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双子星原住民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双子星原住民

区块链与数字经济

双子星原住民  · 公众号  ·  · 2020-03-02 10: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区块链技术在提出之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这一去中心化的技术会如何颠覆目前的社会和生活,大家都不得而知。张其亮老师从他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区块链下的数字经济时代。

张其亮

现任世纪金源董事局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我开始为银行做架构,十几年来,几乎见证了整个银行业信息化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今天的分享主题是: 《区块链下的数字经济时代》,我将题目拆分成几个关键词分别分享。


第一个词: 经济。 这个词构建了一套体系,解决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易问题。 体系构建成功后,接下来就要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两部分:

1、远距离交易的消耗; 老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句话所代表的交易时代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导致社会很难从小农经济中走出来。 小农经济是指自己种的自己用,种不出来的东西则需要进口,进口就会导致国家一部分经济命脉攥在别人手中,而我国如今的经济本质依旧是小农经济。 不懂得交换的人不会变富有,今天我们之所以可以舒服地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建了桌子,做了饭,我们要做的只是掏钱交换,这是经济的本质。 而互联网的出现,终于把远距离交易的消耗降到了最低。


2、信任的消耗。 信任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但区块链的出现让这一问题有了突破口。 1990年有位科学家初识互联网后,高兴的说互联网可以发邮件,那时候发邮件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一件事儿,但与现在我们眼前互联网世界的发达程度依旧相差甚远,互联网的出现改造了整个商业世界。 现在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但绝不是把传统金融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售卖这么简单。 互联网完全颠覆了传统商业认知、模式及运行方式,这个新的商业需要一套完整的、针对性极强的、新的金融服务,这才叫互联网金融。


如今,我们又站在一个区块链的节点上,区块链所能创造的未来一定与30年前刚刚起步的互联网一样,超出大家的想象和预测。


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来自于想象力。 判断投资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他有没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

有人要问了: 什么是价值? 和价格有何不同? 价值是预期,价格则是预期的折现。


接下来分析主题中的 第二个词语: 数字。


什么是数字? 数字与信息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非常简单,信息是给人看的,数字是给电脑看的。 在信息时代,所有的软件公司在制作报表--数据报表、财务报表等等,然后将表拿给人看; 在数字时代,软件公司则开始研究算法,给计算机看、学习,教会机器逻辑。 当人从流程里消失了,数字时代就实现。


在数字时代,我们更容易相信的是数字而不是眼前的商品,对于数字的信任远超于眼见为实的商品,因为你对商品的信任无从考证,这个商品的来源、归属权、产权、真伪如果没有数字支撑,我们是无法判断的。 数字时代,计算机帮你做了所有事情,以至于交易的费用非常之低,你还没有看到货的时候,依然可以坦然去付钱了。


数字资产不是那些数字,而是资产的数字化,数字资产是指能够全额代表现实世界的那个财富,而我们更相信数字,不相信那个财富,这才叫数字资产,是现实世界财富的代表,数字资产的流动性成本就会变得非常低,这与现实中资产的流动成本是不可比拟的,总的来说数字时代就是将现实资产映射为数字资产,对数字资产的信任要高于现实资产,从而降低了流动成本。


数字世界的两个必要条件:


1、流程里没有人。 例如现在的淘宝、滴滴打车,下单流程中已经可以做到不需要人介入。 有人参与的不能称之为流程,而是博弈。 因为人的决定是可以被外部条件所影响,极端一点说,灾难、战争等外部恶劣条件可以让一个人无法做本该做的决定; 而机器在流程中可以屏蔽掉大量的外部因素影响,保证流程的准确和规则性。


2、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变成了交易的主体。 数字时代的表现形式即为数字资产。 数字时代成立的基础性技术有三个: 互联网技术、区块链、物联网。 互联网让大家说话,区块链保证大家说真话,物联网保证大家说实话。


解释一下真话和实话的区别。 举个例子: A要从仓库老板B手中进800吨铜,这个订单中间经过转让、抵押、再转让、再抵押,最后到了A的手里,A如何相信这个订单是真的呢? 区块链技术就是保证订单流转的过程中,不管经历多少次抵押和转让都不会被篡改,这就是“真话”。 但问题来了,B的手中真的有800吨铜吗? 区块链只能保证订单内容不被修改,而物联网可以做到监控仓库中是否真的有800吨铜,让B说“实话”。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说5G是物联网跨时代意义的科技。 5G利用自己的大容量,真正实现了物联网。 所以,5G真正的关键点不是速度快,而是容量大,这才叫做物联网。


三个技术衍生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标杆技术AI,它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等进一步“去人化”的工作。 如果AI技术足够好,说明世界已经足够数字化,以至于计算机可以在很多节点自行预测,改变预置流程。


时代是由技术的发展和制度变革决定的,数字资产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立法。 二维码付款曾经被大众质疑是否安全,但其实二维码支付远比信用卡安全得多。 因为在二维码的支付过程中,付款方的账号没有被暴露,这就极大程度上的保障了用户的隐私及财产安全。 后来人民银行发布的指令便没有执行。


想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很多时候模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技术的重要性。


为什么电子支付的普及率如此高? 再给大家建造一个场景,假如今天我们到菜市场买菜,价格是3.12元,在电子支付出现之前,店家可能会说给你抹个零,给3块就行,省了找零钱的麻烦。 现在,有了电子支付,直接在手机上输入3.12就可以,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国家经济的流通。 每个摊贩每天多收入0.12元,每天200单生意多收入24元,全国600万个市场小贩,每天就是1.2个亿的盈利,试问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到每日盈利1.2个亿? 而以上这么大金额的交易,只需要下载一个付款二维码即可。 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在这样低门槛的操作方式面前,信用卡、pos机等付款方式的普及率自然远远不及电子支付。


如何区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



传统企业所驱动和利用的资源,都拥有其产权。 例如地产、工厂、设备、工人等。


互联网企业所驱动和利用的资源,绝大多数没有产权。 以滴滴为例,每一个平台上的网约车都不属于滴滴,这就是互联网企业。


接下来看互联网企业在没有产权资源的情况下如何估值。 依旧以滴滴为例,北京有个司机张小海在自己名下购入一辆15万的尼桑车,他在滴滴平台上用这辆车注册成为滴滴司机,那么这辆汽车在资产评估上算作滴滴公司的。 因为这辆车离开了滴滴平台,无法作为一个生产资料盈利,只是张小海的财产,而并不是可以创造利润的资产。


另一个可以区别传统与互联网企业的东西是企业的核心动力来源,传统企业来源于组织力,互联网企业来源于动员力。 比如淘宝双十一可以用动员力动员大家守到12点购物。


接下来我们认真分析什么叫组织,什么叫制度。 组织是分钱的体系,一个人加入一个组织,就获得了跟它一起分钱的权利; 制度是分钱的方法。 动员力来自于分钱,这点如何理解? 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经常出差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下雨天机场附近非常不好打车,因为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城中短途打车人数剧增,导致单位时间内比开车到机场接人赚的钱更多,所以下雨情况下机场附近的车骤减。 后来,网约车出现,再到下雨天时机场附近极好打车,询问司机后得知,在恶劣天气下到机场接人,平台不收取手续费,客人支付的费用100%进入司机账户内。 这便是分钱带来的动员力。 公信力则来自于可靠的分钱。


总结下来: 组织是分钱的体系,制度是分钱的方法,动员力来自于分钱,公信力来自于可靠的分钱。 而区块链在其中的角色是保障可靠分钱的技术。


区块链的特点有去中心化、防篡改等,其中有一个特点是经济学家非常认可的,叫做不需要信任。 是指两个人或者两个机构不需要任何信任就可以做生意。


首先做生意有两个东西不可避免:


1、风险。 风险是已知可能对你造成损失的概率的总和。 而覆盖风险的最常见操作就是签订详细的合同。

2、不确定性。 是指未知,我们不知道其中哪一个环节,哪件事情会带来多大风险,从而无法用合同文字覆盖,此时只能依赖信任。 这个信任可以来源于亲情、友情,甚至一顿快乐的晚餐。


而现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为彼此提供了信任。 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弯道超车,填补社会征信缺憾的地方。


区块链实现了“不需信任”后,将会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通产业上下游的商业局面。


传统的间接分账模式中,支付+交付形成交易闭环,收到的钱在月底被商业中介以清算的方式分发给各个商户。 但在区块链技术来到后,可以做到支付清算一体化,产生智能合约。 有了智能合约后,每一个商家都能看到自己商品的销售情况,针对消费者行为及时改变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效率。


前文提到的动员力、公信力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都可以完美实现。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原因就在于将税收成本降到最低,建造了完美的财政制度,才形成了如此庞大且寿命长的帝国,这个制度就是“盐铁论”。 过去收农民的税很难,他们只有生产资料没有现金,去收税的时候他们用鸡鸭抵,针对这样的情况,古人用智慧将盐和铁控制在政府一端,吃盐的人需要交人头税; 用铁锄地的人越多,产铁就越多,也就需要缴税,这就叫生产规模制度。 这一制度将税收成本降得很低。


再聊聊何为国情。 国情源自“盐铁论”,专门“卖盐”“卖铁”的企业叫国有企业,国企更像一个税收机构。 区块链在国家治理层面可以将税收成本再度降低,是一个保障制度运行的科技。 区块链同样是一种制度,前面提到,制度就是分钱的方法,所以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分钱。


有时候我们讲升维,“维”是指技术边界、产权边界、用户边界和信用边界四个维度,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生产产品,运输出去,售卖,所以在产权的世界里,大部分是物流在起主导作用。


那么物流的本质是什么? 物流与运输的区别在哪里? 物流的本质是产权转移,交易的本质是产权互换。


产权边界是: 我的产权是你能够驱动的资源,但互联网不同,互联网将大家称之为用户,用户则需要去动员。 如果互联网将用户称为资产,则算升了一维。 比互联网用户边界再高的边界称为信用边界,使用平台货币,就是平台的用户。 用户边界靠信息流,信用边界靠资金流,这是不同纬度。


接下来聊聊货币,首先货币承载信用,分类的方法以承载的信用为标准,而不是以货币本身介质的分类而分类,比如纸币。


货币分类中, 第一类叫实物货币 ,承载的是黄金白银这种实物使用价值。 黄金就算不做成货币,自身价值也不会消失。


第二类: 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承载的是发行这个货币的组织的信用。 判断一个货币是否成立,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专属计价域。 比如说中国大陆是人民币的专属计价域,在中国大陆的所有商品都以人民币计价; 没有专属计价域的货币不叫货币。


第三类: 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共识货币 它即不存在实物的价值,也不存在组织的信用,承载的是大家的共识。 共识货币虽然没有实物和组织,但具备货币三大属性: 交易媒介、价值度量、储备功能。


美金是虚拟货币世界的锚定物,黄金是实物货币世界的锚定物,比特币是共识货币世界的锚定物。


实际上所有的货币都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只不过在过去,借助黄金的力量,快速实现共识; 之后借助组织的力量,发行货币。 而比特币特殊的点在于,借助的是技术的力量让大家达成共识。


有人说,那共识货币是不是就是数字加密货币? 我对此持反对意见,Facebook推出的Libra货币承载着Facebook的信用,这一特点决定了Libra是虚拟货币,而它所用的就是区块链数字加密技术,但Libra并不属于共识货币。


Facebook为什么要发行Libra? 因为它非常明白比特币和区块链是未来,也理解比特币当前的窘境。 Facebook勇于站出来把人类从虚拟货币时代带入到共识货币时代,若能实现,必然成为未来的金融霸主。 正如当年美元绑定黄金,退半步把人类从实物货币时代带入到虚拟货币时代、也就是法币时代而令美元成为全球金融霸主一样


从过去一两黄金货币值一两黄金的价格,到现在1块钱人民币的生产成本为0.135元,人类货币历史的演进力量就是货币本身生产价格一直在下降。 比特币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构成货币的媒介价值降到零。


如果比特币取代了央行,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取代了商业银行,未来可能不需要中介机构确保分账。


过去由信用中介创造信用媒介,由银行派生货币,所以银行有一个创造货币的职能。 如果到了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那一天,将会由商业或者由信用主体创造信用媒介。


什么是信用主体? 商业机构创造信用,交易所通过交换创造价值和信用,而银行不创造信用,银行业只是把商业创造出来的信用流动起来而已。


信用主体如何创造信用媒介? 举个例子,一个土豆交易市场,每年销售额10个亿,将这10亿转化为“土豆币”,在土豆交易市场中交易时,使用土豆币交易,这就创造了一种记账方式。 在交易市场中,市场本身是信用主体,创造信用,然后信用创造了土豆币这个媒介。


这时如果有人说:

第一,10亿土豆币不会增发了。

第二,5年后土豆市场交易量会达到1000亿。

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土豆币未来一定涨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货币的价值是用这一货币计量的商品总量除以这个货币的总量。


区块链对产业的冲击会很大,前面讲到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销售情况直接反馈给商家,同样,也可以将收入直接打到单个工人的账上。 这样的模式,会让企业管理更简单,产品质量控制更容易。


目前为止,有两种生产制造业的理论:

1、高德拉特的TOC法: 把目标换成时间,把钱换成时间。

2、丰田的精益制造法,叫做Lean法。

我发明了第三个方法: 决策金融法。 前两个理论是把订单和时间做精准匹配,而决策金融法是做非常精准的决策。 一个零件在车床上被加工的时间可能只有2分钟,但它在仓库中等待被加工的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 决策金融法的作用是: 将零件空置的几个月的利息算出来,赋予一个数字价格,再去优化生产流程,重新计算利息,发现利息数降低了,那么这个优化就是有效的。 过去可能要看几千个Timer来决定调优,而现在只需要看一个数字就可以。 这就是决策金融。


有了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工厂的全部数据,包括订单量,库存量等等,根据这个数据去融资贷款,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用是什么? 不是降低成本,而是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扩张,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足够低。 科斯第二定律说: 当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等于企业外部交易费用的时候,企业就扩张了。


下面给各位分享3个营销模式:


1.P  Model: P是指产品,如果你是一个制造产品的公司,同时也要高标准做好服务,将P与S模式结合。

2.S  Model: S是指服务,做服务的企业反而要更将产品做到极致,将产品做到标准化, 这就是S+P模式。

3.R  Model: R是指关系。 这就是利用口碑、信任营销的模式。


最后想跟各位说: 我们不是在复制一个线下世界,而是在探索并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大家不要去找区块链的场景,因为根本不存在。 必须要去创造一个新的适合区块链的场景。 谢谢大家!





来源:楼市传媒




免责声明:图文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双子星原住民

扫码登录Haichain官网了解更多福利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

更多资讯

扫码进群一起

拥抱幸福

有关“幸福双子星” Haicoin&Galtcoin的资讯,请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官网( https://www.haichain.io/ )了解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