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的周鸿祎说:很多时候,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最近在《读者》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有逼着自己做事的习惯,钢琴家会逼着自己每天练琴几个小时,不管是多么乏味,身体多么劳累,即使一点灵感都没有;作家会逼着自己每天写作几小时,即使大脑里什么都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一点都没有生机。
其实逼自己的味道比别人逼着你做事的感觉更差,因为自我逼迫就是自我的斗争,是象与骑象人的斗争(《象与骑象人》是一本畅销书,象与骑象人的基本原理: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骑象人是控制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处理过程是大象)。但是很多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靠自我斗争,而很难借助外力。这就是的自律、自控力和毅力,逼的时间久了习惯就养成了,好习惯将使你受益终身。
我认识一些爱读书的朋友,他们怎么养成这一好习惯的呢?他们一般也是自我设定目标,比如一年读50本书,然后分解到月、周、日的任务量,再忙再累也逼着自己完成阅读任务。有些伙伴还有在《简书》上记笔记的习惯,我赞叹他们这种精神。
逼自己就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习惯,或者给自己增加更多开始并不快乐的工作
,这种改变是痛苦的过程,有人称之为逆人性,因为人性是追求轻松愉悦,甚至是“不劳而获”的,就像是想拥有健硕的身材但不想锻炼,想拥有高薪职位又不想过多付出。你作为骑象人给大象增加任务,他开始肯定不高兴,会反弹。
但从我的经验来看,刚开始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并不是太难的事,比如我2016年10月决定每天做俯卧撑,并逐渐加量。开始时每天能够一气呵成完成的量并不多,尽管做到最后也是强撑着,喘粗气,但每天坚持并不是那么困难,而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就进入了挑战期,就像是跑步进入了极点,这时候是最为挑战的,一度想放弃。就我所知,很多办了健身卡的朋友,凭着开始时的新鲜和下定决心时的意气风发,会坚持一段时间,但是逐渐的就以各种理由放弃了。但是如果你能够在挑战期继续逼着自己坚持下去,度过那段时间后,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逐渐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是2011年开始在微博上写“培训每日谈”,取这个名字就是在挑战自己。每天写是一件多么挑战性的工作,不是领导安排的任务,没有别人要求你写。在微博时代,确实能够做到周一到周五每天一篇微博。但是进入公众号时代后,每天写一千多字的文章确实很难,索性就给自己减量到每周2-3篇原创,这同样艰巨而挑战,所以就只能逼自己。有一半的文章是在高铁上或飞机上完成的,不能上网玩手机,倒可以静心写。有时候实在写不出东西,也逼着自己将自己上课时的一些好的做法或者读书时的一些思考写下来,这其实也变成了我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串珠成链,有很多好的内容变成了我课程的重要部分,用一个好的结构串起来就写成了书,比如第一本书《培训进化论》,和最近上架的《20张表单做培训》。
所以,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逼自己,很多美好事物的发生也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