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种日历
兔狲、龙猫、几维鸟,总有一款毛球打动你;铃兰、桔梗、四照花,植物们也可以萌萌哒~ 跟着日历娘,每天认识一个物种,让你的世界,每天变得更萌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哈尔滨亚冬会2月13日奖牌榜 ·  昨天  
新闻夜航  ·  小S、具俊晔再发声! ·  2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元宵节,哈尔滨地铁延长运营时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种日历

萌萌的草地小“荷花”,只有拇指那么大哟

物种日历  · 公众号  ·  · 2017-04-25 00:06

正文

虽然“英”这个字常有花朵的意思,但植物中文名里带英的其实不多,在物种检索里拿这个字模糊搜索一下,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类群,一是 蒲公英 ,二是 紫云英 。这二英都很常见,而且两个名字都很好听,好像两位邻家小姐姐的芳名。但在一些方言里,这两位小姐姐会双双变性,分别叫做 黄花郎 红花郎 ,充满了喜庆的乡土气息。黄花郎我们后天讲,先来翻翻红花郎的牌子。


“在下名红花郎·紫( 云)英。”绘图:翼狼Elang

送你一朵“小红花

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 是豆科黄芪[qí]属一种匍匐草本植物,一般为二年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枚,倒卵形或椭圆形。总花梗生于叶腋处,顶上有几朵至十几朵数量不等的粉紫色蝶形小花,整个花序看上去像是伞形或头状花序,但 实际上是一个密集的总状花序 ,只是因为花序轴非常短,所以看上去所有花都像从一个点生出的。果实长条形,末端有一个尖尖长长的喙。


紫云英的花,密集的总状花序,仔细看能看出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梗 。图片: nanamori / Wikimedia Commons


紫云英的果实,不愧是豆科的。图片:ja.wikipedia.org

紫云英广布江南各省,暖和的地区2月份就能开花,开花时犹如紫云铺地,天然锦罽[jì]。它们的花序看起来特别像一朵小红花,层次分明,颇有点荷花的味道,因此在日本也叫作“ 蓮華草 (レンゲソウ)”。


《悠哉日常大王》里出现过的紫云英草地,动画里有个角色也叫蓮華。

中文属名寓意长者

紫云英所在的黄芪属是 豆科第一大属 ,中国有278种,虽然比不上杜鹃花、薹[tái]草这些超级大属,在中国被子植物里也够排上前十了。如此大的属,鉴定起来自然不是一般头疼。但其实大部分地区野外常见的也就那几种,如 紫云英是南方最常见的黄芪属植物 ,北方常见的有斜茎黄芪(沙打旺) A. adsurgens 、糙叶黄芪 A. scaberrimus 、草木樨状黄芪 A. melilotoides 等等,这些常见种里,还属紫云英辨识度最高。


北方常见的糙叶黄芪。图片:savesteppe.org

说起来,黄芪在古代一直是写作 黄耆 [qí]的,按《本草纲目》的说法,“耆”是年长的意思,黄耆的效用好,是为“补药里的长者”,“黄芪”为后世俗写。《中国植物志》沿用了古代写法,收录为 黄耆属 ,但明显黄芪这种写法更为广泛。

想找到古人眼中的紫云英?

既然黄芪在古代写作“黄耆”,那紫云英叫啥呢?紫云英不比黄芪,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用食用价值,没啥名气,因此很难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名称,都是以各地俗称为主,除了开头提到的“红花郎”,还有“红花菜”“荷花郎”“苕[tiáo]子”“翘摇”等俗名。这些俗名也并非就专指紫云英一种,豆科植物很多都长得非常相似, 一个俗名可以用来称呼多种植物 ,如“苕子”也是野豌豆属植物的俗称。很多古籍对植物的描述语焉不详,模棱两可、道听途说者甚多,前文看着好像某某植物,后一段又不像了。除非有图,否则真不好说。


救荒野豌豆 Vicia sativa 是分布最广的野豌豆属植物,嫩叶可食,古称“薇”或“苕子”。图片:discoverlife.org

《本草纲目》 就记载了“翘摇”这一植物,是不是紫云英呢?内有描述:


“翘摇,言其 茎叶柔婉 ,有翘然飘摇之状……(有道理)

生稻田中 ,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没毛病)

蜀人秋种春采,老时 耕转壅[yōng]田 ……(用以肥田,没毛病,但很多豆科植物都可以)

叶似 初生槐芽及蒺藜 ……(不太像)

三月开小花 ,紫白色,结角……(还可以)

子似豌豆 而小……(不像)”


《本草纲目》里的 “翘摇”更可能指小巢菜 Vicia hirsuta ,古代也被称为“薇”或者“苕子”。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所以,想知道一种植物的历史,光查一本古籍是肯定不行的, 查阅十几二十本大概或许能有点头绪,最好还要有图 。如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也收录了“翘摇”,文字描述也不是很精确,但胜在有图,一目了然。


《植物名实图考》里的翘摇。

唐代元稹《西明寺牡丹》一诗里有“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的句子,但这应该是写牡丹的。直到清康熙时期,著名的中国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谱》问世,其中的“花卉草虫谱”卷中有一幅 《紫云英双蝶》 ,这应该是最早使用这一名称指代这种植物的文本了,不过毕竟国画嘛,画的还是有点抽象,形态上不是很准确。


《紫云英双蝶》,其实不是很确定这是紫云英。

容易弄混的亲戚们

虽然紫云英在黄芪属里的辨识度最高,但放到整个豆科里,还是易与几种植物混淆。如全国广泛栽培的 红车轴草 Trifolium pratense ,也叫红三叶草,跟紫云英一样,紫红色的小花组成顶生花序,但明显花数量更多,而且最大的区别是三出复叶,而 紫云英是羽状复叶


红车轴草是三出复叶,叶上有斑纹。图片:plantsam.com

少花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vern a也是全国广布的一种豆科植物,最大的特点是 主茎极短 ,看起来好像没有地上茎一样,而且花比较少,一般不超过6朵。“米口袋”这个名称在古代也是许多豆科植物的通用俗名。


少花米口袋,近似于无地上茎,花少。 图片:霜天蛾

北方常见栽培的 绣球小冠花 Coronilla varia 是最像紫云英的植物,无论叶花果都很像,区别在于紫云英的总花梗比叶子长,绣球小冠花的总花梗比叶子短,但其实这也不是很稳定的性状。最大的区别是 绣球小冠花的龙骨瓣 (最下面的花瓣)先端有个紫红色的尖嘴,但这个部位有时候不太容易看到。


绣球小冠花,仔细看能看到龙骨瓣上的小 尖嘴。图片:giorgioventurini.net

萌物,种那就能提高生产力

紫云英在古代的 主要作用是肥田 ,现代也是,其根部有固氮的根瘤菌共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元素,使土壤肥力增加,俗称“ 绿肥 ”,这是很多豆科植物共有的特点。小时候我有个误解,总觉得绿肥是把植物放在化粪池里沤出来的绿色有机肥,后来才知道原来光种在地里就可以肥田了,或者翻进土里自然分解也可以。紫云英的 另一个作用是蜜源植物 ,北方蜜源一般有荆条、椴树、枣树、刺槐等,南方主要是油菜花和紫云英。


紫云英的根瘤。图片:ja.wikipedia.org

关于紫云英能不能吃,我也不确定,毕竟我没吃过,也没见别人吃过(据说 可以喂猪 )。虽然古代文献里有写,不是吃嫩叶就是吃种子,味道还甚美,但前面也说了,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在古代都很普遍, 不能确定古人吃的就一定是紫云英,也许是豌豆苗呢 。黄芪属里还是有不少毒草的,因此请谨慎食用(前提是得能认出来),吃坏肚子不负责。


黄芪属一些植物被称为疯草,含有苦马豆素, 牲畜吃了会中毒。 图片:theverybesttop10.co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