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作为拳击手,我的人生信条是能动手时不动口,但是我打拳的出场费太高了,今天动动口算了……我上节目就是想告诉大家,运动员通过努力,也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而面对这样的生活,我不会闪躲。”中国拳王
邹市明
掷地有声的话透过屏幕,直打到每个观众的心上,这一秒,他正是热门综艺《吐槽大会》第三季第六期
体育专场的主咖
。
回顾去年年初,《吐槽大会》以“19秒一个” 的高频率笑点和犀利吐槽走红综艺圈。今年第三季再度回归腾讯视频,歌手王力宏率真开局,张韶涵、杨超越、陈乔恩的出现更是在微博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短时间内引爆关注度与热搜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二季开始,嘉宾不再局限于演艺圈,而是逐渐拓展到不同圈层,比如体育圈,在第二季办过一次以国足队长冯潇霆为主咖的体育专场之后,这回把橄榄枝抛向了
邹市明、李小鹏、张卫平、潘晓婷,
聚焦到更多体育圈的细分领域上。可以看到,第三季《吐槽大会》依然想延续破圈层方向。本周上线的第六期希望通过对体育人物和内容的挖掘,打破圈层,让观众从节目中不止获得欢乐,更可以了解不同领域、行业背后的故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哈哈一笑背后的门道鲜少有人关注,而《吐槽大会》这一期打造的体育专场2.0版本显然正在打破这一既定认知,对细分领域的事物进行了综艺化的处理,引发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继上次的社会痛点“国足”之后,节目组给第三季的体育专场开启了多种类延伸路线,听“专业人士”吐槽拳击、体操、球类竞技,看点十足。
被嘉宾吐槽的李小鹏绝技
“李小鹏挂”
,是以李小鹏名字命名的双杠动作,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
“李小鹏跳”
则是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度。
而潘晓婷的
“九球天后
”之称则来自花式九球比赛,这是目前世界花式台球的重要项目,花式九球也不是初级美式桌球爱好者所能玩的。
此外节目中,邹市明也给大家走心普及了什么叫做
“海盗式打法”
,他在拳击界是防守反击型,打拳击臂展长的人是有优势的,而他没有这个优势,如果硬怼会很吃亏,“如果正面怼,我可能连我老婆都打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邹市明的海盗式打法,才帮中国拳击队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节目组将目标锁定在了邹市明、李小鹏等这样既有实力、又富有娱乐精神的“体坛段子手”上,“人”和“故事”兼具,造就了体育与《吐槽大会》的一次出色融合,以幽默好笑的方式,走进体育圈层,让大众了解运动员生活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去年的
国足专场
是为了探寻更多话题元素,依托娱乐内容的关注度推动大众增进对国足的了解,那么这次《吐槽大会》的
体育专场
,则是引导大众对运动员这个职业有更多理解和思考。通过提升对体育圈层认知度的方式,引导大众能够更加重视与尊重体育行业从业者。
记得去年国足体育专场播出后,在体育圈尤其是足球圈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搜狐体育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报道,体坛小家、放大镜看足球等多个自媒体公众号也加入舆论浪潮,引发了业内关注。体育媒体人潘伟力就在《我为什么支持冯潇霆去吐槽大会》一文中写到“上吐槽大会,是为中国足球正名,是去告诉所有并不了解足球的年轻人,中国足球正在变好,中国的国脚也可以阳光积极,谈笑风生。”
当不同的人成为节目主咖时,他背后的圈层文化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与代表,比如篮球界代表
张卫平
说“在成熟的产业里,参与娱乐是为了更好的推广体育,你比如说乔丹的商业化,让大伙都知道了NBA。”拳击界代表邹市明表示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体育,“有人吃青春饭靠脸,我吃青春饭靠天天被打脸。”网友看了都心酸感慨“虽然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时间有限,但创造出来的辉煌是无限的!”
体育专场或许只是节目组圈层拓展的开端,但是显然已经带着《吐槽大会》掀起了圈层的联动反应,看着《吐槽大会》官方微博下无数网友的热心期待节目播出的留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体育圈也需要这类热门节目来传递态度和塑造形象。从刘国梁到冯潇霆到林丹,再到如今的邹市明、李小鹏和张卫平,他们平时展现给观众更多的是霸气外露的参赛表现,可他们偶尔也会在微博上说段子,也正在逐渐适应综艺与大众舞台的节奏。而《吐槽大会》喜剧脱口秀的内容形式也带着这些运动员展现更多不为人知、更日常化沟通的一面 。毕竟竞技体育是严肃的,吐槽则需要用娱乐精神去调侃,在幽默调侃之间带着大家走进他们的体育生活,从而拉近观众和体育的距离。
从大众反馈和播出后不俗的观看量来看,的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传统演艺圈扩展到体育圈等不同圈层,涉及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社会价值观的讨论,从而触及到了更广大范围的受众,节目组给予了更广泛的社会体察与关照。不论是体育竞技中的残酷,还是喜剧脱口秀中的吐槽文化,背后反映的都是年轻人崇尚的真实、自由、不妥协和不盲从的时代精神。
不止于此,在调侃吐槽之后,能够引导观众进行思考,这才是节目存在的重要价值。
比如这一期《吐槽大会》,当着邹市明、李小鹏的面吐槽他们身高矮小、专业蹦迪、打拳招数欠,这可是中国喜剧脱口秀史上头一遭,可《吐槽大会》做到了,它并非普通的娱乐事件,而是基于群众认知共鸣的反打。体育之所以能成为靶心,实在也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爱之深,在满屏的吐槽里,可以看见情深意切也能看见嘉宾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而《吐槽大会》第三季的话题远不止于此,音乐圈、电影圈、京剧圈等不同圈层均有涉猎,涉及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社会价值的讨论。可以说第三季每一期的《吐槽大会》,充满了各行业相关的美妙和欢笑。
在第一期节目中,
王珮瑜
被吐槽是
“不听京剧者最喜欢的京剧演员”
,引人发笑时也传达出当下人们对京剧的理解程度、观众基础和爱好者少之又少的尴尬处境。同时,王珮瑜也在将京剧和说唱、流行乐对比时,把Skr、R&B用京剧唱出来时显示出了独特魅力,表达出京剧在目前市场上的传承虽很艰难,但值得被更多人喜爱。
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王珮瑜一个国家一级京剧演员,一个不留余地推广京剧甚至不放过QQ群的表演艺术家,很多观众初识她却不是在她热爱的戏台。这些年很多综艺节目中都频繁出现过
王珮瑜
的声影,有人质疑她自我炒作,她倒也坦然用吐槽的方式做出来回应。在瑜老板简单幽默自嘲的背后,蕴含着数不尽的无奈心酸和坚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