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加一研究院
加一研究院是一所面向世界没有围墙的实战型大学,打通商学院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培养“10万+”胸怀世界,启迪未来的世界级企业家,向世界贡献“中国模式”,用“增长法则”帮助企业家裂变式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科创汇  ·  申报|金山区2023-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 ·  2 天前  
天下泉城  ·  逐梦科创,共筑成长 | 我家这一年 ·  2 天前  
天下泉城  ·  逐梦科创,共筑成长 | 我家这一年 ·  2 天前  
IPO早知道  ·  禾赛与Embotech和Outsight达成 ...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卖方研究火力全开DeepSeek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卖方研究火力全开DeepSeek ·  3 天前  
创业家  ·  人唯一真正的资产是时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加一研究院

DeepSeek劝不了谷歌们

加一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5-02-06 16:51

正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DeepSeek凭借其开源模型R1,以约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成功推出了性能与OpenAI的o1相媲美的产品,这一“小力出奇迹”的新范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中引起了巨大轰动。同时,大型科技公司动辄投入数百亿美元的AI研发开支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然而,尽管这些科技巨头被“DeepSeek冲击”吓了一跳,但它们并未因此改变策略。 相反,它们正挥舞着支票簿,试图通过疯狂的资金投入,重新夺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制高点。

2月5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百分比的同比增长。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Alphabet宣布2025财年的资本支出将达到7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54亿元),以持续扩展其人工智能战略。 这一投资额度远远超出了华尔街599.4亿美元的预期。不过,谷歌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截至去年底,其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总额约为957亿美元。

在此之前,谷歌还向AI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Anthropic追加了10亿美元的投资。自2023年以来,谷歌已向这家公司累计投资了35.5亿美元。

谷歌在AI烧钱竞赛中的大手笔投入,无疑给其他科技巨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它们也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

今年1月初,微软宣布将在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这笔投资创下了微软成立以来的单笔投资最高纪录。 而在上一财年,微软的资本支出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AI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社交网络巨头Meta在1月底宣布, 公司将在今年投资600亿至650亿美元, 并大幅扩张AI团队,以期实现Meta AI服务10亿用户、Llama 4成为行业领先大模型的目标。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今年将是“AI决定性的一年”。

OpenAI也不甘落后,联合软银、甲骨文、微软、ARM、英伟达等企业预计投资5000亿美元。 同时,中东人工智能基金(MGX)等产业和投资巨头联手成立了“星际之门”,这些资金将被用于数据中心等AI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相比之下,国内科技巨头在AI大模型方面的资金投入规模虽然小了一个数量级,但也动辄达到数百亿元,并且增长速度很快。

根据财报等公开信息, 2024年前三季度,百度、阿里、腾讯的总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867亿元。 金融数据服务商Visible Alpha预计,到2027年,BAT的资本支出将达到17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6%。考虑到BAT对AI大模型的重视程度,这些资本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将流向AI大模型领域。

显而易见,科技巨头在发展AI大模型的征途上,资金投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武器之一。尽管DeepSeek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以小博大、创造奇迹”的可行性,但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这些巨头们仍旧坚定不移地沿着“以大规模投入换取奇迹”的路径前行。

这一现象并非仅仅源于大公司的固有惯性。OpenAI最新发布的o3-mini模型,已在物理推理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超越了R1,而更为强大的o3标准版也已蓄势待发。 这再次有力地验证了“尺度定律”在AI大模型领域中的基础地位,同时也表明,“以小博大、创造奇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

对于尚未获得强大资本支持的DeepSeek而言,其在算力、数据、资金以及资源等方面相较于巨头们存在明显的劣势,正面临着被后来者赶超的严峻挑战。然而,R1的成功问世,无疑为“以小博大、创造奇迹”的理念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DeepSeek震撼全球AI领域之后,巨头们所青睐的“砸钱”策略与DeepSeek所代表的“以小博大”路线之间的较量仍在持续,胜负远未尘埃落定。

面对迅速崭露头角的DeepSeek,美国科技巨头们虽然在表面上对其技术、产品以及方法论表达了高度的赞赏,但在战略层面上,它们并未盲目追随DeepSeek所倡导的“小力出奇迹”策略。

相反,在DeepSeek席卷全球AI大模型领域之后, 这些巨头们的资金投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OpenAI为例,其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起初对DeepSeek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并无新意,我们早已拥有同等水平的模型”,并指责DeepSeek涉嫌违反服务条款,利用其专有模型进行训练。

然而,仅仅数日之后,奥特曼便转变了态度,宣布不会起诉DeepSeek,并称赞其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在推出最新的o3-mini模型后,奥特曼甚至坦言,在开源方面,OpenAI一直站在“错误的一边”。

DeepSeek的迅速崛起,让奥特曼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这一幕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和振奋。 但事实上,无论是从产品还是战略层面来看,OpenAI都并未被DeepSeek这只“黑天鹅”所打乱阵脚。

1月底,OpenAI推出了o3-mini,并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推理模型。测试结果显示,o3-mini相较于上一代o1模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是在面对高难度的物理模拟项目时,如球体碰撞等,o3-mini更是展现出了对R1及其他模型的压倒性优势。

紧接着,OpenAI又以o3模型为基础发布了Deep Research功能,该功能号称能够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人类专家数小时的工作。在涵盖超过3000道问题的综合测试“人类最后一场考试”中,Deep Research实现了26.6%的正确率,远超DeepSeek R1的9.4%。

值得注意的是,o3-mini采用了许多与R1相同的技术,如强化学习(RL)、稀疏化MoE、大量监督微调(SFT)等,并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果。 然而,OpenAI并未在研发范式上向DeepSeek靠拢,而是继续沿着其“氪金”路线狂飙突进。

在推出o3-mini与DeepSeek R1一较高下的同时,OpenAI还高调宣布了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该计划旨在在全美国建设20座超算中心,并首期投资1000亿美元在得州建设10座数据中心。

尽管奥特曼的“一生之敌”马斯克迅速前来嘲讽,断言“他们没有钱”,但星际之门的进展速度却颇为惊人。计划公开仅仅几天后,奥特曼便晒出了“1号站点”的照片,并称赞其为“宏伟而美丽的建筑”。

尽管星际之门计划已经得到了软银和甲骨文的鼎力支持,且去年营收已经高达37亿美元,但OpenAI仍在继续积极储备资金。 据报道,OpenAI正寻求以340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400亿美元,其中软银有望领投。而在短短三个月前,OpenAI才刚刚以1570亿美元的估值成功融到了66亿美元。

奥特曼似乎深陷于“资金短缺恐惧症”之中,一边狂热地进行融资活动,一边又毫不吝啬地大手笔投入资金。 与他正面交锋的其他科技巨头,在资金投入上同样毫不含糊,展现出强大的财力与决心。

今年,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均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用于AI领域的发展,其力度之大远远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以Meta为例,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计划斥资至少600亿美元,打造一座拥有130万块GPU的超级AI数据中心,这一举措无疑彰显了其对AI领域的深厚布局与坚定信心。

相比之下,据科技咨询公司Omdia的测算,字节跳动在去年购买了23万块GPU,且这些芯片还是性能相对较弱的英伟达特供版。尽管如此,这一购买数量也已经远远超过了DeepSeek目前所持有的芯片规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字节跳动在AI领域投入的不菲力度。然而,在巨头们的竞相追逐下,DeepSeek仍需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与挑战。

除了海外的科技巨头,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亦在AI大模型领域倾注巨资, 而DeepSeek所展现的“小力出奇迹”并未能改写这一竞争格局。

一度在AI大模型领域稍显落后的字节跳动,近年来不惜重金投入。据浙商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字节跳动的资本开支高达约800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资本开支的总和。 尽管有报道称字节跳动2025年的资本开支将超过1500亿元,并主要用于AI领域,但字节跳动方面随后对此进行了否认。

此外,字节跳动在招募国内AI领域的顶尖人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据《财经天下》报道,字节跳动某些AI业务团队在招聘知名院校博士应届生时,提供的年薪可达两三百万元,这一数字远超其他大厂的百万年薪水平。更令人瞩目的是,张一鸣还亲自从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处挖掘人才。

除了研发费用和人才成本,字节跳动在过去一两年间还在B端和C端同时加大AI领域的投入,以争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 在B端市场,豆包大模型自去年5月发布以来不断降价,被誉为国内AI大模型领域的“价格屠夫”。 据统计,豆包的文字大模型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低99.3%,而去年12月发布的视觉理解模型价格也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5%。

同时,在C端市场,豆包通过广泛的广告投放吸引新用户。据AppGrowing统计,去年4月至5月间,豆包的广告投放金额预计在1500万元至1750万元之间。而在6月上旬,豆包启动了一轮新的广告投放活动,投放金额高达1.24亿元。 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豆包的用户量迅速增长,成为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大模型应用之一。

阿里巴巴同样在AI大模型领域持续投入巨资。在今年总台春晚上,阿里云成为云计算AI的独家合作伙伴。仅202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上的资本支出就达到了230亿元。此外,阿里巴巴还花费超过百亿元投资了AI创业公司“六小虎”中的多家企业。

腾讯方面,过去六年其研发总投入超过285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了AI领域。在“六小虎”中,腾讯投资了其中的五家公司。

就资金投入力度而言,虽然新的BAT(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无法与谷歌、Meta、OpenAI等海外巨头相提并论,但在国内AI大模型领域中,它们依然占据着独一档的地位。相比之下,一直未能获得融资的DeepSeek仍然依赖母公司幻方量化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国内量化投资行业近年来处于低谷,DeepSeek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恐怕相对有限。

不过,面对DeepSeek的强势崛起,新的BAT在继续大手笔投入资金的同时, 也开始试图伸出橄榄枝,构建“双保险”策略以应对未来的竞争挑战。

在1月底至2月初这一时间段内,国内多家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纷纷宣布已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其中,阿里云率先表态,支持用户在云端一键部署DeepSeek的V3和R1版本,随后,百度智能云、腾讯云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等也相继宣布了类似的功能接入计划。

众所周知,DeepSeek采用了极为“慷慨”的开源协议,对于第三方使用其开源模型进行商用并未设置任何限制。这一举措无疑为阿里云等云服务厂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它们能够借助DeepSeek庞大的流量优势,为自己吸引一波关注度并拓展新用户群体。

另一方面,这些云服务大厂向DeepSeek伸出橄榄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它们的心态变化:即便DeepSeek与自身的AI业务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出于长远考虑,不妨先将其纳入自身的技术生态中,通过实际应用获得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灵感与启发。这些主动示好的举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双方的竞争压力,更为双方未来可能展开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合作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