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称,7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报告《机遇之窗:
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贸易便利化》,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能降低贸易壁垒。
该报告由论坛与美洲开发银行联袂发布,该报告为使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一站式电子平台贸易提供了框架,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递交进出口单证。
美洲开发银行将应用这一框架进行项目试点,改善边境清关程序。美洲开发银行一体化和贸易部门经理Fabrizio Opertti说道,对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政府来说,使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贸易效率和清关透明度至关重要,而这个政策框架会成为一个起点,激励越来越多的政府使用区块链技术来促进贸易。
在日本大阪举行的 G20 峰会结束之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发布了一项包含加密资产的声明,他们重申了加密资产不会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同时还要求制定监管标准的机构继续深入开展工作。
G20 领导人宣言
G20 是日本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峰会,现在终于完美落幕了。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和受邀嘉宾国家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讨论了很多重要议题,包括全球经济、贸易投资、技术创新、数字化、以及全球金融等。
在峰会结束之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们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其中包含了与加密货币有关的内容。
这份声明在开篇中提到:
“我们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 2019 年 6 月 28 日至 29 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会议,共同努力应对重大的全球经济挑战,我们将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使所有人能够从中受益。”
在谈及全球金融问题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表示,技术创新可以为金融体系和更广泛的经济带来巨大利益,他们在声明中详细阐述道:
“虽然加密资产目前并未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但我们正在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会对现有的、以及新出现的风险问题保持警惕。”
这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的声明,也是对此前于 6 月 8 日和 9 日在福冈举行的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声明的补充。
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特别提到了涉及消费者和投资人保护的加密资产相关风险、反洗钱(AML)、以及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等问题。
根据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透露,旗下一些成员指出加密资产的政策含义并不总是适合现有的转账监管政策,继而导致严重的监管不对称,也会涉及到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问题。然而还有一些成员则认为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现有的政策工具加以解决。
总之,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建议 G20 国家继续审查自己的监管方法和潜在的差距,包括彼此之间是否需要进行更多协调。
此外,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对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倡议取得进展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应对一些网络事件并从中恢复。
当下,各国对加密货币监管程度不一,但逐渐呈谨慎态度。
印度是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最严格的几个国家之一。
据印度《铸币报》报道,印度政府部门目前正在就《禁止加密货币和官方监管数字货币2019年法案》进行讨论,一旦法案通过,持有、购买、出售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都是犯罪行为,将被判处1到10年监禁。
关于印度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和看法,印度由于需要遏制法币之外的交易,以及加强资本管制,但如果印度卢比的汇率无法保持稳定,那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会存在更大的难度。
央行推数字化法币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多国央行也开始关注数字加密货币。
不少央行还成立专门的数字货币研究机构或者部门,发布相关的研究报告、启动技术研发以及探讨所需要的监管框架或央行数字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数人理解的数字货币不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实际是“数字化法币”,本质上与现金相同,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
目前,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在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使用上已经走在了前列。
央行的数字货币将使银行间的交易更便捷,从而加快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维护金融支付体系的安全性和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营效率。
在跨境支付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取代目前通过代理银行进行跨境支付的渠道,减少中介机构参与的复杂性。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技术上来说,会采用部分区块链技术,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法币的安全和效率的双重提升,但依然是一个购买力相对稳定的法币,不会有太大的增值预期,跟比特币的高波动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资产形态,所以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削弱比特币一些功能,使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利空存在。
“而从中长期看,比特币的价值实际上是非常不确定的,如果其他比如股票、黄金、法币等资产更加能获得投资者和用户的信任,比特币的价值会大大降低,所以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是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实际上对比特币会带来较大冲击。”
央行数字货币将由国家信用做背书,供给数量与法币1:1发行,由央行参与决定。“货币合法性和货币稳定性方面都高于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并且有国家信用做背书,其未来信誉和价值将远胜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