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三个月使用体验,MacBook到底哪里好? ·  16 小时前  
ZOL中关村在线  ·  盘点买了必吃灰的3款数码产品! ·  昨天  
EETOP  ·  精品芯片课·打折倒计时2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三星今年将砸89亿美元提高OLED屏幕产能;又一巨头倒下?松下将出售液晶面板产线;投资240亿元福建华佳彩高新面板项目一期试投产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4-02 07:20

正文

1.韩媒:三星今年将砸89亿美元提高OLED屏幕产能;

2.又一巨头倒下?松下将出售液晶面板产线;

3.JDI和JOLED将合并 日本显示的最后一搏;

4.投资240亿元福建华佳彩高新面板项目一期试投产;

5.郭董两招抄捷径,抢进大立光地盘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韩媒:三星今年将砸89亿美元提高OLED屏幕产能;


腾讯科技讯 据韩媒报道,在OLED屏幕市场占有统治地位的三星要再次发力巩固自己的优势了,据悉,今年韩国巨头将投资89亿美元用于OLED生产线的扩大。


据The Investor报道,三星已经与多家设备制造商达成协议,今年将把现有的LCD屏幕生产线换装成OLED屏幕生产线。升级完成后,其中一条生产线第六代OLED面板的产能将达每月3万片。


除了扩大OLED屏幕产能,三星还将在A3柔性OLED屏幕工厂投入巨资,今年年末该工厂月产能将从3-4.5万片提升至12万片。


如今,三星在OLED屏幕市场占据95%的市场份额,随着苹果开始转向OLED屏幕,各家厂商也都会跟进换装OLED屏幕,因此这种屏幕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除了三星,LG、JDI和夏普等公司也在大力研发OLED屏幕,试图从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三星加大投入也是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

由于其他厂商暂时还没有挑战三星的实力,因此今年韩国巨头将成为iPhone 8 OLED屏幕的独家供应商。不过,如果三星不抓紧扩大产能,恐怕根本无法满足苹果的巨大需求。(编译/锐志)



2.又一巨头倒下?松下将出售液晶面板产线;


日本家电大厂松下计划以不赚钱的6个事业部门为对象,祭出追加裁员措施,除考虑在2017年度内(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出售液晶面板产线、半导体事业公司股权之外,也计划在今年春天解散数码相机等3个事业部门,缩减员工人数。


具体来说,Panasonic位于兵库县姬路市的液晶面板工厂目前拥有2条产线,其中一条将停止生产、并计划出售生产设备。住宅用太阳能系统事业部门计划针对日本国内工厂进行整编。在半导体事业部门部分,考虑出售与以色列企业合资设立的半导体生产公司股权。

另外,Panasonic将解散数码相机、电话交换机和光盘等3个事业部门,将其转移至其他事业部门旗下,借此缩减员工人数,缩小事业规模。松下此次列为精简对象的6个事业部门2016年度(2016年4月-2017年3月)营收合计约3800亿日元(占Panasonic整体营收比重 5%),合计营损额预估约460亿日元。


因等离子事业失败,拖累Panasonic在截至2012年度为止的2年间累计惨亏约1.5万亿日元,迫使于2012年就任社长一职的津贺一宏祭出大规模裁员措施,除结束美国与中国的电视生产业务、退出日本国内消费性智能手机市场之外,也结束等离子电视与等离子面板事业,并出售铅蓄电池等多个事业部门。不过因当前Panasonic业绩低迷,因此此次的裁员措施是针对亏损事业进行最终处理。 中关村在线



3.JDI和JOLED将合并 日本显示的最后一搏;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全球显示技术市场可谓独领风骚,凭借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先发优势,日本独揽90%左右的显示面板市场,参与液晶面板制造销售的企业数量也多达9家。而盛极难继,在爆发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后,日本显示面板产业被韩国后来居上,经此便一蹶不振,走上了一直持续到今日的衰退之路。


在2016年“液晶之父”夏普被鸿海集团并购之后,日本显示行业仅剩下JDI和JOLED两支“幼苗”,JDI成立于2012年4月,是由索尼、东芝、日立的小型液晶部门整合而成;JOLED成立于更晚的2015年1月,是在索尼、松下在OLED合作项目终止后,相关人员组织成立。根据日经新闻的最新报道,JDI预计在2017年完成与JOLED的合并,合并后仍保持JDI的公司名称,而社长则由JOLED方面的东入来信博担任。



日本面板企业在2010年前后纷纷逃离



2000年前后,日本面板市占表现节节败退


本来这两家企业凭借自身深厚技术积累,分别在高端液晶面板市场和新兴OLED面板市场保持着较乐观的发展前景,但全球显示面板格局在近年产生新变数,主要是由于中国显示面板企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在传统液晶显示面板方面挤压对手,更在OLED为代表的次时代显示技术市场展现野心。而拥有最强显示产能的韩国面板企业则在高端、前沿显示市场玩得风生水起,三星SDC独霸中小尺寸AMOLED市场超90%份额,LG Display则在高端大尺寸电视面板(包含液晶和OLED)市场独占鳌头。留给JDI和JOLED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联合御敌的策略终于在INCJ(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它同时持股JDI和JOLED)的推动下得以成行。



JDI和JOLED合并的主要推手来自INCJ(产业革新机构)


合并后的新JDI公司将成为日本显示面板最后的“独苗”。理想中的情节走向可能是这样:在整合了包含索尼、东芝、日立、松下等日本科技企业精髓的基因后,新JDI快速提升高分辨率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产能,在牢牢抓住大金主苹果的订单同时,在车载显示、VR设备和智能穿戴市场实现高速增长;并且及时的完善了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印刷工艺制程,大幅降低了AMOLED面板成本的同时,达成了在智能手机屏幕面板市场的强势反击。


然而现实可能完全走向另一个方向:新JDI研发的拥有超高PPI指标的中小液晶面板,由于产能限制,无法实现对市场普遍需求的支撑,始终在高端应用领域维持着和少数派品牌的定制合作,盈利能力不足,在随后中国厂商的一次次技术升级中,最终走向没落;另外一边,印刷OLED面板技术,却始终受限于大股东INCJ保守迟疑的资金供应,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只能眼望中国、韩国在蒸镀OLED面板市场渔利。在连番利空之后,新JDI无奈被INCJ放弃售卖,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中国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加入竞购……


虽然出自笔者戏言,但前车有鉴,松下犯下“技术独享”的保守错误之后,最终让等离子显示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夏普也是在“面板不外售”保守政策下,开始的连年巨亏。多数日本企业擅长制造精细优质的产品,这让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参与市场竞争,而当这样的自信在经营中变为态度的傲慢和决策的保守之后,最终的结局往往令人不忍明言。


对比中国、韩国、日本三大主要显示面板输出地区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增长势头强劲,竞争力覆盖高中低端全域市场;韩国严把前沿技术风向和高端产品市场,是领先优势不断压缩的被追赶者;而日本则略显英雄迟暮,虽然技术不输,但固化的发展策略和保守的经营思路,仿佛已经注定了合并后的新JDI前景也并不晴朗。cnbeta


4.福建华佳彩高新面板项目一期试投产;


东南网4日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林亦霞) 3月31日,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举行高新面板项目一期产品点亮仪式。


该项目是莆田近年来引进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总投资240亿元。自2015年5月启动以来,该项目创造了1年完成厂房建设、18个月实现产品成功点亮的“华佳彩速度”。


据悉,华佳彩拥有大规模TFT-LCD产品生产的系统技术和320项以上的面板专利,在生产线组线、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生产工艺调试、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等技术运行及管理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试投产推出首片5.2寸产品,预计产品将于第三季度获得客户认证并出货。



5.郭董两招抄捷径,抢进大立光地盘



新一代 iPhone 将于 9 月上市,在面板一役杠上三星后,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下个目标,就是瞄准股王大立光。


图片来源:科技新报


“2~3 年内,我们要透过垂直整合方式,把镜头模组业绩翻倍,这也是鸿海的强项。”3 月 13 日,鸿海副总裁、夏普社长戴正吴在大坂总部召开记者会,说明鸿海入主夏普近一年的改革进度,而镜头,正是其未来布局重心之一。


备粮草,取康达智经营权


鸿海的第一步,就是投资或购并潜力标的,拿下日本第一大镜头厂康达智,是其关键布局。


目前放眼全球,唯一能与大立光竞争 iPhone 后镜头订单的,就是康达智。30 多年来,它一直是夏普协力厂商,夏普曾持有康达智逾 4 成股权,直到近年因财务恶化、无法参与增资,股权才一度被稀释到 1 成以下。鸿海买夏普,等于找到打进 iPhone 镜头供应链的捷径。


况且唯独镜头,苹果始终找不到稳定的第二大供应商。去年 iPhone 7 Plus 采双镜头,大立光挟技术、产能优势,拿下逾 9 成后镜头订单,不受砍价影响。


今年大改款的 iPhone 8 也因规格提升,根据瑞穗证券报告预估,其后镜头单价近 33 美元,比去年 iPhone 7 Plus 贵快 1 成,成为 iPhone 8 除面板、不锈钢机壳,单价第三高的零组件。


于是,鸿夏成亲后,夏普补足银弹,便在戴正吴拍板下,增加对康达智的投资。去年 12 月,夏普一口气认购康达智增资发行的 60 亿日圆股票,持股比率大幅提升到 44%,未来甚至可能派任董事会成员。


日前,康达智表示,将投资 80 亿日圆于中国扩产,拉近和大立光的距离。眼看 iPhone 8 出货在即,为避免机密外泄,影响竞争态势,内部人员上下都被下达封口令,弥漫一股备战氛围。


卖镜头,更提供解决方案


间接持有康达智、取得 iPhone 订单后,戴正吴所说的“垂直整合”,则是第二步。


今年 1 月,鸿海入股以色列公司 Corephotonics,就是看中其双镜头专利。该公司透过演算法,便能补强镜头厂难以克服的光学变焦等问题,为苹果提供其他解决方案。


不过,即便鸿海动作频频,全为实现郭董心系已久的“眼球革命”:结合镜头、面板、触控三大技术,提供消费者全新视觉体验,补上目前唯一欠缺的一块拼图。


但一位光学大厂主管直言,做镜头仿佛比手艺,重视的是经验值,光培养一位资深模具师傅,至少需要 10 年,鸿海多年前就透过购并进军光学产业,却迟迟无法攻下城池,“这一直是他们心里的痛。”


决胜点,就看谁的良率高


2006 年,鸿海收购数位相机代工大厂普立尔,之后成立三营精密,曾传通过苹果认证,但据业界人士透露,三营仅量产百万画素的 iPad 前镜头,恐怕连二线光学厂都排不上。


元大投顾分析师蒲得宇也表示,砸钱扩产只是决定胜负的因素之一,真正关键,还是比谁的量产良率高。


尤其,传 iPhone 8 将采用两颗具防手震功能的后镜头,更考验厂商设计、加工、组装能力。目前康达智良率和大立光仍有差距,这也是其最后仅拿下 iPhone 7 Plus 不到一成订单的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