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逛朋友圈总能看到这么一句话:「今年的班就上到这里了」。
对于我这种已经不上班 5 年的人来说,其实放假的喜悦感并没有那么强,甚至会有些沮丧。
原因很简单,所有公司都会因为放假而暂停或放缓业务。
以前上班的时候特别期待假期,工作日到周四就开始兴奋,可过完周六又开始沮丧,因为周日过后又是一个循环。
这种无休止的循环其实有点让人不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想上班的原因,被动的惯性重复。
正因为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很早我就有一种思考,什么时候该到此为止?
我的第一个职业是程序员,做了几年技术后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是在重复劳动。
虽然是在开发不同的系统,但运用的一直是那点技术,真的像一个工匠一样重复造着不同的房子。
造房子,拿钱,然后继续造房子,进而变成一个非常擅长和精通造房子的人,甚至可以指导别人造房子。
这种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进入舒适区,我有一些朋友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他们当中有一些在大厂当技术骨干,有一些在小公司当技术负责人,也有一些始终在一线造房子的。
正当我造房子能力日渐佳境时,我选择了到此为止。
于是,我进入了自己的第二个职业,产品经理。
这次转变的动机很明确,我想从下游实施转变为上游设计,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
与此同时,做产品能比做技术拥有更大的接触面,不仅是事,还有人。
后来,当我在沉淀多年的创业公司做到中高层时,我选择了到此为止。
于是,我从小公司离开并降职进了大厂。
这次转变的动机也很明确,获得大平台的实践经验和资源。同时,在一个大型组织里学习机制和管理。
接下来,我进入了自己的第三个职业,创业者。
这次转变的动机变得很简单,我想要自由。
其实我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创业者,不是开公司招人大干一场的那种。我是个体户,或者叫互联网个体户。
现在有个流行的词叫一人公司,那我算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了,因为我已经开了 5 年的一人公司。
一个人干一家公司的活儿,在这方面我还是有很多经验和方法的。
目前我还在这条路上前行,下一次的到此为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但我也很期待。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认知里有个惯性,觉得一个职业就要干一辈子,要跟着单位走一辈子,要在同一家单位退休。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我们的选择变多了,同时变化也加快了,很多到此为止的事陆续发生。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如今的我们至少有 40 年的职业期。
我敢肯定,这 40 多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有很多个到此为止。
最近看了一些商业访谈类的视频,其实这些主人公大多都经历了很多到此为止的时刻,然后他们才开启了新事业。
在里面我总结了一个认知,
人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开始。
回顾我自己的几次转变,每次都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我还是选择了开始。
原因也很简单,
如果没有开始,我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既然这里有先后关系,那为什么不开始呢?
所以,到此为止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新的一年意味着上一年的到此为止,新年的开始就要洗刷阴霾,面对未来,然后使劲往前冲。
人生余额有限,想干就别等待。
提前祝你们春节快乐!
·················
唐韧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