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着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质量、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任。新一轮对外开放与以往一个重要的不同是,中国必须肩负起全球化新领军者的责任,形势所迫,责无旁贷,其具体表现就是必须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的领导者。
美国对待WTO态度逆转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作为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领军者已经疲态尽显,从自由贸易最坚定的倡导者变为挥舞关税大棒、高喊美国优先、蔑视国际规则的逐利者。美国阻挠WTO争议解决机制,使得WTO仲裁法官人数无法达到最低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美国的长臂管辖日益频繁,以国内法律为基准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主体进行制裁。这些行为都严重违背WTO的基本原则,表明昔日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者主动放弃了全球领军者的地位。
美国对全球化态度的转变与其自身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
当今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没有20世纪50-70年代那样重大。195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4.03%,实际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为33.03%(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而2017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为16%和18.44%。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重要产业,美国的国际竞争者快速进步,威胁到了美国的领先地位,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则信心满满、不惧任何竞争。因此,从经济实际出发,倡导自由贸易、通过开放自身市场换取其他国家开放市场,符合二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当今的美国则需要增加贸易保护来维护国内的就业与企业竞争力。
中国成为WTO体系最坚定的维护者
反观中国,今天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和70年前的美国有相似之处。首先,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总体而言是上升的,中国也在大数据、5G等细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且拥有极强的工业配套能力。尽管中国在创新链条较长的产业以及基础科研领域仍然存在技术短板,在个别领域还经不住国际竞争,但是总体上讲,中国的企业家、劳动者和政府官员都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并在对外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一背景下,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最大的担心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劳动分工体系和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体系被美国打破。
中国的利益点也非常明确,就是利用自身的进一步开放来撬动其他国家的参与,维系以WTO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今天的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WTO体系最大的受益者、最坚定的维护者,也是最有能力维系WTO体系的领导者。
三项改革维护WTO体系
那么,维系WTO体系的关键在于什么呢?我认为是改革。
首先,中国必须以身作则,客观地提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标准。
到目前为止,WTO尚未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给出明确的判断标准,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自行宣布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而其他国家可以提出质疑,这就导致了对许多国家的划分处于模糊地带。为了完善WTO的体系,中国可以考虑参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不同,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四大类,即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属于中高收入国家,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协商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执行不同的WTO政策标准。
第二,中国可以进一步开放自己的市场,降低自己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