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夯实绿美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一套工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实体化专班协调推进、11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10个县级工作领导小组抓落实的“1+1+11+10”工作体系,推动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紧密协作、整体联动高效”的绿美工作合力。二是完备一套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印发《曲靖市城乡绿化美化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1个三年行动方案、7个专项方案、2个配套指导性文件、1个年度实施方案的“1+7+2+1”政策体系,分类开展、分步推进全市绿美工作。三是建强一批专业队伍。邀请华中农大、西南林大等园林绿化专家赴曲靖市开展专题辅导、实地“把脉问诊”,市级成立9个“行政+业务+绿化专家”实地指导组为各地提供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养护管护等技术指导、精准“把脉问诊”。各县(市、区)定期开展专项自查自纠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确保绿美建设不跑偏、不走样。
(二)坚持资源整合,多措并举破解瓶颈问题
一是有效解决“钱如何筹”的问题。坚持“小投入、大收益”,将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与片区综合开发、发展全域旅游有机结合,通过片区开发土地收益支撑一部分、“绿美+经济”保障一部分、重大项目带动支撑一部分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麒麟区探索实施“绿美+业态植入”,大力发展“草坪经济”,在人流量大、有经营条件的绿美点位,通过竞价招租引入社会资本布局帐篷营地、咖啡店、茶餐厅等业态,每年收取租金及绿化管护费200余万元反哺绿美投入,有效平衡了绿美投入大、收益小的矛盾。二是创新解决“栽在哪里”的问题。按照“先绿后供、先绿后用、应绿尽绿”的思路,盘活空闲土地助推绿美城市建设,对104块“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空闲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永久绿化或临时覆绿,有效增加城市绿地约250万平方米,让昔日的脏乱差“城市伤疤”变成如今的绿美净“城市亮点”。积极推进节约集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探索推广了沾益区西平公园“上层公园、下层停车场”、宣威市东河心水公园“上层公园、下层污水处理厂”等节约型园林绿化,同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有效破解城市绿化空间不足难题。三是合力解决“谁来栽树”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路地共建”模式,与省公路局签订框架协议并联合印发实施方案,路地合作改造提升普通国省道绿美公路982.91公里,为全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共建经验提供了曲靖实践。
(三)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域绿化美化
一是高标准打造绿美标杆典型。牢固树立“把树种在群众身边、种在房前屋后、种在街边路旁”理念,聚焦人口密度高、流量大的重要节点、重点区域、重要道路,因地制宜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绿化美化效果好、群众认可度高、示范作用强的绿美曲靖建设标杆典型,示范带动全市绿化美化高质量推进。二是高品质提升城市绿美水平。印发实施《曲靖中心城市绿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增绿提质”为主线,统筹实施道路绿化全面提质、盘活空地增绿、打造示范绿廊、公园绿地建设、景观提升改造5项行动,有效提升85条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品质,盘活12块城市空闲地开展植绿补绿,完成4条示范绿廊建设,分批次新建或改造提升公园绿地166个,建成3个绿美城市、30个绿美社区,大幅提升副中心城市功能品质。三是高质量打造绿美融合样板。深入推进村景融合、校景融合、路景融合、河景融合,建设省级绿美交通廊道80公里,建成绿美校园20所、绿美河湖8个,建成16个乡村振兴“四美家园”、40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23个“千万工程”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绿美乡镇、26个绿美村庄,形成了“一路一景”“一校一品”“一村一特色”等绿美融合示范样板。
(四)坚持惠民利民,提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
一是以“干部干”带动“群众干”。制定印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绿美曲靖建设长效机制》,积极调动群众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年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建义务植树基地425个、总面积达27200亩,种植苗木5322.9万株,参与人数达1183.7万人次,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自觉干、一起干”的思想和行动转变。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将绿美建设及后期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动员群众分片挂牌认种认养,推行党支部委员与自治自管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涌现出麒麟区省建四公司生活小区“党建引领建绿、党员示范植绿、群众主体爱绿”、“317”地质队生活小区“绿美+社区治理”等通过共建共管共治打造邻里和谐绿美社区的生动景象。二是以“实干度”提升“满意度”。聚焦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实施一批绿道联通工程,构建城市内部“微型”绿道环,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园绿地5分钟便民生活圈,麒麟区寥廓山森林步道等一批绿美点位新晋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网红打卡地,更好满足了群众亲绿、近绿、享绿需求。宣威市按照“应拆尽拆、应透尽透、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思路,发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小区拆围透绿建设“口袋公园”19个,推动绿化空间向社会开放、与市民共享,让市民走得进去、走得出来,做到让绿于民。三是以“生态绿”铺就“惠民路”。深入推进绿美村庄建设专项行动,将绿美村庄、乡镇建设与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四美家园”示范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积极发动群众利用“四旁”“四地”打造“三园一景观”。2024年,绿美乡村领域新增绿化面积92.6万平方米,植树20.32万株,改造提升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1.43万个,创建美丽庭院2.49万个。
(五)坚持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美+”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绿美+苗木产业”。锚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全市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规模达660万亩,培育绿化苗木生产经营主体300余家,经苗木存圃量16507万株、出圃量448.66万株,有力保障曲靖及周边省市用苗需求。2024年,全市林业草原总产值达223.3亿元、同比增长27.6%。二是发展壮大“绿美+旅居产业”。主动融入“旅居云南”建设,将推进绿美村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增绿补绿,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旅居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打响以绿美为底色的“珠江源头·旅居曲靖”品牌。近年来,马龙土瓜冲、沾益红瓦房等一批旅居村迅速“走红”,罗平油菜花、马龙樱花、麒麟杜鹃花等一批绿美景区火爆“出圈”,每年吸引大量川渝等地游客到曲靖避暑旅居,“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曲靖充分彰显。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733.72万人次,同比增长8.83%;国内旅游花费合计为829.60亿元,同比增长5.38%。三是持续厚植“绿美+发展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美建设持续为绿色发展增势赋能。全市累计建成绿美园区8个,曲靖经开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