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 斯坦福创业课 | 如何做出好产品(二)_腾讯视频
(2017 斯坦福创业课第 6 集——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
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创业点子?从发现痛点到解决痛点要经历哪些过程?如何转型才能让项目起死回生?
上周我们在专栏中介绍了
2017 斯坦福创业课:如何打造产品(一)
,今天继续来介绍产品系列的第二讲——2017 斯坦福创业课的第 6 集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 的上半部分。这节课由 Box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Aaron Levie 分享 Box 的创业历程,看完文章你将会了解到:
创业之初 Box 这个点子是怎么想到的?
从提出想法到真正做出产品他们经历了什么?
如果 To C 做不下去了,如何向 To B 转型?
Box 的初心
Box 创立于 2005 年,创始人们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都还在读大一大二。当时他们认为,无论在什么工作场所,只能使用 U 盘或者邮件来存储、分享、获取文件实在是太麻烦,而且一位创始人在一家公司实习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使用一套企业软件去分享、协作文件,但这个企业软件也实在太复杂。
于是创始人团队开始考虑,为什么分享文件和团队协作这么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还真别说,他们不久之后就发现了几个科技革新的浪潮,恰好可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第一,移动互联网来了。
虽然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了,但在 04、05 年,创始人团队就预见到下个十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他们当时甚至预测到未来黑莓手机的普及,不过这一点倒是错了。:)
第二,计算能力上升,计算价格变便宜。
这个理解起来很容易,技术进步的同时硬件价格也在下降,人们发现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建立计算中心了,那些便宜的云端计算服务可以提供给所有需要的人。
第三,越来越多的人在用互联网连接彼此。
世界因为互联变得开放,于是和组织内、外甚至是不同行业的人协作成为一个痛点。曾经只在组织内部实现文件协作的局面开始改变,现在他们需要连接客户、供应商,以实现利益共享。
Box 的第一步
基于对未来趋势的三条判断,创始人们在几个月后推出了
http://
box.net
网站,用户可以上传文件然后通过任何浏览器或移动设备访问它们,实现文件分享的目的。
事实上,他们在最早期做的非常出色的一点在于,专注于终端用户的体验。因为传统的企业协作软件需要你去找 IT 部门获得技术支持,但是这个网站只需要用户使用邮箱注册,这几乎算是一种体验上的颠覆式创新。
但因为他们当时还在学校读书,根本没有意识到全世界的公司都在使用体验糟糕的文件协作软件。等到他们见识了竞争对手之一的产品界面之后,创始人的思路才突然变得开阔:现在要做的不就是建立非常简单的技术,让人们分享文件以及访问信息吗?
( Box 竞品的交互界面)
认识到这一点,创始人们开始转变重心,不只是让分享文件变得简单,他们更多地在考虑,如何能让大多数人更加高效地工作?
这个想法彻底点燃了创始人的激情,像其他经典创业故事一样,Box 的初创团队也决定从学校退学,弄一辆小面包车去硅谷开始他们的创业。他们当时自觉辍学创业有着无限的前景和荣耀,因为像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人,都是辍学创业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他们现在也坦承,实际上当初自己没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的辍学创业者都惨败而归。
Box 的关键时刻
在创始人团队辍学创业一年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到底是继续做关注 C 端客户的产品,还是转向 B 端用户?他们最终决定,全面转向 B 端企业用户。
为什么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呢?创始人当时的想法是,C 端用户在当时可能愿意每月付 9 美元去买一个云端文件分享软件,但他们预计,未来 Google、Microsoft 等巨头一定会迅速跟进云文件业务,甚至极有可能给用户提供免费的云端储存软件,这样一来,用户很难再愿意花钱买收费的储存空间。
那么,如果他们也免费,转而依靠广告或者其他方式获利呢?创始人调研之后判断,需要查看文件和照片时,用户完全不希望看到广告,所以广告模式会使得用户体验极差,这也行不通。
而反观企业这边,大公司们每年花费数百万在文件分享软件上,Box 确认自己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比如数十万)为企业提供类似的服务,这样的话,他们为企业客户改进服务的空间还非常大。
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Box 需要进入企业市场。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时他们的创始团队只有 22、23 岁,对于他们来说,做一家 B 端的企业服务公司,实在是不够酷。
为什么这么说?在他们当时的印象里,B2B 公司的创新速度实在太慢,因为客户如果更换了软件供应商,他们就不得不重新培训员工。而且他们几乎不希望更新软件。这些因素反过来减缓了软件公司所有的创新。
此外,这类技术产品价格昂贵,所以事实上需要卖给公司高层而不是直接卖给真正的用户。也就是说,能够决定软件购买的人不是真正用户,所以他们不会把软件的简易性和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对软件公司来说,也就没有激励机制来打造一款真正简单的企业软件。
所以他们觉得,如果专注于 B 端的生意,他们就会放弃所有的乐趣。所以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建立一个像 C 端公司一样快速创新的软件企业。
当时是 06、07 年,他们最终的决定是,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 B 端软件公司。他们问了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我们做一个关注终端消费者的平台呢?
如果这个产品是由消费者本身带入组织中去的,甚至是简单到能让所有人使用,让所有人带入到工作场合里面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