和阳线手法,使青铜枝叶与花朵构成了桃叶和桃花的形状,花心和结的果子都是一枚枚逼真的方孔圆钱,呈现出摇钱树结出累累钱币果实的意象。 整件文物采用的是汉代流行的合范铸造法 线条流畅,图案细腻,只有用竹签一类的工具在泥范上面精心绘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堪称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


四川凉山州西昌马道摇钱树及其拓片


摇钱树多见于东汉时期至蜀汉后期的巴蜀墓葬中,这一器型可以追溯到广汉三星堆中出现的神树。《山海经》中出现的若木、扶桑、扶木, 都象征着连接天界与人间的天梯,是获得长生不老的路径。 而秦汉时期的人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渴望着永生,这也刚好解释了西南地区人民为什么会崇拜神树。


而最令考古队员称奇的是,这株凉山出土的摇钱树的树冠上停了一只栩栩如生、展翅若飞的青铜凤凰。这种传说中的神鸟,第一次出现在《山海经》里;到了汉代,这种神鸟已经是祥瑞、升仙的象征,代表着超脱俗世的永生世界。


摇钱树树干拓片


摇钱树的树干上还有一名持节羽人。《楚辞·远游》有云:“仍与人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丹丘,即神话中凤凰停留的仙境之地,羽人则是天界的使者。 与神树的功能一样,羽人也是是连接凡间与天界的桥梁,能够带领凡人的魂魄前往神话中的不死之地。


树冠凤凰拓片


带有神鸟与仙人图案的摇钱树同样见于四川绵阳出土的东汉陪葬物中。我国总共出土了100多株摇钱树,然而光涪水之城 绵阳一处,就出土了5株摇钱树和30余件树座 ,是我国发现摇钱树最多的区域之一。


绵阳出土了摇钱树的汉墓大多是大中型墓葬,且有的是家庭合葬墓,这从各个方面说明了,这样的陪葬品属于富有的大家族。东汉正是世家大族势力急剧扩张的时代,这是豪强大族在东汉时期的四川区域活跃的证明。由此可见,摇钱树不仅有艺术价值,也给中国古代历史与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


绵阳东汉摇钱树


青铜神树不仅是巴蜀文明中富有地区特色的仙道巫术文化的产物,也说明了 东汉时期的四川地区已经是当地与外来宗教信仰产生激烈碰撞的地方。


道教诞生于东汉的巴蜀,并在西南地区传播,佛教也在同一时期传入,这两种新兴的宗教信仰与当地的神巫文化交相呼应,进一步形成了人们认为死后灵魂会升天的信仰。这正是半数已发现摇钱树都在四川,而中原其他地区并没有出土这么多摇钱树的原因。


秦汉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普遍认为,人死之后,魂魄一分两半。 代表智力与思想的轻盈之气化作“魂” ,飞升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天庭, 而代表肉身的浑浊之气化作“魄” ,下沉到地底下,或者永远停留在凡间的居住地——墓室中。《礼记·郊特性》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虽然中外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灵魂的双重性并不能代表普遍的民间宗教信仰,但大量已发掘的汉墓说明,古人在准备墓葬时既要考虑墓主人的神魂可能会升入天界,又要为留在墓中形魄的生活创造优越条件。


因此, 摇钱树上那些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财富的铜币 ,到底是供逝者的“魄”在凡间使用、改善墓中生活的,还是作为“魂”飞升天界时的路费,或是给仙人使者的打点之用,便不得而知了。


四川新都出土的汉画像砖拓片 西王母的仙境


可以确定的是,摇钱树与大多汉墓画像(砖)与陪葬品呈现的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墓主人死后可以仙化升天,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永生。西王母、伏羲、女娲、仙人和仙兽都代表着同一意象—— 灵魂飞升进入西王母所居的昆仑仙境。


四川新都出土的汉画像砖拓片 西王母像


《楚辞》中的南方,曾有一个叫做“招魂”的习俗。当一个人死后,他的家人会带着逝者的衣物,从东边的房檐爬上屋顶,挥舞着衣巾,朝远方呼喊逝者的名字,重复三遍:“xxx, 魂兮归来!” 如果他们死去亲人的灵魂一直没有应答,也没有还魂于躯体,他们才会顺着西边的房檐爬下,宣布逝者的灵魂确实已经离去,再将肉身妥善安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