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止语和止心的重要性,以及高情商的人在处理不同观点时的做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真正高情商的人不跟意见不一致的人争辩,会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同时,文章也强调了避免无谓争论的重要性,并提倡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我修行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止语和止心是上等的智慧和自律。
不追求口舌之快,不咄咄逼人,尊重他人观点,即使心里不认同,也会保持平和态度。
关键观点2: 高情商的人不与人争辩。
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高情商的人会选择退让,避免无意义的争吵。他们会通过认可对方来表达自己的宽容和理解。
关键观点3: 智者不会执着于孰对孰错。
在处理不同观点时,智者不会纠缠于对错之争,而是更注重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关键观点4: 避免无谓争论是明智的选择。
无谓的争论只会消耗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资源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如自我提升和学习。
正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
朗读音频
“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实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论;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大致意思是说:是,也是不是;对,也是不对。如果是错的,争赢了毫无意义;如果真是对的,又何必争辩?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总想把对方说服,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可是仔细想想,逞口舌之快,嘴巴上不饶人,你又能得到什么有利的东西呢?
它既不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也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真正高情商的人,跟意见不一致的人从不争辩,会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作家李小墨刚上大学的时候,被同学拉着去报名参加院辩论队的选拔。
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辩论赛视频后,她突然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会成为她的辩题,只要被她揪住,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她就像是一只好斗的公鸡,不依不饶、咄咄逼人,一定要把对方逼到无话可说才肯罢休。
在跟朋友、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她总是条件反射式地质疑,寻找对方言语中的漏洞。每次的闲聊,最后都会变成不欢而散的争吵。
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质疑和反驳,更没有人喜欢被逼着认输。
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人缘最差的时候。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老是去争辩,即便获胜了,那也是空洞的胜利,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低情商的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而高情商的人,从不跟人在言语上争强斗胜。
这位读者一上来就咄咄逼人地说,我发现你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且你写的书也都没什么价值。
他以为大冰会反驳他,没想到大冰只是淡淡地回了四个字:你说得对。
大冰解释说:我不认同你说的内容,但我认同你站在你的角度所说的一切。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认同一个人更令他高兴的事了。
听到大冰这样的回答,对方立马就收起了攻击性,态度变得柔和了起来。
特别赞成一个观点:只要利益不产生冲突,别人讲的话一般不需要反驳和争辩。
真正的智者,在无伤大雅的事情上不会执着于孰对孰错。
跟观点不一致的人沟通时,即便心里不认同,他嘴上也会只说对。
《天道》里丁元英说:
止语是上等的智慧,止心是上等的自律。
世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跟别人辨对错,就算你是对的,也没必要证明别人就是错的。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年轻时赴海外留学,曾受邀参加了一位师兄的婚礼。
当时婚礼现场,来了很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高谈阔论自己游历世界各地的经历。
谈起他曾到过的欧洲最高峰时,他说的是“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李四光闻言,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对方言语中的错误,为此俩人争得面红耳赤。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李四光看见了自己的教授,便商量找教授做裁断。
没想到教授在听完他们的陈述后,轻轻敲了敲他的头说:你呀,学问还浅着呢。
看着教授离去的背影,李四光满脸震惊,不相信是自己记错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跑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了自己所说无误。
教授笑着说,学问浅,不在于你的答案,而是你没必要和对方争论。
人家在婚礼上侃侃而谈,又没让你发表意见,又何须出言反驳,还非得分个输赢。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根本不必争论,答案唯一的事情,就是正确的,没必要争论。
答案不确定的,争论也不会有结果,因为谁也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
富兰克林说过:
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小事让一步,大事退一步,对错不辩、输赢不争,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情商。
美国总统林肯说:“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
你永远不可能让每一个人对你满意,与其和人争辩,不如迅速划清界限,专注自己手头的事。
结果没过多久,来了个头发花白的大爷,硬说自己还没吃完,饭就被他俩收拾了。
陈丹青说:“我重新给您买一份作为补偿,您看可以吗?”
老人说:“我一天的心情都被你们坏了,你要赔偿我才行。”
朋友正要上前理论,陈丹青却连忙给老人点头认错,并掏出一些钱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