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上市在即的老牌券商申万宏源似乎不太重视“经纪”+“投行”的传统券商经营方略。在欠薪风波与屡次补血的背后,申万宏源“信用业务”+“资管业务”的双轮引擎遭遇着表面风光。前者因股权质押被动平仓被限制,面临隐形危机,后者则在ABS业务上屡屡遭到监管函质问,两大引擎均存变数。
今年赴港上市的金融机构又添一员。11月11日晚,申万宏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在11日晚间的公告中,申万宏源表示,本次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0%(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公告显示,申万宏源集团于11月1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定于11月28日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
而就在数日之前,申万宏源ABS业务却于二度收到警示函。
近年来,申万宏源信用业务和资管中间服务业绩增长迅速,而扩张过速却也为申万宏源埋下隐患,ABS业务屡屡撞上监管,对于正在筹备赴港上市的申万宏源显得颇为尴尬。
两大业务均入“监管风暴”
近日,上海证监局对申万宏源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该函指出,申万宏源证券ABS业务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分别为多个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部分项目存续期管理不到位、个别项目未按照计划说明书要求披露季度管理报告等。
而这已经是申万宏源第二次因ABS业务收到警示函。
去年2月,在对申万宏源证券ABS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后,上海证监局认定,申万宏源证券的个别尽职调查报告存在调查分析前后不一、报告结论缺乏充分证据支撑等情形,未能全面反映重要债务人偿付能力和资信水平。
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对ABS业务持续展开现场检查,除申万宏源外,国信证券和华菁证券也于今年收到警示函。有分析人士表示,“券商频遭警示,说明监管对中介尽职尽责的要求较高。虽然目前的监管措施还以警示为主,但对一些屡教不改反复出问题的券商,不排除后期会有更严厉的举措。”由于ASB业务的特殊性,除前期尽调外,券商作为管理人还要承担存续期管理的职责,如须对新增基础资产进行审核等。
10月27日,申万宏源披露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申万宏源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3.66亿元,同比减少2.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1亿元,同比减少7.6%。值得注意的是,于申万宏源中报及三季报来看,申万宏源经纪业务及投行业务均有明显下滑,而资管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成为申万宏源业绩的主要支撑。
上半年,申万宏源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7.1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40%。
经济业务同比下滑9.23%。投行业务在新股发行审批紧缩影响之下,同比下降30.82%。
从零售业务方面来看,上半年申万宏源
信用业务带来收入 34.40 亿元,同比增长 45.67%,堪为零售业务中的亮点所在。
信用业务板块当中,两融及股权质押方面,申万宏源均有较好的表现。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申万宏源融资融券余额138.72亿元,市场占比3.57%,在券商中排名第九位。
在股权质押领域,申万宏源则是毫无疑问的后起之秀与。2016年年报,申万宏源以5倍以上的质押式回购交易总额增长,在一众券商中名列前茅。今年年初截至2018年11月11日,申万宏源股票质押回购交易市值近344.67亿元,在券商当中居中首位,相较于2017年在券商中的排名上升了8位。
然而随着最近股权质押遭遇了严苛的监管,券商被动平仓遭到“限制”,申万宏源于股权质押方面的“发力”再遭打击。
申万宏源的“踩雷”亦不在少数,如今年年初为贝因美,今年年中为雏鹰农牧办理质押业务,而如今两家公司均深陷债务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仍然位列在券商榜单的前列,申万宏源在“裁员降薪”上却是其余业绩不佳的券商显得步调一致。申万宏源中报透露,截至6月底员工13887人,比去年年底少242人,其中经纪人队伍减少139人。此外,据之前媒体报道,申万宏源于上半年作出调薪动作,部分投行从业人员爆出调整后到手月薪不及5000。
最大并购案后,跻身券业第一梯队,如今却是“补血”忙
说起申万宏源的历史,少不了要谈及其历史上两次合并。最初的合并在1996年7月16日,由原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和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合并组建而成申银万国,申银万国也是国内最早的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
2013年10月30日,宏源证券股票盘中停牌,随后宣布将与申银万国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延期复牌。一年后,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将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重组。这一方案也成为当年券商最大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