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突发!“对无人机车间,发起集群攻击” ·  13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北京专家点赞本报新春系列评论 ... ·  昨天  
深圳发布  ·  月圆 ࿐ 人圆 ࿐ 团圆 ࿐ ·  昨天  
深圳发布  ·  深圳企业抢抓AI风口百花齐放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情人节领证,深圳官方“随份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过年回家,深圳90后都在拼存款余额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2-03 21:28

正文


文 | 林森
编辑 | 不慌

年关将至,即将回家过年的同事们又“噪”起来了:情关难过,钱关难闯。

作为“不想恋爱,一心搞钱”的深圳人,圳长更想问一句:“来深圳赚多少钱了?”

刺不刺激?扎不扎心?

听罢,一旁默不作声的同事阿吉云淡风轻地传来一句:“存款30万”。

敢情“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都是骗人的,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



在深圳赚钱,除了看赚多少,还要看存多少。

某招聘机构数据显示,深圳2020年冬季平均工资为10758元。其中,平均月薪 8000 元以上的职位占总量的 56.3%。

“平均”,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打工族也分层,当中自有人上人,而有的想做个光荣的纳税人都不够资格。

如果从2020年深圳工资中位数5199元来看,也许你已经超越了一半深圳人。但其实算算帐账,工资6000块在深圳你只会被生活按在地板上摩擦。

保守估计,房租2000元、三餐1500元、社交500元,再加上交通、生活用品、衣服等,多数人的月支出就要5000元。

所以说,赚到钱并不等于攒到钱。在各类贷款软件大行其道的当下,提前消费已然成为年轻人的主要消费方式,月光的、负债的大有人在。


其实,消费和存款并不冲突,拥有小金库的阿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0万,是阿吉在深工作五年的存款,虽然这个数额不算惊喜,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已经相当可观。月入过万,平均每个月存5000元,也就是说除去2500元的房租,1500元的三餐,阿吉要把交通、社交、生活用品、化妆品等支出控制在1000元内。按她的话说,就是追求一种节制精减的生活方式。

虽精减,也精致。阿吉平时购物有自己的技巧,会选择小众而有设计感的衣物饰品,既比大牌子便宜,又不失质感。“在我的衣服中有70%是平价的,20%在六七百,10%在1000元以上,如果这个衣服要1000多,我就会衡量它是否可以穿个三五年。”

从阿吉的日常用品中,也可“管中窥豹”:用了5年的iphone6s、爸爸退休后的电脑,6年的连衣裙……阿吉自称自己是低欲望的人,在让自己生活舒适的同时,会有意识地减少消费。

在阿吉的30万存款中,有20万和家人一起买了理财产品,10万块则作为自己的流动资金。

“把钱攒下来就是自己的,如果不想工作,还能去旅旅游,学习充电,投资自己。”


不同于父辈那一代的攒钱意识,这一届的年轻人存钱,不一定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从容。

有数据显示,超六成的职场人如果兜里有10万以上,就敢做到裸辞。

凭本事累积的金钱越多,被生活所迫的可能性就越少。

这正是美国华裔女星刘玉玲提出的“fuck you money”理论,有了这笔钱,当有人强迫你或者辞退你,你可以这样说:Fuck you!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矛盾的年轻人既不买房也不结婚,但就是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存的不只是钱,更是一份安全感。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又遇上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原本月光的年轻人也开始存钱了。

去年1月,辞职回家过年的林晓没想到,一场疫情让自己在老家逗留了2个月,因为没有储蓄意识,又延后了就职的时间,每在家里逗留一天,除了没收入,还有照常付着日均70元的房租。

从那以后,一贯大手大脚话钱的林晓开始强迫自己省钱。她的方式是男朋友管钱,每个月的工资直接转给对方,男票会给她存3000元,剩下的就放在微信亲属卡和支付宝亲密付。

最近,加上两万多的年终奖,林晓已经存了毕业2年以来的第一笔“巨款”:5万元。

“大家都说深漂多年存款为负,其实很多时候真的在于你有没有决心攒钱。”

以前,林晓也认为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但现在她知道,其实赚钱比省钱更难,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大多数人不过领一份意料之中的工资。而如果连这份“意料之中”的收入都没法保住,又如何抵挡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

▲疫情后,网友在微博上发的一段话


青春掩盖了很多问题:穷,没问题,年轻的时候穷理直气壮,等青春的遮羞布拿开,穷懒丑就都掩饰不住了。

经济泡沫亦如此,一旦危机把泡沫戳破,一旦潮水退了,裸泳的人才知道有多尴尬。

这也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消费升级一片沸腾,人们追求西式餐饮,经常出国旅游,享受高逼格的运动方式,扫荡全球的奢侈品店……30年前的日本,空气中都渗透着金钱的气味,人们对金钱、享受消费的欲望程度一点都不比今天差。


但现在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泡沫破灭后,年轻人欲望低到极致的日本。去年,日本的储蓄率上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就连米国,去年个人储蓄率也从从17.3%上升到32.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