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刚刚!登顶!中国影史票房之王!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点评一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昨天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04星期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世界正滑向危险边缘……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8-21 17:25

正文


来源:智本社(ID:zhibenshe0-1)

作者:清和  智本社社长


世界正滑入零和博弈、存量厮杀的危险边缘。

马尔萨斯陷阱1.0主要表现为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暴动,马尔萨斯陷阱2.0则是大萧条与两次世界大战。

马尔萨斯3.0陷阱主要表现为:货币超发掠夺财富、人为制造金融危机、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全球化大退潮以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

如今,关于马尔萨斯陷阱3.0之零和博弈、存量争夺趋势愈加明显,最近这方面的声音日益增大, 全球化经济及政治局势正在快速向“马尔萨斯陷阱3.0”推进:

中美贸易战赛道升级:

美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贸易战晋升到金融战,汇率市场角逐、资本市场博弈公开化,汇率及金融市场波动,正在左右中美乃至全球经济形势。

日韩贸易战开打:

日本“扮猪吃老虎”,打击韩国心脏产业,韩国“金丝雀”拉响警报,经济严重下滑,日韩“假老铁”深度纠缠于历史旧账、经济冲突及东亚博弈之中。

东亚局势博弈更加复杂:

随着中美贸易战进入纵深领域,东亚局势波云诡谲,先是朝韩关系缓和,美朝在“三八线”大秀恩爱;

然后,越南尽显“小国生存之道”,与美国打得火热,挖中国的制造业墙角,试图成为中美贸易规避冲突的“地下通道”;

如今,日本打压韩国,压制中韩关系,与中国重启战略对话,试图在中美角逐之间成为第三极,增大其在东亚的控制权。

欧洲局势不确定性增大:

英国保守党上台,“英版川普”约翰逊出任英首相,将推行强硬政策,或推动英国提前“硬脱欧”,欧盟撕裂加剧。

地缘政治军事冲突加剧:

印巴冲突升级,印度趁机大军压境,“巴铁”盟友沙特退缩,俄罗斯驰援印度联合军演,巴基斯坦寻求美国帮助,美假中立暗助印,巴方希望中国主持公道,印度“打开了地缘政治的潘多拉盒子”,大国势力同时角逐于此。

美联储“鹰派”降息,全球资产泡沫岌岌可危:

美联储生怕刺破美股资产泡沫,又担心贸易战下经济衰退加剧,小心翼翼地结束了本轮加息周期,搞了一个鹰派“降息”;

市场预期到美联储的恐惧以及经济衰退的危险,美股带动全球股票大跌,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经济衰退征兆凸显;

未来美联储操作空间有限,全球央行渴望放水,货币超发主导的财富掠夺到了泡沫崩溃的边缘。

作为“马尔萨斯陷阱3.0”第三篇,本文将视野从之前的美国、中美放大到全球,聚焦于全球化经济及东亚局势的演变,观察新形势之下,国与国之间、经济主体之间陷入怎样的零和博弈、存量厮杀之中。

本文逻辑:

经济存量争夺:货币超发之罪,泡沫崩溃之罚

地缘政治角逐:东亚局势之诡,大国小国之道

马尔萨斯破局:科学技术之剑,制度建设之盾


01

经济存量争夺

货币超发之罪,泡沫崩溃之罚


我们提出一个观点:

“货币超发,本质是财富的存量争夺,而非增量改进。”

在古代,经济的存量争夺之战,主要表现为,统治者大征苛捐杂税,搜刮钱财,甚至发动战争,抢钱,抢粮,抢女人。

现代社会,增加税收,为不智之策;战争掠夺,又成本太高。

印钞,更加隐蔽而高效。

如今,世界已进入了理性预期的泡沫时代。

所有人都知道,货币超发不会带来经济持续增长,也不会带来总体财富的真实增加, 只会增加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加剧危机的爆发。

但是,所有人都渴望直升机撒钱,都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一个,亦或是都希望“饮鸩止渴”缓解眼前之苦。

如多印钱,房价涨,股票涨,融资成本低,项目投资火热……

世人这种侥幸心理和“饮鸩止渴”的期望,被包装成为货币超发、财富掠夺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救市。

张五常在科斯悼词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凯恩斯影响了政府大手花钱吗?还是政府要大手花钱才捧出凯恩斯?”

事实上,谁越接近铸币权,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

由于货币短期非中性和人为控制货币供给,直升机撒钱时,捡到钱的人相当于抢夺了他人的财富;没有捡到的则被他人掠夺。

房地产、金融、基建,靠近水源地,软件、设计、知识服务,远离水源地。

超发的货币,是富人的甜甜圈,中产的苦咖啡,穷人的鱼骨头。

货币超发,加剧了贫富差距、经济结构及社会失衡。

如今,美联储终结了一轮加息周期,鲍威尔小心翼翼地以“格林斯潘式”的口吻,宣布“鹰派”降息。

然而,鲍威尔东施效颦般的笨拙表演,被市场一眼看透:美联储担心资产泡沫崩溃及经济衰退而左右为难。

美股立即大跌,美债倒挂警示,全球资产泡沫风声鹤唳……

新的一轮货币大潮即将开启吗?新的一轮存量厮杀战即将打响吗?

实际上,全球央行早已没有底线,韩国、印尼、乌克兰、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早已开启降息门阀。

但是,美联储不开启新一轮降息,这些国家还是不敢肆无忌惮的放水,主要考虑到本币贬值、汇率波动的风险。

各国希望美联储出个“王炸”,炸开货币大坝,让货币潮水一泻千里。没想到,鲍威尔出了一对“老K”,阴阳怪气、不知男女。

伯南克曾经评价美联储的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之中,清晰明确的沟通比决策的灵活性还要重要。”

这一次,美联储不敢随意超发货币,搞存量厮杀,因为担心再搞一次厮杀会引爆资产泡沫。

这是前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他挖的坑。


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推动世界滑入马尔萨斯陷阱2.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推动世界滑入马尔萨斯陷阱3.0。

这两次历史级的金融危机爆发,都是技术周期进入底部,技术革命红利消失后,世界陷入宽货币、宽信贷的存量争夺,而后引发的资产价格崩盘的结果。

这就是货币超发之罪,泡沫崩溃之罚。

更为可怕的是,这两次危机之后,世人并未惊醒,反而以“救市”之大名大义,进入更加恶劣的存量争夺。

大萧条时期,小罗斯福总统上台,美元与黄金脱钩,大肆借钱搞投资刺激经济,单方面让美元贬值,高筑贸易保护围墙,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后来,全球掀起一轮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纳粹主义上台,各国开启存量厮杀,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一种典型的马尔萨斯式的存量绞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次倒是全球联合行动救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搞量化宽松,带头掀起了货币海啸。

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开的存量财富掠夺。

每一次货币大潮,拯救和保护的总是护城河以内的达官显贵,冲垮的总是前门之外的贩夫走卒。

每一次货币退潮,遭殃的还是前门之前的贩夫走卒,因为城内有护城河保护。

美国与他国如此,国家内部也如此。

伯南克救市的结果是,吹起了一个人类史上最为庞大的资产泡沫——美股、美债以及全球资产。

2015年12月到2019年7月,这轮加息周期不长不短,但加息力度非常有限,只加了250个基点。

根本原因是受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规律支配。

货币超发越多,投资收益率越低,负债率越高,债务规模越大,经济结构失衡越深;若加息,容易拉爆债务市场和资产泡沫,从而抑制了加息空间。

反过来,加息不够,手中无米,美联储若不继续加息,只能在2.25%的利率空间里捣腾,换言之,只有2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实际上,从格林斯潘开始,每一次货币超发,美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就越严重,降息空间越来越小,货币政策愈加被动,直至政策失灵、手段失效。

美联储如此,全球央行几乎都如此。

加息,实体经济饥渴难耐,金融泡沫风险加剧;降息,经济杠杆率继续攀升,金融泡沫加速膨胀。

美国市场如此,全球市场几乎都如此。

如今一些国家的利率政策基本失效,稍微加息或降息,市场要不资金链断裂,要不大水漫灌。金融资产价格与负债率奇高无比,实体经济却增长乏力。

美联储这次鹰派降息后,沃尔克、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四位前美联储主席发表联名信,呼吁保持美联储独立性,确保货币政策决策不受短期政治压力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如果向政治诉求低头,会导致糟糕的经济表现,包括通胀更高、增长更慢。

这一次,美联储试图发挥平衡之术,力保美股美债不崩盘,兜住经济不衰退。

但是,未来美联储最大的挑战是预期管理。

美联储的谨慎政策容易引发投资预期混乱,甚至向市场释放了一个巨大的利空信号:美联储对金融市场稳定诚惶诚恐,金融泡沫危在旦夕。

如此,很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崩盘。

美联储,已经被逼到墙角,鲍威尔手上的子弹不多。

若未来资产价格再次崩盘,又将进一步将世界推向马尔萨斯陷阱3.0的深渊。

每次金融危机,都是一次存量恶性争夺,都是洗劫中产和穷人财富的过程。

房产,是富人的财富,中产的债务。富人可以做资产配置对冲风险,而中产财富多压在房产上。

金融危机爆发,中产的财富大幅度缩水;每次金融危机后,富人的财富反而增加。

伯南克卸任后为自己写了本辩词叫《行动的勇气》,他说:“在所有的危机当中,都会有两类人:敢于行动者和惧怕行动者。……我们行动了。”

他认为,他的救市行动,符合美联储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符合白芝浩当年定下的原则。

但其实,这个世界或许不需要救市的勇气,而是需要不救市的勇气;不仅需要白芝浩原则,而更需要沃尔克法则。

救市,表面上救民于水火,事实上是公然上演最恶劣的财富存量掠夺。

资产价格泡沫崩盘,是对这一马尔萨斯行为最严厉的惩罚。但这一惩罚,回头又会促成救市之行动,掀起更加狂暴的存量掠夺。

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



02

地缘政治角逐

东亚局势之诡,大国小国之道



我们曾指出,中美两个大国贸易战一开打,东亚局势瞬间风云变幻、波云诡谲。

过去,美日韩是“铁三角”,中朝是“铁哥们”。朝韩对立,中美博弈,日方得利。

如今,中美贸易战持续,日本却与中国重启战略对话,日韩两国居然也打贸易战,美朝却在三八线大秀恩爱。

东亚局势,让人脑洞大开。

在中美博弈之下,小国努力抓住机会混乱时局,试图左右逢源、两边得利,尽显“ 小国生存之道 ”;大国则跃跃欲试,试图利用中美角逐之机拓展在东亚的生存空间。

自甲午战争以来,东亚长期滑入马尔萨斯陷阱。朝鲜半岛,一度成为马尔萨斯式绞杀的最前线。

但这一轮变局,主要源自2008年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之后,欧美世界普遍陷入低增长区,美国国内对华情绪及对华战略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东亚局势迅速逆转,朝鲜半岛的关注度火速升温。

最先打破平衡的是,金正恩。

中美贸易战开打后不久,朝鲜快速调整外交策略,开始主动与美国接触。

深谙大国夹缝中生存的新加坡率先捕捉到了机会,做东撮合了首次“金特会”。

接着,越南促成了第二次金特会。

越南,正在学习新加坡的“小国生存之道”。

越南一方面快速融入国际市场,与美国展开贸易;另一方面与中国交好,试图成为中美贸易的“地下通道”;

同时,还挖中国墙角,将三星等制造工厂转移到越南本土。

之前,中国一些产品绕道越南出口美国,避开贸易战区,结果被美国封住;

如今,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及农产品,也是绕道越南。越南的生存空间获得较大改善。

越南之后,韩国文在寅紧接着撮合了第三次金特会。

这一次,特朗普访问日本后,飞赴韩国,与金正恩在“三八线”——朝韩边境非军事区上高调“示爱”。

美朝关系从势不两立到大秀恩爱,东亚局势的罗盘正在逆转。

同样深谙小国生存之道的韩国,早在1992年中韩建交开始,就利用中美关系在两头都吃得钵满盆满。

只是韩国在中美博弈之间忽略了日本的实力。日本这次“扮猪吃老虎”,出手打击韩国半导体,在东亚的存在感立即飙升,令人恍然大悟:

日本没有消失。

打压韩国的同时,日本迅速与中国启动了暂停多年的战略对话。在最近特殊的日子里,中日表现出同样的默契。

这玩得是哪一出?

这就好比良叔抄了东叔在法国的销售网络,逼着东叔跟他合作。

其实,这时中国也需要日本。

中美贸易战一度陷入僵局,日本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缓冲带。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也乐意,一方面日本敲打了韩国,另一方面美国能够掌控日本,可以增加与中国博弈的灵活性。

三十年没有秀肌肉的日本,这会一鸣惊人,它的野心绝不是像韩国、朝鲜、越南一样两边得利, 试图成为中美之间在东亚的第三极。

当我们还没搞清楚日韩局势时,印巴冲突又快速升级。这是一个麻团,美、俄、印、中、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都交织其中。

中美两国贸易战打破东亚平静以后,东亚的利益角逐迅速升级,立即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焦点。

东亚,正在成为马尔萨斯陷阱3.0的中心。

如今的东亚,大国角逐,小国扰动,尽显大国博弈之局,小国生存之道。

如此,必须远交近攻、纵横捭阖,才能因势利导、腾挪乾坤。

韩国,在这轮博弈中处于被动,很可能成为首个输家。

韩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达70%,中美贸易战对其冲击巨大。中美贸易战开打后,韩国经济增速下滑到2.7%,创近六年新低。

今年5月韩国的半导体出口同比减少30%,显示器减少21.5%,手机减少33.9%。

韩国经济的顶梁柱三星集团的业绩下滑严重,其中三星电子二季度营业利润只有6.5万亿韩元,同比大减56.3%。

“金丝雀”拉响警报!


日韩贸易战对韩国的打击可以用“致命”来形容。日本这些年低调地研发上游产业核心技术,所有人都认为韩国是全球半导体的王者。

当日本对韩国“禁运制裁”断供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及氟化氢时,人们才意识到, 日本在上游积蓄的力量是多么的惊人,它才是骑在韩国头上的王者荣耀。

日本占全球氟聚酰亚胺和光刻胶总产量的90%,全球半导体企业70%的氟化氢需从日本进口。 日本几乎是韩国半导体公司的唯一核心原料来源国。

禁运制裁后,三星、LG、SK库存立即告急,韩国的OLED、存储芯片、CIS芯片、DRAM几乎都无法生产。

日韩贸易冲突的底线是美日韩三方安全关系。换言之,美国换了一个圈让两个小弟折腾,掌控着日韩贸易冲突的边界。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能会得到改善。日本试图在中美贸易战中起到微妙的作用,增加博弈的灵活性和缓冲空间。

朝鲜在政治上的空间应该可以得到拓展;越南在经济上的前景会更加明朗。

印巴冲突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克什米尔大概率会成为马尔萨斯陷阱3.0中地缘政治军事冲突的代表作。

不过,东亚局势转圜的关键,依然是中美。

中美这场贸易战,打打停停,是一场持续战。如今,两国赛道从低速的贸易战、科技战,转向高速的汇率战、金融战。 输赢的关键不在贸易战、金融战,而在资产泡沫危机。 中美两国就像两个强大的骑士对决,在这场“特洛伊战争”中,看谁先射中对方的阿喀琉斯之踵——中国的房地产、美国的股票与国债。

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定然谨慎微妙,美方踩着美股美债泡沫,中方踩着房地产疑云,双方腾云驾雾,汇率出鞘,金融狙击,但都担心脚下的泡沫在货币混乱的脉冲中崩溃,坠入万丈深渊。

所以,未来东亚局势的快速切换,可能会来自下一场资产泡沫危机。

03

马尔萨斯破局

科学技术之剑,制度建设之盾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人类社会的演进并非平滑的、线性的,而是“创造性破坏”的:

人类经济在技术涨时递增(边际曲线右移),在技术退潮时递减(边际曲线向右下倾斜)。

熊彼特认为,每一次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每一次经济陷入衰退,又意味着新的技术创新正在酝酿,经济的复苏及繁荣即将到来。

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每一次工业革命间隔的时间大约是100年,重大技术红利维持时间为55年,经济维持在中高增长,然后持续递减,面临45年左右的低增长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