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规矩的时候,你是讲道理,还是讲惩罚奖励条件呢?
我猜你是先讲道理,孩子不听就来硬的,“再......,我就.......”
或者反过来,给孩子立规矩,等孩子被罚了之后,再来怀柔,给孩子讲讲为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要讲道理,孩子是需要用道理喂大的,当家长的都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需要和孩子说,“你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因为那是人家的东西。你抢走了,那个小朋友会伤心、生气的。”
为了让孩子理解,还得同理一下:“如果你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你是不是也挺生气的?别人和你一样,你不愿有人抢你东西,别人也不愿意。”
很多时候,这么做没有用。不是家长做错了,而是孩子还没有办法理解到别人的感受和自己不一样。
当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他的感受是“想玩那个玩具”。你就算和孩子解释,“你抢人家的玩具,那个小朋友会生气的。”对孩子而言,他认为那个小朋友的感受也还是,“我想要玩这个玩具。”
孩子不大理解别人的感受,说教貌似无效。比起戒尺的威力来,说教的效果确实逊色很多。但是,孩子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我们需要等等,就像老人总说的:“孩子还小!”
我儿子都6岁,上小学了,还是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觉得那样自由自在,很舒服。他就不会理解,妈妈需要收拾房间,他这样闹腾妈妈很不舒服。(貌似虎虎他爸也理解不了)
但是比起他2岁时,已经进步了许多,他已经可以理解小朋友的感受了。只是和妈妈共生了很多年,想要彻底分离开自己和妈妈的感受,还需要些时间。
我可以等,也相信孩子会体谅我。
通过奖惩机制建立起的冷冰冰的规则,只能让孩子变得也冷冰冰的。
而建立在感受上的规则要求,则是帮助孩子越来越准确地理解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慢慢的就建立起“同理心”。
既管好了孩子,有培养了情感智慧。真是一举两得!
加我微信,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