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牧网
品质农牧业独特价值服务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1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突发公告,董事长失联! ·  昨天  
新闻广角  ·  铁路广州局通报“孕妇被行李箱砸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牧网

饲料企业不养猪就等死?||国药动保特约·周一见

新牧网  · 公众号  ·  · 2025-01-06 19:3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饲料企业在面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时的策略选择和发展方向。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饲料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是否需要涉足养猪业务,优质饲料企业的竞争策略,行业内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以及饲料企业如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模式等。同时,也提到了精准高效饲料营养领域的新机遇和饲料企业应如何抓住家庭农场这一重要客户群体。最后,提出了饲料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市场的主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饲料企业未来发展走向

饲料企业面临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需要从价格、运输距离、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竞争力,并非只有养猪一条出路。

关键观点2: 优质饲料企业的竞争策略

优质饲料企业可以通过优化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来保持竞争力,避免陷入价格战。

关键观点3: 饲料企业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模式

随着市场的变化,养猪行业的风险增大,饲料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发展路径,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业务模式。

关键观点4: 精准高效饲料营养领域的新机遇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行业焦点集中在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推进生态养殖与智能化养殖上,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在精准高效饲料营养领域发展的机遇。

关键观点5: 抓住家庭农场这一重要客户群体

家庭农场在养殖规模上相对适中,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便于饲料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和深度合作。因此,饲料企业应抓住这一重要客户群体。


正文

2025 年的大幕已然拉开,整个行业都在探寻未来的发展走向。近期,一位从事饲料行业的朋友前来交流,他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便是饲料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应如何开展业务,以及 2025 年猪价的走势会对行业产生何种影响。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更为关键的话题,那就是饲料企业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是否必须通过养猪来获取发展的话语权呢?

优质饲料企业不能单纯依靠价格战

动保企业的大部分产品都遭遇了价格的 “断崖式” 下跌,并且未来这种价格下行的趋势仍可能持续,其根源在于产能过剩以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而饲料行业同样面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饲料企业是否会步动保企业的后尘,陷入无限压价的困境呢?有朋友不禁发出疑问:饲料企业如果不涉足养猪业务,是否还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又在何处呢?

笔者认为,饲料企业并非只有养猪这一条出路。 首先饲料作为一种同质化商品,其核心竞争要素始终围绕着价格和运输距离 。对于猪来说,在健康的情况下,短期内不吃药、不打针或许并无大碍,但一天不进食是绝对不行的。从商业博弈的角度来看,由于饲料的不可或缺性,市场对于饲料价格的大幅压价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尽管饲料产品同质化严重,但各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优质的饲料企业可以通过优化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战

饲企养猪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模式

不可否认,过去饲料企业通过养猪实现了产业链的闭环,养猪前 20 集团中,不少企业都是从饲料领域起家并逐步拓展到养猪业务的。然而,时过境迁,这种模式在当下及未来未必具有可持续性。正邦、傲农等企业的重组案例依然历历在目,警示着我们饲料企业盲目扩张养猪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

近两年,成功的大企业发展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发展 “公司 + 农牧” 模式,通过与农牧养殖户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采用 OEM 代工模式,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生产环节外包,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积极与猪场合作建厂,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实现互利共赢;还有不少企业选择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功模式中,扩大养猪规模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却越来越少。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的变化,养猪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风险也日益增大, 饲料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发展路径,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 业务模式

精准高效将成为饲料营养领域的新机遇

当前,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可能正迎来饲料营养领域的一个好时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行业理念已经从过去的 “防重于治” 逐渐转变为 “养重于防”。在当前集团化养殖企业严格的防控非瘟的生物安全要求下,生猪的发病率大幅降低,传统的依靠全群预防、打疫苗和药物保健的养殖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式。

如今,养殖企业更加注重养殖环境的优化、饲料营养的精准供给以及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整个行业的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推进生态养殖与智能化养殖上。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饲料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环境的生猪研发出更加精准、高效的饲料产品,满足养殖企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和提升猪肉品质的需求。

饲企未来应当紧紧抓住家庭农场这一重要群体

饲料企业的客户群体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前经销商渠道,2023年全部坍塌,如果能够在2024年转型到规模猪场则转危为安。

目前,饲料企业在客户开发方面面临着 “大的不好做,小的没办法做” 的尴尬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于 母猪 过万头的地方龙头企业。

以广东地区为例,当前生猪养殖市场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国资养猪规模约为 1000 万头、上市集团养猪规模约为 1000 万头、规模场地方龙头和家庭农场的养猪规模合计约为 1000 万头。在母猪存栏方面,母猪 1 万头以上的企业,之前不完全统计有 30 家,合计母猪 102 万头,这意味着 1 万头以下的母猪存栏量仅有90万头左右。近年来,随着集团企业的不断扩产以及散养户的进一步退出,90 万头母猪如果平均按1000 头一个猪场来计算,可能只剩下 900 家左右;500-10000 头母猪的猪场,估计也仅有 200 来家。对于当下的饲料业务而言,500 头母猪以下的小型猪场,由于其饲料用量有限,很多不具备自行配料的能力,也无法进行代工合作,通常会选择就近的饲料厂购买全价料,对于饲料企业的业务增长贡献甚微。

所以, 饲料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是紧紧抓住家庭农场这一重要客户群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