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独家新闻可遇而不可求,多数时候记者们要和同行
“抢选题”
。
撞题不算错
刚刚过去的周末,17岁中专生姜萍获数学竞赛全球第12名 、北京高考评卷工作开放日邀请媒体参访、张艺谋将拍《三体》电影版等新闻,被新闻媒体滚动报道,作为读者,再一再二无法再三再四,对于新闻报道的
“审美疲劳”
不时涌上心头。
不过,撞题确实也不是媒体的错。
新闻事件具有公共性。
大到全国两会、大范围极端天气、重大案件,小到某地发生的奇闻轶事,都是读者关心的话题。因此当事件发生时,顺理成章就会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
时效性让新闻“等不得”。
事件发生后,没有媒体打算“慢人一步”,因此同题报道的“批量上市”自然成了难以避免的局面。
新闻价值有普遍性。
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是相对普世的概念,具备新闻价值就意味着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值得重视,因此被各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在注意力经济中分一杯羹也成了媒体们共同的价值观。
撞题怎么破
对于撞题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大可不必,毕竟作为媒体人的必修课,应对同题报道是记者
经常要面对的局面
。
但如何在同题报道中胜出,真正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创新报道角度。
同题报道局面中,从不同视角切入,避免与“友军”报道思路和内容的大面积重合是关键。对事件背景、原因和潜在影响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报道。同时,尽可能获取独家信息或独家采访,以增加报道的独特性和价值。关注事件中的人性化故事或细节,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
△今年3月13日7时54分,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一起爆燃事故,
事故发生后,媒体报道的关注点大多在死伤情况、事故发生原因还有当地对媒体采访的应对不力。但通过记者的深度挖掘,一篇《“交叉口底商”:爆燃发生前后的日子》在9天后完稿,几个小人物的命运,跃然纸上。
善用多元技术手段。
融媒时代,技术先行。除了照片、视频等报道方式外,直播、动画等更生动的新闻制作手段也可以让你的同题报道作品更加生动和全面。
△去年7月30日,受京津冀地区持续暴雨影响,多趟列车被迫在北京门头沟附近滞留。其中K1178次列车滞留于沿河城站,该站位于山群之间,沿途铁路被泥石流掩埋严重,乘客平安无危险。各方力量是如何输送物资并展开救援的?新京报动新闻用3D还原了列车的救援现场。
△2023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土耳其东部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威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43秒。当地时间13时24分,再次发生7.8级地震。地震发生24小时内,已造成超4000人死亡。新京报我们视频进行了多次长直播,直击土耳其地震最新救援现场。
实时更新同时增强互动。
重大突发新闻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当外部的事实性素材的社会共享程度很高时,事实报道的准确、客观、迅速、全面、平衡就会成为传播工作的一种常规,媒体在这一层面的价值表现会越来越平均化、社会化。此时新闻的第二落点、后续跟进以及更加实时的读者互动,留给了媒体更多的操作空间。
△
今年3月莫斯科发生的超百人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震惊全球,俄罗斯当地媒体在第一时间汇集到事发地周边,直播信号传向全球。
但受时间空间制约,外地甚至外国的新闻人有时只能“隔岸观火”。
于是,找到新闻当事人就成了最快获取一手消息的“捷径”。
同题大不同
独家新闻的挖掘无论对新闻机构还是记者本身都极具诱惑力,
但“同题报道常有而独家不常有”。
与其磨刀霍霍地“专攻”独家新闻,不如在日复一日选题铺天盖地而来的同题报道中,锻炼审视新闻事件的眼光和视角,用对待独家新闻的专注,挖掘同题报道中隐藏的“新闻眼”,
真正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到极致。
同题大不同。
同题报道也该像“独家”一样,达到的让同行眼红的新高度
。
校对|刘越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
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
,去年开班13期,
合作单位包括
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
等,
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吉林省媒体培训班(二期):
吉林省16家媒体,来了
>>石家庄日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