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本来是闲聊场合,他们硬是“抢着麦克风”高谈阔论,大演独角戏。
孟子曾有言:“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的人,往往喜欢站在某一个制高点上,自以为俯视众生,挥斥方遒。
特别是年轻时,总有错觉风云在手,舍我其谁的气势。
后来才知道,这是井底之蛙式的愚蠢。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最高赞的答案是: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关键在于“好”(hào)字。
高情商的“为人师”对于被授者来说是幸运,而不管对方接受与否,用自己浅显的经历大肆吹嘘,貌似历经沧桑,实则滑稽肤浅。
没有亲身经历过别人的人生,你的人生经验未必适用于他人。
况且,人生已经如此得艰难,过好自己的生活已是不易,何苦对别人指手画脚。
“好为人师”者更显得自卑,急于从身边人获得认同感,偏偏适得其反。
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那些好为人师的人幸灾乐祸地规劝,但为结果买单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还请免开尊口。
嫉妒成瘾
绝大多数人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因为身边人比自己条件优越,而感到无比痛苦。
所以,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活的好。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发现更优秀的人,你的层次越高,发现的频率就越高。
面对那些人,层次高的人去欣赏,去学习,而层次低的人则会嫉妒。
羡慕和嫉妒的区别其实是这样的:
离的远的羡慕,离的近的嫉妒;
比自己强很多的羡慕,比自己强一点的嫉妒;
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羡慕,和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嫉妒。
所以,嫉妒一旦形成,就是认可自己的无能和低贱。
嫉妒心强的人,只能选择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的满足感需要建立在别人不如自己的基础上,于是他们生活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当中。
而那些善于欣赏和学习的人,则永远都会往上一个层次买进,因为他们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强而痛苦。
相反,他们却很享受和这些人一起的过程,因为这样才能进步,于是他们生活在一群更优秀的人当中。
自命不凡
绝大多数人自信,并不是因为自己可以做出了不起的事,而是认为自己和身边人相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而感到自信满满。
所以,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自命不凡。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机制,它是与生俱来的。它会不停地暗示你,自己的一切才是最优秀最合理的。
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成功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的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
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
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宁可自欺欺人,宁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很多人从小就开始自命不凡,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并没小时候想的那么伟大,于是就把希望寄托给孩子身上,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塑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拼命培养孩子。
而目的只有一个:“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为不凡的人。”
这是中国家长最大的无知。
但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其实,非凡的逻辑很简单:
承认自己的平凡;
寻找内心的安静;
发现自己的不凡。
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过不了第一关。
人这一辈子有三次成长:第一从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世界,第三次是认清以上现实后依然热爱世界。
以上三点就是人性的三大弱点,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难逾越的三道坎。
而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往往都有一个逻辑:逆人性而行,逆大多数而行。
其实,一个人强大的程度,就看它战胜人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