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医药
新浪医药新闻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新鲜全面的医药资讯、权威的医药政策专家解读、药企药店医院新药新闻资讯动态,以及畅所欲言的专栏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全国首个!AI政务助手“深小i”来啦 ·  23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免费!延长至15天!深圳明确了→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明星都来了!TA们眼中的深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医药

时评丨千万人份新冠疫苗报废:别让人为失误毁了防疫!

新浪医药  · 公众号  ·  · 2021-04-02 18:02

正文

文 | 老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要分清是工艺不成熟,还是流程有差错


4月1日,多家平台网传美国一制药巨头的新冠疫苗报废。 数量高达1500万剂,联邦官员表示是工人不小心混淆了疫苗成分,属于人为失误。

图源:IN国际视频号

尚不确定1500万剂到底是多个批次还是单一批次,但从GMP角度考虑,出现这种差错的概率并不大。当然,前提是企业真的按照GMP流程进行了生产。


关于混淆了成分造成灾难,在医药行业不是个例,前段时间久有小林化工把抗菌药里混入了催眠药,导致多人伤亡。 不过后面坐实了小林化工的 GMP流程形同虚设,专业造假40年的历史被挖出。


不过就此次疫苗事件而言,我们要避免对于整个公司的不信任。 要分清是流程有差错还是工艺本身带来的问题


在历史上,卡介苗就曾有一段黑暗时代。 这件事 甚至 间接的促成将卡介苗技术传到中国。


1930年,德国吕伯克城249名儿童口服卡介苗后,73人患结核病死亡。多人死亡后,卡介苗的发明人卡尔美特和介云一度被指责成凶手。尽管后期调查结果证明是市立医院从巴黎取得菌株自制卡介苗时把结核杆菌混入了卡介苗菌株,造成了污染。两位发明人最终洗脱罪名,卡介苗的声誉却遭受巨大冲击,卡尔美特因此一病不起,门前冷落鞍马稀,此时一位中国人却来到这里拜师学艺。这位中国人叫王良,在介云亲自辅导下,学会了结核杆菌培养及其卡介苗制作工艺。等回国时,介云甚至赠送了卡介苗菌株和一批卡介苗。回国后,王良在重庆的仁爱堂医院自己做液体卡介苗,主要给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孩子口服接种。成为中国卡介苗制作的第一人,事实证明卡介苗工艺是没问题的, 伤人事件错在流程没有规范化


另一个例子是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美国人开始使用小儿麻痹疫苗,由于制药厂失误,疫苗导致 260例小儿麻痹症,其中11人死亡。 最终调查发现是企业擅自使 用了便宜的过滤装置, 导致 活病毒混入了疫苗中。


从这里看,上面的两个例子其实都是人为过失导致的不良事件。 我们同情个体遭受的苦难,也深知群体免疫的意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不良事件都可以被接纳,比如工艺机理因素的。


最开始的脊灰疫苗无论液体还是糖丸,都是用猴肾细胞生产的。我国用乙醚灌注法处理,但无论如何毒种都有可能被猴肾里的自带病毒污染,美国就曾出现过因为使用非洲绿猴导致多人感染马尔堡病毒的事件,最终多人死亡。所以工艺不断优化,后面开发出猴肾单层细胞组织培养法,到了1975年,中国科学家闻仲权建立了人二倍体细胞株(2BS),用于脊灰疫苗生产,不再依赖猴子。这种生产工艺从源头避免了原料(猴肾)本身自带污染,而且人二倍体细胞是人的正常细胞,安全性好,可以直接用于人体。 这就属于从设计开发来减少风险,比流程优化难度要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会高很多


这次报废 1500万剂疫苗的企业,其实应该早日公布出错原因,避免民众对于疫苗的恐慌。 其他行业的对于“混淆原料”的说法,可能觉得能接受,但作为医药工作人员,却很清楚一点,如果真的按照规范流程去做,差错其实是非常难以发生的。 甚至可以说,不用等到包装成盒,早在配液结束后物料平衡时就能发现差错,即使停止下一步操作。


所以这次事故的具体细节还有待企业和监管方补充,希望后期能积极避免重现。


END


往期 · 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