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吧
社会学吧最早创办于2004年,我们坚持以促进中国群学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广大社会学师生和爱好者。严肃但有情怀,专业不失玩乐!和我们一起热爱社会学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有何新进展? ·  昨天  
央视新闻  ·  语文能给你带来什么?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  3 天前  
人民网  ·  花23800挽回感情,结果没有结果…… ·  3 天前  
新华社  ·  “小胖”的奥运后首秀,赢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吧

异想天开的“新儒家”:将价值之争变成了种族之争

社会学吧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5 19:00

正文

2017年3月,葛兆光教授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当代中国思想”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异想天开——近年来大陆新儒学的政治诉求”的发言,文章概括分析了当前大陆新儒学呈现的整体取向,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葛兆光一篇《异想天开——近年来大陆新儒学的政治诉求》,近日在思想界激起浪花。葛兆光在文中对大陆新儒家的做出尖锐批判,他指出,近年来新儒家在大陆思想文化界的种种行动显现引人瞩目的思想转变,不可不谨慎对待。

葛兆光指出,以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等为先导的海外新儒家尽管痛心于传统文化的飘零,还是基本肯定民主、自由、人权等现代价值,并在学理上致力发掘传统中国儒家思想与其汇通之处。然而大陆新儒家却认为,承认这些价值,本质上便是“自我夷狄化”。换言之,大陆新儒家将价值之争变成了种族之争,更从种族之争引申到了力量之争。大陆新儒家的另一大特点,是将关注从文化转向了政治。海外新儒家主要关注社会伦理、人文精神和思想资源的阐发上,期望在文化和思想上重建信仰。而大陆新儒家却要求从心性儒学转向政治儒学。

1.葛兆光指出,大陆新儒家确实看到了现代中国对清朝疆域规模与族群结构的延续,以及当前面临的国家统一、族群团结、民族认同之挑战。然而其所谓的“天地人”三种合法性绝不具有其所渲染的那种超越性或永恒价值;就制度设计而言,“庶民院”、“通儒院”、“国体院”实际上参考了西方的制度设计,然而儒家学者(“通儒院”)或贵族精英(“国体院”)无法赋予自身权力天然合理性,这个设计更难自我证明为良好整体;最关键的是,凝聚国家、消除族群隔阂的根本,是在人民做主、社会公平和自由的基础上推动制度认同,并为国民提供安全、幸福和自尊,使之自觉自愿地认同国家和自身国民身份——新儒家所期望的社会,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更是弃人民主权和社会平等于不顾。

2.社会上,大陆新儒家试图在传统中国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的基础上,按照儒家理念重建父子主轴、差序格局、礼制秩序和男女有别的社会。包括在乡村重建宗族,在家庭恢复内外有别的秩序,以“夫妻之道”要求女性辅佐丈夫。而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教育上,新儒家设想了一个“儒化社会”,具体方案,包括将儒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儒学之士中选拔贤能,同时恢复孔子的国家祭典,重建各地家族祠堂。对此,葛兆光同样表达尖锐质疑: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早已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恢复传统时代结构、秩序和习俗的愿望岂非时代错乱?在它看来,新儒家未来想象的根本困境,是拒斥儒家之外的其他思想,只在所谓“传统”中找寻资源。其“传统”不过是被发明的传统,而其未来理想国家、宗教与社会设想不过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作极端化想象的产物。

不同于海外新儒家或其他思想流派,大陆新儒家具有鲜明的“入世”特征。入世之心固然可贵,然而其拒绝共识偏执一隅之态必须避免。在葛兆光看来,一种思想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它积极参与思想市场的竞争,汲取各种文化、各类资源的启示,更需要与政治或政治制度的建设保持一定距离,使自身不至顽固腐化;而在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中国,我们仍需努力找寻一种包容的、和谐的、有共识的未来方案。

本文原载于澎湃新闻。

葛兆光教授指出他的发言没有着意区分大陆新儒学内部的差异,不涉及对儒家思想有认同或者同情的其他学者。发言原文及相关注释,请读者查阅发表版本,发表于《思想》第33期。

本期小编: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