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央视新闻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2 天前  
新华网  ·  官宣!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揭晓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新年开工第一天,布局你的202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媒体人只有做公号这一条出路了?学学国外同行做播客吧!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4-10 18:05

正文



2014年,一档名为《Serial》的罪案纪实类播客横空出世:仅凭预告就在开播前登上iTunes播客排行榜第一、单集平均下载量超百万…随后,这个现象级产品引发井喷效应,让2015年成为“播客元年”。


2017年,美国的活跃听众人数已达到总人数的24%,比2016年同期增长14%。许多行业观察者不禁感叹,播客的黄金时代或许要到了。



播客的形式容易让人联想起广播电台,但又比传统电台焕发了更大的活力。这种新形式能否给新闻业注入能量?中国新闻播客的发展空间又有多大?



一、国内外播客基因大不同:工具型vs陪伴型


播客(Podcast)的概念最早在2004年由英国《卫报》一篇名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提出。随后,苹果公司作为行业领头羊很快推出了Podcast应用。


美国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WGBH、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老牌媒体是播客行业最早的一批入局者。早期播客部分从制作精良的传统广播转化而来,部分则是为这一全新形式量身打造。


Morning Stories


其内容大多围绕新闻资讯与各类社会话题展开,如讲述世界各地新闻故事的《Morning Stories》、探讨人文社会类问题的《In Our Time》等。当然,也有不少当红主持人和明星陆续推出了个人风格明显的栏目,可以看作是脱口秀节目前身。


In Our Time


不难看出,国外播客自诞生起就暗含了新闻的基因,这与伴随自媒体和知识付费兴起的国内播客有很大不同。


国内最火的一批播客多是偏重售卖知识和能力的工具型节目,比如教你快速掌握一门新学科、一项新技能,或者帮你解决职场、生活、情感方面的实际问题。而国外热门播客多是陪伴型节目,听众在选择时也往往不带目的性或者说功利性。这时,基于热门社会话题展开的讨论往往是更多人所关心的,新闻播客也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新闻播客体量较小,典型的有新闻评论节目《新闻酸菜馆》、江苏新闻广播的《新闻故事》等,但形式较为单一,深度内容也不够。


(截图来自蜻蜓FM)



二、国内新闻播客短板:视频搬运工模式


与国外相比,国内新闻播客产品相对单一和空白,这是否意味着新闻播客并不受用户欢迎?


专为品牌定制播客内容的Pacific Content公司做过一项研究,分析了iTunes排名前200的播客中哪些主题占了主导地位。研究发现,在16类内容中,39.5%的顶级播客为社会文化类和新闻政治类。


可见,新闻内容其实是播客市场上的一支大军,也可能是中国市场的一匹黑马。


(2017-2018年, iTunes排名前200播客的类型分布


但中国的声音市场与欧美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内容生产方式上的短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类播客的发展。


国内播客的生产方式更像是“内容的搬运工”,即便是头部团队制作的PGC内容也大多如此。《吴晓波频道》、《晓说》、《罗辑思维》…这些占据各类音频平台热门榜的节目,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视频节目转化而来的。


(国内部分热门博客)


这种搬运工式生产模式很难完全契合声音产品特性,但成本低、产出快,在市场竞争中反而更容易抢先胜出。其次,平台倚重的UGC对播客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众多入驻账号合力贡献出了平台的流量、参与度和社交繁荣,但可能比PGC距离优质内容更加遥远。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新闻播客大多停留于资讯和快评阶段。毕竟,新闻本身就不是一个以盈利为出发点的行当,加之打造深度内容势必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因此无论是音频平台还是入驻的PGC都不会轻易为此买单。


那么,在中国,有深度的新闻播客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认为,最终可能还要依靠专业媒体,而这也和国外新闻播客繁荣起来的路径相一致。



三、“时评快报”限制了新闻播客的想象力


其实,国内新闻播客在节目形态上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当下,哪些具有潜在市场的新闻播客形式还未被国内充分挖掘?


罪案主题是新闻播客的选题富矿

Serial,S-Town


新闻强调真实性,真实事件和社会热点无疑是新闻播客的庞大选题库。


带火当下这场播客热潮的《Serial》就是一档有关罪案的深度报道,第一季节目讲述的是十多年前一名中东裔男孩Adnan被判无期的案子。



当年,Adnan被指控谋杀自己的韩裔女友,但由于案件缺乏直接证据,一直疑点重重。节目创作者秉承制作纪录片的精神,不仅找来了当年的审问记录、法庭陈词录音,还多次采访案件当事人,甚至追查到了一些被警方忽略的证人。


虽然节目最终没能解开这个复杂的谜题,但创作者尽力平衡了各方观点,为案件的破解提供了新线索。


(Serial)


与《Serial》同属芝加哥公共广播电台出品的《S-Town》也是一款十分火爆的节目,内容类似于口述了一次调查性报道:一位居住在伍德斯托克小镇的居民John给记者Reed写邮件称当地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而当记者亲自来到访小镇调查后,去发现John意外自杀。在揭开真相的同时,Reed制作了这档节目。


在罪案类主题方面,国内完全可以尝试打造类似《今日说法》的播客节目。


(S-Town)


当然,除了罪案主题,许多新闻播客也在关注其他社会话题。


由美国调查报道中心出品的《Reveal》每期节目都是时长将近一小时的深度报道,报道内容既着眼当下也关注历史,如调查30年前的纵火案、分析特朗普移民政策、揭露教育成本为何飞涨。


(Reveal)


纽约公共电台播客节目《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将中产阶级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讲述了洛杉矶是如何从一个“逐梦之地”变成最让人负担不起的城市的。


(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


用播客做深度报道其实有一种无法比拟的优势。人们习惯于认为视频报道能更好地揭露真相,但对于复杂事件和陈年旧案,大量的照片、文字资料、人物访谈,甚至是模拟还原场景其实会非常枯燥。


相比之下,声音媒体营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根据声音自己脑补画面。当然,很多播客还会附上部分关键内容的文稿和图片,便于听众加深理解。


(Serial官网上提供的文稿资料)


不过要用播客做深度报道还要注意两点:一、内容中尽量加入原声素材,单纯的第三方转述方式会使可信度降低;二、音频节目的叙事逻辑要比视频更有条理,而不能完全照搬。因为缺少画面的视觉刺激,人们很容易听了后面忘了前面。


人物类新闻播客:传记、访谈、脱口秀

Mogul,Fresh Air


《纽约客》的文化专栏记者Sarah Larson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叙事性传记播客”正在变得流行。什么是“叙事性传记播客”?Sarah将它解释为以人物为核心的故事性音频节目,而传记是最典型的人物类新闻播客。


新闻媒体公司Gimlet出品的《Mogul: The Life and Death of Chris Lighty》被许多人评为2017年最好听的人物传记播客,节目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国知名嘻哈经纪人Chris Lighty,他曾发掘了无数明星艺人,却在44岁时在家自杀身亡。节目用六集讲述了这位现代嘻哈流派开创者的起落人生,主持人也事先对其亲朋好友进行了多次采访以保证内容的可靠性。


Mogul: The Life and Death of Chris Lighty


芝加哥公共广播电台推出的《Making Oprah》讲述了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的成长故事,还特别邀请欧普拉本人自述了其中一段。


Ma king Oprah)


除了传记,访谈也是人物类播客的常见形式,国内也十分常见。与新闻结合较紧密的访谈类播客有《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旗下的《The Kicker》。节目主持人经常会去采访知名媒体的记者,也会采访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作品和事业。《Fresh Air》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旗下的访谈节目,主要关注各类现代生活话题,围绕流行文化、科技、社会问题等邀请嘉宾一同探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