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作者:插画师puuung
作者 | 婉兮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早在一百多年前,托尔斯泰就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婚姻却大多相似。
因为家庭的主体是夫妻,幸福的家庭,都以和谐美满的婚姻为前提。
一男一女心动情起,想要终身相依,于是用法律形式将彼此固定为合法伴侣,携手走进烟火人间里去。从此柴米油盐鸡零狗碎,快乐和悲伤都异曲同工似的。
爱情异彩纷呈,婚姻却千篇一律。
好的人生或许不存在标配一说,但好婚姻却有规律与共性可总结示范。
没有爱情的婚姻什么样?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或许是最有资格的回答者。
这桩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二人缔结连理,并非因为两情相悦,而是源自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鲁迅的母亲在选儿媳时,挑剔着性情品格、关注着女红厨艺、计算着家境条件……诸多考量因素,但爱情不在其中,它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因为人们认为婚姻无非就是两个人过日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其社会意义远远高过情感价值。
后来怎么样了呢?
鲁迅视朱安为“母亲送的礼物”,又与许广平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朱安却在有名无实里凄凉一生,丈夫去世后,只能把自己自嘲作“先生的遗物”。
从礼物到旧物,等了一辈子,熬了一辈子,毁了一辈子。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炒菜不放盐,没滋没味的,勉强能下口,却寻不到半分痛快和欢愉,倒还不如不炒这盘菜。
所以说,一男一女结合的最坚实基础,应当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但总有人嗤之以鼻,嘲笑嫁给爱情的不切实际。但我认为,爱情这个抽象词汇,会折射到婚姻里的具体细节里,深刻影响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
因为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的内心感受,能够支配夫妻双方的言行举止。所以,鲁迅不会与朱安挽手而行,应该也很少相视而笑,更不要说在床榻上恩爱缠绵。
可婚姻乃至人生的幸福美好,正由这一个又一个的微妙瞬间构成,就好像王小波说的那样:
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就像个糖果罐,我们呢,就像两个围着这个糖果罐的孩子,不时的从里面发现一些惊喜。
第一次看到梁家辉和江嘉年的故事时,猛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
我佩服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 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
相识之初,梁家辉因在大陆参与电影拍摄而被台湾地区封杀,不得不靠着摆地摊艰难度日。彼时的江嘉年家境优越、年轻貌美,她钦佩梁家辉的勇气,也倾慕他的才华,便不顾封杀令,义无反顾地邀请他参与广播剧录制。
当时,江嘉年是香港唯一一个敢给梁家辉工作的人。
后来他们相爱了,在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中注册结婚,婚礼预算仅为八千港币,只够买一枚钻戒,订一间蜜月套房,再吃一顿豪华晚餐。
幸运的是婚后不久,封杀令解除,梁家辉四处奔波,拼了命去拍戏赚钱——为了不孤辜负低谷期陪伴左右的妻子江嘉年。
可就在他大获成功,名和利都滚滚而来时,妻子却得了重病,大量激素药物的应用使得江嘉年身材臃肿面容憔悴,再也不复往昔的娇美模样。
婚姻里最艰难的考验,是男人的穷困潦倒和女人的年老色衰。
因为财与色构成男女之间最原始简单的交易,梁家辉的穷与江嘉年的丑,都在挑战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趋利避害。
好在,我们看到的是梁家辉始终牵着太太的手,一脸的温柔笑容,从不在乎旁人的异样眼光。就像十几年前,江嘉年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只有八千块港币的梁家辉。
婚姻的必要之处,在于它用法律形式将责任和义务固定下来。但在真心相爱的人眼里,不离不弃和同甘共苦本就是共识,无需法律约束,也不必道德捆绑。
在《我的前半生》里,编剧安排了一个一位名叫“老金”的老好人出场,接送、做饭、擦油烟机、修花洒样样能干。
年纪是大了点,样子也老了点,但有车有房温柔体贴,倒也无可挑剔。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罗子君经历狂风暴雨后的温柔归宿,甚至罗子君自己,都将老金默认为了继任丈夫。
让人意外的是,这即将到来的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会被一件衣服毁灭。
罗子君陪着老金去参加朋友聚餐,她精心装扮,穿了价格不菲的裙子和风衣。可老金觉得这样的打扮太过隆重,而自己的圈子不过是些普通人。他要求罗子君跟自己一样,以随意的衣着示人。
结果罗子君断然拒绝,两人不欢而散。
一夜思索之后,罗子君将老金移出了候选人之列,这段人人看好的关系就此落幕。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衣服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是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
吃饭穿衣处处不合拍的两个人,必将会在同吃同住后遭遇更大的不和谐。
许多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里,正潜伏着无数争吵、妥协、委屈与不甘,它们都有可能把婚姻推到万丈深渊里去。
朋友家有个妹妹,生得花容月貌,但不肯认真读书,也懒得辛苦工作,20岁出头便匆忙嫁作商人妇,生了孩子,便一心一意做全职太太。
丈夫是二婚,大她将近20岁,对小妻子百般纵容。她便吃喝享乐不问世事,满以为一辈子都能高枕无忧。想不到的是,好日子过了五六年,她就被新人取而代之,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遣散费,生活又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里去。
中国有句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长久以来,婚姻都被当作女性的衣食获取途径,无需亲手打拼,便能丰衣足食。
但这绝对不是一男一女相处的最佳状态,依附的一方看似得利,实则处于弱势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驱逐出虚假的舒适区,沦为不被怜悯的受害者。
世间任何一种能够持续且优良发展的关系,都以各自的独立、相互的关爱为前提,夫妻关系也不例外。
而这种独立是全方位的,经济之外,还包含精神和心理,放在婚姻里,就是时下流行的“单身力”。
刘若英说:
“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她先生和一起出门,两人去的却是不同的电影院,看的也是不同的电影。回到家,各自向左走向右走,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书房卧室,能共同交流,却互不干扰。
各自的根深埋在地下,枝叶却相触在云里,这种姿态,深情却不纠缠,双方都有做自己的空间,也有接纳对方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