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闵行
走近从心开始 闵行区政府官方微信等您来体验!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闵行

【资讯】来这里欣赏晚清民国时期珍贵老物件,还能看皮影喝老酒买文创产品​

上海闵行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4-19 18:03

正文


记者|姚怡莹


听丝竹看皮影

喝老酒赏奇珍

你是否想沉浸在江南文化中

一品属于闵行古朴而纯粹的记忆?

近日,由区政协主办的谁不忆江南之“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出版雅集活动精彩亮相,活动上不仅发布了5本以详实的史料和富于文学性的表达,展示马桥、江川、七宝等地丰富历史文脉的新书,还推出了“谁不忆江南”之江南文化展陈(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5日,期间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实物展品和现场表演,更进一步体验文艺范儿的江南生活。


晚清、民国时期老物件现场赏

饱眼福又能涨知识 

展览共分为文献档案、艺术作品、生活用具、名人文物四个部分,展品大多为晚清、民国及改革开放后的老物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宣统三年两江师范学堂毕业证书:两江师范学堂即南京大学前身,证主是杨培天。杨培天是上海七宝镇人,毕业后担任孙中山秘书,后因袁世凯窃国,返回上海为《申报》“自由谈”撰写评论,同时在七宝明强小学任教,他还发起成立通俗宣讲社七宝支社,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闵行诗存》小楷手书稿:书中辑录有民国时期老闵行地区名人雅士的诗作。《闵行诗存》正式印刷刊物于1936年,分上下两册出版,但本册手写稿序部显示为民国十九年(1930年),早于正式出版时间6年,由此可推断本册为出版物的祖本。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证主名为张有清,证件为纸质印刷,附有不同面值的购物证,证上详细记录有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本籍、寄籍、发证日期、编号等信息。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证件整体设计风格风雅清秀。到民国时期,结婚证书上男女方姓名完整,开始体现出男女双方地位的平等以及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七宝蟋蟀盆:七宝斗蟋蟀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清道光年间顾学钟所辑的《蒲溪小志 风俗》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七宝的蟋蟀文化是社会繁荣的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宝地域文化的特殊性。 

七宝老酒酒标、酒瓶:七宝老酒是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人最常喝的本地白酒,七宝酒厂创建于1958年,注册商标为“古桥牌”,图案为一座三孔拱桥倒映在粼粼水面上,这座桥就是蒲汇塘桥。20世纪90年代,七宝酒厂停产。 

陶瓷:由颛桥地区本地的陶土制作的陶瓷,作者为中国黑陶与黑紫砂领域的领军人物袁野。 

“泥塑神手”张充仁作品:少女雕塑和张充仁自用印章,由于张充仁精于雕塑长于水彩,少有涉猎国画,故其印章比较罕见。

土山湾柚木雕椅:柚木雕椅制作时间在清末民初,出自位于蒲汇塘沿岸的土山湾孤儿院


背板内容为西洋工艺雕刻的中国传统故事,堪称中西合璧,证实了土山湾对海派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 

透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一睹闵行地方特色文化不断传承、创新与融合的过程,更直观地感受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独特魅力。

能喝老酒看皮影学剪纸

还有各种新潮的文创产品可以买

除了上面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展品之外,现场还有多项多非遗项目展示,听丝竹、耍皮影、品老酒、剪记忆……通过现场互动,观众们可以切身感受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其独特魅力。 

颛桥剪纸现场教学、七宝皮影现场观赏,品尝七宝大曲


不仅能喝老酒看皮影学剪纸,在展览上,你还可以买到由闵行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呢!栩栩如生的木质器具,花样百出的羊毛毡手创,沪谚手机壳、抱枕、茶杯,还有七宝古镇的塘桥香插、七件宝图案收纳盒、蟋蟀笔筒、七宝明信片、古镇纸雕灯等让人眼花缭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