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梦想
我们依靠什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逐梦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而“逐梦他乡重庆人”
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
正折射了这个
时代奋进
的主题
2016年7月,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在3名牛高马大,身穿保安制服,手握步枪的当地人护送下,《重庆日报》记者王翔和同行的几位采访“逐梦他乡重庆人”的记者抵达当地的酒店。
“晚上不要出去,更不要单独行动。”当地人提醒他们。
为了报道需要,记者一行还是冒险到酒店外去拍摄了几组外景镜头。就在他们结束采访返回宾馆房间时,墙外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我们赶紧蹲下来,不敢靠近窗户,以避开流弹。”王翔说,他们后来得知,当晚警察在清查恐怖分子。
到了北非苏丹,危险指数进一步升级,当地政府军队与反政府武装随时有交火的可能。连同王翔在内的6名重庆记者,在45天里辗转非洲五国,他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了20多位重庆人在非洲的逐梦历程,精彩纷呈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本来可以去安全区域采访,但我们还是选择了更危险的前线,因为这里有更精彩的重庆人逐梦故事。”王翔说。
到新闻的最前线去
——这是每个“逐梦报道组”记者内心秉承的原则。自2015年2月“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以来,在这三个年头里,无论是在南国雨季还是北国雪夜,无论是祖国的万里山川,还是千里迢迢的异国他乡,都留下了采访组记者的脚印。
2015年4月,江浙沪采访组在20多天时间里辗转七、八个城市,记者采访完后为赶时间,就在高铁列车上写稿子,在路边蹲着吃盒饭,有的记者累得在换乘车站抱着行李就睡着了。
2016年1月,全国多地大幅降温。逐梦采访组在内蒙古零下40℃的寒冷天气中奔走采访,出门不到两分钟,记者睫毛上就结了冰,连眼镜镜片上都挂上了冰凌。
2017年春节前夕,整整2个多月时间,境外采访组在离家乡一万多公里之地奔波。
“寻访活动并不是轻松的‘美差’,而是对自己心智的磨练。想写好稿子必须下苦功夫,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都在广阔的基层。”《重庆日报》年轻记者杨骏说。
“在采访报道别人的故事中,也使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重庆广电集团记者吴春春说。
“‘逐梦’报道不仅体现了重庆人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重庆新闻工作者执着的情怀,是重庆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生动实践。”正如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所说,“逐梦”系列报道不仅用润物细无声的报道感动影响了读者,也锻炼了记者队伍,磨练了他们的心智,一举多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精彩故事阐释中国梦”。中宣部也作出了关于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的统一部署。国务院新闻办也多次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如何巧妙地将中央精神与重庆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做好贯彻落实呢?
“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便是一次生动有效的实践。作为重庆直辖20周年的一份献礼,“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报道自2015年6月18日重庆直辖18周年纪念日,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微博微信平台全媒体刊播出来,截至2017年5月12日,累计刊播
482期522位逐梦人
的精彩故事。
这些“逐梦人”,覆盖文化、教育、经济、艺术、科技、餐饮等各行各业。他们中既有成功人士,也有平民英雄,他们凭借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辛勤汗水,践行了在他乡追梦、筑梦、圆梦的精彩故事,抒写了重庆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江苏电视台主持人、重庆崽儿孟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句“随遇而安”道出了重庆人天生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个性。他说:“随遇而安不是消极认命,不是意味着做事可以不认真,世上哪有不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呢?重庆人是最能吃苦的!”
还有,用“一碗小面传递爱的温度”的普通打工夫妻艾勇和庞文英,他们用平凡的行动、朴实的心灵展现了重庆人热情耿直、真诚守信的品质。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逐梦人’的精彩故事挖掘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既是一次对广大受众的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营销,起到了激发和增强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作用。”
事实也正是如此。“逐梦他乡重庆人”平民化视角的呈现方式,让站位高、有厚度的主题宣传受到普通群众追捧。在相关报道的网络留言上,“感动”“振奋”“威武”成为网民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
网友纷纷留言:“这些故事贴近重庆人的生活,触动每个游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充满了人性和温度!”
精彩的稿件,深切的情怀,“逐梦”报道也深深打动了专家学者。
“‘逐梦’报道无疑是一个具备创新示范意义的传播案例。”《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赞叹。
“‘逐梦’报道是媒体存在价值、存在方式的一种尝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称,“让那么多重庆人带着对世界的经历和观察来谈论家乡,用场景和细节来展开情怀,是最好的教育引导方式。”
“这样的报道体现出开阔的国际视野。”
在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兼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陈实看来,“逐梦他乡重庆人”这个看上去“宏大叙事”的活动,在表述时却选择了“具体而微”的方式,聚焦于讲述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梦想故事,通过个体追梦、逐梦、圆梦的历程,激励全重庆乃至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让国内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是将城市形象传播与国家理念完美结合的典范。
“当前,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如何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究的主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便是其中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