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郎club
极大智,视天下!汇聚政商民智,解析财富生活。这里聚合了郎咸平、陆新之、邵宇、刘煜辉、林采宜、陆亦琦、胡慎之等一批专家学者,尖锐、严谨、不从众。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附值服务,整合各方资源成就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有号召力的品牌和内容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5 小时前  
e公司官微  ·  操纵市场有何特点?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声 ·  昨天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生活再忙,也别忘了“充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郎club

金融圈将巨变:郭树清、黄奇帆入京!

郎club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6 12:09

正文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 club 关注我们。

综合:金融行业网

资料: 财经杂志 乔晓会、中金在线(ID:cnfol-com)、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第一财经网、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翔哥有话要说(id:xgyhys1212)、新华社


银监会迎来了新掌门人!离开北京1426天后,郭树清重回金融监管体系。


不同之处在于,这次郭树清从位于金融街19号的富凯大厦,迁至位于金融街15号的鑫茂大厦。据上海证券报消息,郭树清上任第一天就提出: 大家有什么好的工作建议,可形成不超过2000字的材料交给他。



“郭旋风”回归!金融市场将迎来巨变? 郭树清在证监会任上有“郭旋风”之称, 包括7天一新政,暂停IPO等等 ,是难得的专家与实干家。反观这两年,中国金融监管层人才流失严重,而面临的金融局面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启用懂金融、愿改革的专业人士,同时还能深孚众望,这相当不容易。 郭树清在此时“临危受命”,对于当前的中国金融界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一、郭树清入京




2月24日上午,银监会召开重要会议,银监会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全国多地银监局局长参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参会人士处获悉,会议上高度评价了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对银行业改革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尚福林即将从银监会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就任,郭树清将接任银监会主席,其山东省省长职务尚不知由谁接任。

这个重磅消息一出,最热闹的算是证券行业朋友圈。郭树清在掌舵证监会的那几年,为证券业创新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

为什么郭树清的上任会备受股民关注呢?这五件事将告诉你答案:

一是强调创新发展。 郭树清掌舵证监会期间鼓励券商创新发展。他说,创新肯定会出错,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包容。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公司掌舵人表示,2012年是证券业最幸福的年份。

二是完善分红政策。 2011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告,要求上市公司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决定加强对公司利润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

三是降低规费。 在2011年至2012年间,证监会三次大幅度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过户费、期货交易手续费,合计为证券市场和期货的投资者降低手续费高达155亿元。

四是治理内幕交易。 郭树清有句名言:“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

五是推出退市制度。 2012年6月,监管层推出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在倡导价值投资、打击恶炒方面,使得A股向前迈进了坚实一步。


“风向标,回想2012年平均每周出台一项新政的节奏。”这是一位证券行业资深分析师的评论,也代表了整个证券业的主流观点。

二、黄奇帆、郭树清等入京:十九大财经班底浮出水面


临近十九大,中央部委及地方高层人事调整密集展开,其中最受关注的则是新的财经班底将如何构成。



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有了新的任命。 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经表决,任命黄奇帆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表示,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




来自北京的消息透露,国家发改委22日已召开干部会议,由中组部高层宣布何立峰担任发改委党组书记,提名为部长人选,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将调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委。


六十二岁的何立峰在 福建工作逾三十年,曾任福州、厦门书记 ,2009年调任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书记,2013年任天津政协主席,次年上调国家发改委。


与此同时,从商务部传出消息,副部长钟山将升任部长。


六十一岁的钟山,是浙江上虞人,历任浙江省国际广告公司总经理,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浙江中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3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

2008年12月,钟上京担任商务部副部长,2013年兼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级)。


发改委、商务部部长属于“内阁成员”,预计将于下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通过正式任命。


另有消息称,中投老总丁学东将任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正部长级)。


而近年盛传接任央行行长的山东省长郭树清,也在昨日赴京,将接替退休的尚福林担任银监会主席。 今日,银监会将举行重要会议,多地银监局局长接到通知赴京参会。


六十岁的郭树清是国内财经界知名官员,九十年代任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历任央行副行长、建设银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等职。


郭树清先生入主金融大街甲15号是为将来可能组建的“金融监管委”担任要职而卡位。这个说法,也是有可能的。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有几个方案,最后到底挑了哪个还不好说,以其在山东耗着,还真不如回京重回一行三会行列卡位。


中国金融系统到现在说白了还是银行独大,别的都是给银行打工或者当通道(证券,信托)或者当产品(保险,公募,私募)。也许是有感于金融危机阴云密布,需要实操经验的银行口领导来应对。这一去职,干好了没准儿央行行长然后副总理呢。素有危机时刻,危机口领导当副总理的习惯。朱镕基同志在上海也不过是市长,央行去做了总理,和海南危机国企危机而后亚洲金融危机时代背景还是有关系的。”


当然了,朱老板是有人赏识,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有历史潮流。而眼下看来,郭主席会不会被另眼看待倒真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大街15号(保监会)、金融大街甲15(银监会)、金融大街19号(证监会)这三家的主席会卯足劲力争上游,或者自保。


从年龄上看,是一目了然的,从局面来看,是各有各的难处。就在昨天,保监会项主席的新闻发布会可是受到超高规格重视,央视数个频道直播,如此超规格,大概是为了昭告天下前段时间某传闻是“不实”的。


郭树清进京后,北京财经界预计十九大之后,高层会很快启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的合并动作。


此前,有消息称“一行三会”合并的方案已提交至最高决策层。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考虑并未立即实行。 而随着今年69岁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已近退休年龄,中国新的超级金融监管机构露面的时间已步入倒计时。



三、郭树清谈中国银行业


注:此时,郭树清任职为建设银行董事长


“今天我们谈谈银行业改革。”刚坐下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爽直地说。

10月3日,刚从美国参加完中美商界领袖活动的郭树清,飞往日本,参加另一场论坛,在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边,郭树清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尚未适应时差的郭树清身体略有不适,但采访仍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以亲身参与推动的建行改革为例,郭树清回顾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成果及不足,在新环境下的转型选择等。无意之中,这成为他履新证券监管系统掌门人之前对商业银行改革的一次系统总结。

郭树清儒雅、和善,细致且博识,访谈前的闲聊中,其对美国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见解令人印象深刻。

10月29日,郭树清正式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一极富挑战性的职务。本刊记者在日本对他的采访,亦成为他在建行董事长任上最后一次向媒体全面阐述其金融改革与治理思想。

因他对金融决策和实践工作的熟悉,公众对郭树清执掌证监会充满期待。最近一周,不少市场人士公开建言上书,提出诸多期许,盼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为市场带来新气息。

重任与挑战,对郭树清并不陌生。说到压力,六年前他担纲建行之际可谓巨大。但他临危不乱,迅速带领建行完成引资并实现国有大型银行IPO突破。其后,郭树清努力率领建行做实公司治理,推动业务转型,避免盲从冒进,出色践行了银行业市场化改革。

微观治理仍需重构

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让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损失巨大,不少银行抵御不住风险而纷纷破产。

而以银行业为首的中国金融机构却并未受之影响,反而银行业还以充沛的资金,参与了经济刺激计划,在2009年、2010年两年投放货币超过17万亿元。

而工行、建行、中行在2009年同时曾跻身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前三甲,至今工商银行仍是全球市值最大银行。

有识者认为,若不是2003年开始的国有银行改革,国有银行不会迎来今天的局面,更不可能为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助力。

作为当时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回忆,“我们银行改革,在国内外没有经验,没有先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搞到什么程度,改到什么程度,公司治理能完善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数。记得到上世纪90年代初,到美国申请设立办事处,连一张资产负债表都没有,会计制度也没改,和现在的差别相当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业改革自1984年开始至2002年,已历经两次。1983年和1984年初,农行、中行、建行、工行先后从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分离;1994年前后,剥离政策性业务,专业银行向商业化转型,建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形成商业银行法,是为第二次改革。

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革开始实施,此后七年时间内,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农行和光大银行先后上市,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此期间,郭树清临危受命接任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建行成功完成了四大国有银行首家上市。郭树清认为,第三轮改革,最根本的一点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行政性结构,建立了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郭树清认为,从三个层面,可以理解现在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一是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革后,新的股权结构高度混合,避免了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模糊复杂,独立核算和预算约束难实现的局面;二是有了直接的股东约束,凡属重大的对外投资、采购和薪酬安排等,都必须由股东大会批准;三是建立了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改革后,股东大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银行最重大的问题作出决定,在此之下,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形成日常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对于权力的制衡机制,郭树清从实践角度深有感触,“现在总行这个层面,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互相监督。过去贷款,有很多地方政府高官来找,现在基本不管用。”

国有银行股改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引起较大争议,不少人士认为,此举是将国有银行贱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