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伟、陈达飞、屠强、李欣越 (赵伟
系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
11月,特朗普胜选一度冲击全球市场;但随着密集提名期的过去,市场逐步转向对基本面和政策预期的关注。12月,“宽松”预期会否落地、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焦点?供参考。
(一)11月海外市场的主线?从“特朗普交易”逐步转向对降息的关注
11月,美国大选及随后特朗普组阁过程中的政策预期,仍是海外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11月6日胜选后,特朗普内阁提名的速度空前,主要成员的提名与其发言,屡屡成为市场的焦点。例如,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提名,加剧了市场对财政赤字率的关注;而对加、墨及中国的关税威胁等,也使得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快速飙升,11月已升至1496点、仅次于2019年8月。
内阁密集提名期过后,市场对基本面和美联储降息的关注度有所升温。
11月22日至今,美国10月新屋销售、耐用品新订单、11月制造业、服务业PMI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经济数据的疲软,叠加失业率走高,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11月22日至12月6日,期货隐含的12月降息预期由52.7%快速升至85.1%,权益、商品等风险资产也得到了一定支撑。
(二)11月国内市场的焦点?前期政策效果显现,但外部冲击仍有扰动
11月,国内市场在内部经济企稳和外部冲击担忧两股力量碰撞中起伏。
国内政策预期向好,基本面更多的积极信号也在涌现。政策方面,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债务限额,市场对财政加码的期待部分落地;财政支出也明显提速,10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高达20.4%。经济方面,政策传导相对直接的领域景气改善更为明显,11月制造业PMI录得50.3%、延续了回升的态势。
而外部冲击则对出口数据、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情绪等产生一定扰动。
1)“抢出口”明显加速, 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增加0.8pct至48.1%。2)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在逆周期因子或再度重启的背景下,在岸人民币仍承压走弱至12月6日的7.27。3)外资持续流出,对A股市场情绪一度造成冲击,A股情绪指数一度由11月6日的83.3走低至11月26日的36.9。
(三)12月宏观聚焦的关键?海外关注联储议息会议,国内关注抢出口与政策部署
海外市场,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仍是重中之重。
短期,12月降息有望落地:一方面,前期金融条件收紧对制造业的冲击已有显现,11月美国制造业PMI再度低于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也有一定软化;家庭调查口径下,美国失业率回升至4.25%、高于市场4.1%的预期。但中期而言,对通胀粘性以及特朗普政策的担忧或将使2025年的降息指引趋于弱化。
国内市场,可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与“抢出口“的延续。
1)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基调或将延续积极,结构上,消费类支出或成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择,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增加生育补贴等或成为更核心的领域。2)“抢出口”的延续也值得进一步的关注。近期东南亚运价加速上涨或反映新型“抢出口”模式已显现,该模式或更利好中间品和资本品。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
11月,特朗普胜选一度冲击全球市场;但密集提名期过去,市场逐步转向对基本面和政策预期的关注。12月,“宽松”预期会否落地、还有哪些焦点?供参考。
(
一)11月海外市场的主线?从“特朗普交易”逐步转向对降息的关注
11月,美国大选及随后特朗普组阁过程中的政策预期,仍是海外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11月6日,美国总统大选落地,特朗普大获全胜,同时拿下白宫及参众两院。胜选后,特朗普内阁提名的速度空前,截至12月6日,特朗普已基本完成新一届内阁的提名。
①
其中主要成员的提名与近期特朗普的发言,屡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例如,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提名,导致市场一度增加了对财政赤字率的关注
②
;而贸易部长卢特尼克的提名,对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国的关税威胁等,也使得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快速飙升,11月已升至1496点、仅次于2019年8月的1947点。
内阁密集提名期过后,市场对基本面和美联储降息的关注度有所升温。
11月22日至今,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有所走弱,花旗经济意外指数由39.0点下行至12月5日25.3点:1)在9月以来美债利率上行的影响下,美国新屋销售10月仅仅61万套、低于市场预期的72.5万套;
③
2)10月美国耐用品新订单环比0.2%,弱于市场预期;3)11月美国ISM服务业PMI为52.1、弱于市场预期的55.7,制造业PMI虽有所恢复、但也低于市场预期。经济数据的疲软,叠加失业率小幅走高与1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的引导,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
③更多分析可参考报告
《特朗普2.0:从“去通胀”到“再通胀”?》
从市场走势来看,海外前期聚焦特朗普交易的延续,而近期则再度关注12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升温。
在11月月报《美国大选的“薛定谔时刻”!》
④
中我们指出,“如特朗普当选,市场或表现或接近“低悬念下胜出”,前期市场的“交易”方向或小幅延续“;11月上中旬,美元指数、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与美股的上涨正是对这一交易的延续。11月下旬以来,降息预期的升温再度成为市场焦点;11月22日至12月6日,联邦利率期货隐含的12月降息预期由52.7%快速升至85.1%,10年期美债利率也随之大幅回落25bp,权益、商品等风险资产也得到了一定支撑。
④更多分析可参考报告
《美国大选的“薛定谔时刻”!》
、
《“特朗普交易”全解》
(二)
11月国内市场的焦点?前期政策效果显现,但外部冲击仍有扰动
11月,国内市场在内部经济企稳和外部冲击担忧两股力量碰撞中起伏。
国内政策视角,市场上旬聚焦人大常委会,下旬逐步转向对12月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11月,财政再度成为国内焦点之一。一方面,前期市场对财政加码的期待部分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已然开启
⑤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也明显提速:10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20.4%,较9月增速提升7.8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加速尤为明显,当月同比44.8%、当月预算完成度达8%、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
⑥
。近期市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中,也延续了对财政的“期待”。
基本面视角,“分化”之中,更多的积极信号也在涌现。
10月经济仍现分化,其中政策传导相对直接的领域景气改善,但传导间接的领域景气下行
⑦
:1)社零方面,电商促销提前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社零超预期改善,但餐饮收入仍偏弱。2)地产方面,需求侧政策放松带动地产销售改善,但供给侧融资承压拖累新开工与地产投资。3)固定投资方面,稳增长领域投资增速提升,但服务业投资增速回落。4)工业生产方面,基建提速带动上游、以旧换新拉动下游,但中游生产走弱。
整体而言,“两新两重政策”落地带动内需走强,11月制造业PMI录得50.3%、延续回升。
⑧
而外部冲击则对出口数据、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情绪等产生一定扰动。
特朗普胜选及随后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关税的威胁,从三方面对国内市场产生了冲击:1) “抢出口”明显加速,11月剔除内贸后的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延续上升,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也环比增加0.8pct至48.1%
⑨
。2)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在逆周期因子或再度重启的背景下,在岸人民币仍承压走弱至12月6日的7.27
⑩
。3)外资持续流出,对A股市场情绪一度造成冲击,A股情绪指数一度由11月6日的83.3走低至11月26日的36.9,直至近期政策预期升温后才再度回升。
(三
)12月宏观聚焦的关键?海外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国内关注抢出口与政策部署
海外市场,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仍是重中之重。
在内阁提名密集期已过,法债等风波扰动有限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最牵动人心的仍是美联储降息及点阵图的指引。短期来看,12月降息有望落地:一方面,前期金融条件收紧对制造业的冲击已在显现,11月美国制造业PMI低于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也有一定软化;家庭调查口径下,美国失业率回升至4.25%、高于市场4.1%的预期,距离4.3%仅一步之遥,同时,领先非农约3个季度的临时服务就业也持续走弱。但中期来看,对通胀粘性
⑪
以及特朗普政策的担忧或将使2025年的降息指引趋于弱化
⑫
。
国内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与前期政策的效果仍值得关注。
2024年下半年,中央会议对经济发展形势关注明显提升,推动增量政策加快研究储备、适时推出。顺着这一路径,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基调或将延续积极,结构上,消费类支出或成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择,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增加生育补贴等或成为更核心的领域。此外,从12月6日的国常会来看,中央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改善预期和稳定经济,另一方面也希望打通地方政府、单位在具体执行环节中的堵点难点,切实加速政策实施效果。
⑬
另一方面,“抢出口”的延续也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随着对贸易担忧的升温,“抢出口”已在加速。近期东南亚运价加速上涨或反映新型“抢出口”模式已显现,当前出口国别数据表现也与供应链转移一致,显示全球制造业为应对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共同加速供应链协同布局。此外,欧洲或处于补库阶段
⑭
,库存需求叠加其制造业基础,吸收了部分产业转移,对欧(+10.8pct至13.0%)出口增速的提升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近期的出口退税下调或也将进一步改善中欧经贸关系
⑮
。
从行业角度来看,传统“结构性抢出口”与新型“抢出口”均更利好中间品和资本品领域
⑯
。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巴以冲突又起波澜。地缘政治冲突或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
5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全面不达预期,劳动力市场加速放缓,居民部分还本付息压力趋势性上行,消费放缓趋势仍在继续。
3、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
11月人大常委会等关键会议陆续召开,政策变化或超市场预期。
——————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加入会员|首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