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云网
猎云网是一家聚焦TMT领域创业创新报道的新媒体,聚集新公司、新产品、新模式,并嫁接广大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沟通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似水之流年  ·  某些机构,这群孙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23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某些机构,这群孙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23 小时前  
果粉之家  ·  iPhone16遭禁售,苹果花钱摆平! ·  2 天前  
果粉之家  ·  iPhone16遭禁售,苹果花钱摆平!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业绩前的鬼故事 ·  4 天前  
信息平权  ·  业绩前的鬼故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猎云网

《创业秘诀三部曲》之构思篇:怪诞与实用并重,企业家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猎云网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27 12:37

正文

文 |  猎云网(ilieyun)Loci


作为一名创业家,我曾无数次头脑风暴过有关创业的创意。随着多年来经验的累积,我逐渐意识到我寻找的正是所谓的“啊哈”顿悟体验("aha" experience);而寻求这种体验也成为了解密的过程。


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管理顾问曾用一种拼图来培养顾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拼图题目是:如何用4根或更少的线段把所有点联结起来,一笔画完且不会在同一条线上反向走回去?


答案如下。



你是否能解出这道题,关键就看你会不会想到把线条延伸至9个点的框架外。一旦你有了这样的顿悟,这道题自然就迎刃而解。这道题也成为了俚语“跳出思维框架”(out of the box thinking )的来源。


创业灵感也是如此。有很多顿悟时刻,之前看不清的事突然豁然开朗。


保罗·格雷厄姆在《如何获得创业灵感》中曾写道:


如果你想自己创业,你必须得想到非常新奇的点子。创业公司必须想办法打入大型市场,而你的创意必须足够有价值,以至于别人想得到的都已经被人实现了。


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创业公司要做的就是做别人忽略的或是没想到的事。


要想出可行的创业点子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得在一堆别人已经用过或是尝试过且失败了的创意中找出新颖的。新颖就意味着风险大,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零竞争。


根据格雷厄姆的说法,新奇的创意和无竞争压力是创业公司成功的关键。但各位读者,请不要因为这句话就开始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别人从未想到过的点子。不少其他专业人士倒认为,创业家对产业的专业知识、公司的运营情况和竞争优势等指标比创意的新颖度要重要得多。而我非常支持这种说法。


这篇文章中,我会告诉你如何创造出有高潜力的创业公司。下文将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构思——创造性思维

  • 第二部分:估值——一个好的创业灵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

  • 第三部分:预备阶段:创业灵感

第一部分:构思——创造性思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路易斯·巴斯德


创业灵感若是离了创意,就好比黑白色的彩虹。创意是每个创业灵感的核心。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会主要强调创造力方面。


 ◆ 

创造力的定义


根据大多数专家的定义,所谓创造力就是要生产出新颖且有用的东西。按照这个标准,那创造力就是新奇和实用性的结合。


但凡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都能叫“创业”灵感,无论它是什么方面的。


早在1962年,格雷厄姆·华莱斯曾对创造性思维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五个阶段理论。


1.准备。搜索信息,整理资料,做前期准备,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理解。


2.酝酿阶段。吸收和掌握第一阶段获取的信息,将其转化为潜意识。这个阶段中并不会发生外在的变化。


3.暗示阶段。当事人会产生一种很快能找到解决方案的“直觉”。


4.豁朗阶段。在这个阶段,创意灵感会从潜意识演变为自我意识。


5.验证阶段。这一阶段中,创业灵感会被具体加工、验证、阐释,然后应用。


作为一名创业家,我完全同意华莱斯的五阶段理论。但我最想强调的是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出也曾在著作中再三强调准备阶段的重要性:


就我自己在做广告、政府和公共事务方面的经验,创业灵感的产生过程中我最想强调的是准备阶段。你必须先广泛地积累素材,方能做到才思泉涌。但积累素材最好的时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不重要,你就记住一点就好了:把你所有的创业灵感都记录在日志里。这会对你找到好的创业灵感起到很大的帮助。


如今知道了准备和酝酿阶段的重要性,相信你也明白了为什么想出一个好的创意会需要那么长时间。


“任何充分先进的科技和魔术是无法区别的。”——亚瑟·查理斯·克拉克


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认为,想走捷径、直接构思出创业创意,这样做效率反而会打折扣。他曾说:


找到创业灵感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儿;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尝试都会以惨败告终。创业灵感并不是你说想就能想出来的,硬想出来的创意肯定不会好。最好的方法则间接得多:只要你积淀得够多,好的创业灵感会自己找上门。但这样的积淀绝不是一天就能练就的;想在市场上找到缺口,是需要很多时间的。


格雷厄姆还批判了“为了灵感而去想灵感”的行为:


创业灵感是“注意到”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在YC,我们把创始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创业灵感称作“有机”灵感,而绝大部分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这样开始的。


他还指出,很多创业家做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意是硬想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创业家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因为他们的创意就是硬想出来的。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因为你不仅想不到好创意,而且你可能会自以为它是个好主意,还拼命去做。在YC,我们会说这种创意是“捏造”的。想象某部电视剧里有个角色要开始创业,编剧就得想个事情出来让他做做。于是编剧绞尽脑汁想了个创意,听起来很可行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扯淡。记住一点:无厘头、没根据的创意通常最扯淡,还听起来很可行。


我非常同意保罗·格雷厄姆的观点。我自己亲身感受过“注意到”和酝酿阶段的重要性,然后真的获得过很好的创业灵感。但作为一个计算机开发员,我认为这种事其实很多时候是人类极限的问题。


如果你做了个人工智能系统帮你想创业灵感,那它就可以直接跳过酝酿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分析你大脑的潜意识在酝酿阶段的活动模式,把这个神秘的过程明确地运行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段开头引用了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关于科技和魔术的名句。对我们来说,创业灵感就像魔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这个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了解得够多,创业家们也可以“硬想出”创业灵感。事实上经过研究,我已经发现,有三个框架可以把创作过程变得更加明确:BVSR、概念整合以及有效惊喜(Effective Surprise)。


 ◆ 

BVSR


人们经常认为头脑风暴是最基础的构思方法,但其实它不过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的一部分。这个概念就叫做BVSR,Blind variation selective retention, 盲目变异与选择性保留。


BVSR是测试和过滤想法以找到最好的那个的一种方法,它也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所有生物在进化时都会经历。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界会选择最容易繁殖后代的基因。越是容易繁殖的基因竞争力就越强,幸存群体中的最适合基因基数也就会增长。


由于基因复制涉及随机性,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地被测试,而携带了新的更成功的基因组合的动物也就更容易繁殖后代。


随机性的概念和过滤过程是任何创作过程的关键概念,包括创业灵感和自然界的进化。


头脑风暴也和自然界进化一样,分为两个步骤:构思和评估。这里的构思就是“盲目变异”,而评估就是“选择性保留”。


所以,当你头脑风暴的时候,你的大脑其实发生了一场飞快的心理演进,产生各种随机的想法,然后放到评估系统中测试它们。你只要记住构思就是快进版的自然进化就好了!



用进化来比喻头脑风暴还是很贴切的;头脑风暴和自然进化一样,实质上的创新很少,且进步得很慢。举个例子,三条手臂可能会让你有进化优势,但自然界显然还没打算做那么大的改动。要是能一边吃炸鸡一边码字,我也是很想试试看啊……


所谓盲目变动和选择性保留,盲目变动就是指新奇,而选择性保留则指使用度。进化就是要选出那些使用的创新。


 ◆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就是指把两个以上的框架结合起来。像类比推理、人工智能中的结构映射和异类联想等都属于这一类。


异类联想的基本想法就是:创意来自两个看似不可兼容的框架的结合。让我们来看看阿瑟·库斯勒提出的理论:


创造过程的模式,就是把一种情况或是创意(姑且称作L)放在两种看似不可兼容的框架M1和M2中考虑。那么L就是两个框架相交的部分,它会同时以两种不同的波长震动。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L就不仅与一种框架有关,而是与两个框架产生了 “异类联想” 。


我发明了 “异类联想” 这个词,以此来区分通常人们采用的在“单一平面”上的思考模式和这种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平面的思考方式。



总结一下,异类联想就是把多个概念框架混合起来,找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处。

我在哈佛商学院上过最有意思的一节课就是关于巴斯扩散模型,有关产品和网络效应的病毒性传播的数学模型。巴斯模型其实就是把流行病的概念套用到了商业产品上。


举个例子,Facebook上热门帖子的传播模式其实和人群中传染病的传播非常类似。巴斯模型所参考的流行病模型起源于一个化学概念,叫质量作用定律。


再举个例子:昨天电台里放了艾瑞莎·弗兰克林的著名歌曲“Respect”(尊重)。事实证明,她其实是翻唱了奥迪斯·瑞丁的“Respect”。艾瑞莎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她为这首歌赋予了女性视角,让它成为了不朽经典。


所以说,把看似无关的框架结合在一起,可以创作出有意义的创新。


 ◆ 

有效惊喜


“我居然没想到,我简直是个大傻逼。”


——这是托马斯赫胥黎在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后的感想。


杰罗姆·布鲁纳曾说:“有效惊喜的制造能力是证明企业有创造力的标志。”


总结一下,创造性的根本就是“有效惊喜。”


看看身边,你会发现有效惊喜存在于笑话、艺术、科学以及创业公司等每一个创新行为中。如果你能用突破性的产品给人带来惊喜,那你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


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年轻人能在创业领域获得这么多成功。年轻人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体验世界,这与管理世界的老一辈很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创业理念往往能带个人惊喜。事实上,任何一个被目前世界的管理者所忽略的弱势群体往往都能制造出有效惊喜。


在100家全球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中,有18%的创始人都不过是大学生的年纪。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创造力就是以高潜力寻找一个新奇的创业点子。


其实之前讨论到的头脑风暴和概念整合的相似处也正是有效惊喜。



当你寻找创业灵感时,与其想作是发现新颖的点子,不如想成创造有效惊喜。


不过创业公司的失败率如此之高,每个成功的创业公司它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惊喜”——不管新颖不新颖。托马斯·通古兹(Tomas Tongusz)有段话讲得非常精辟:


刚开始从事风险投资的时候,我曾天真的以为,只要数据够多,我就能过滤无价值的信息,找出最值得投资的创业公司。在Google工作时,我曾充分地领教过数据的力量。然而9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我的想法错的有多离谱。


分析工作我都做过了。你能找到与成功相关的变量,你也能增加或减少变量的数量来做测试。你也可以配适模型,不过干再多也是徒劳。你只能通过这些模型获得典型结果,但你永远找不到例外。可哪个创业家是典型的?哪个创业公司是典型的?还不都是例外。


我们甚至会说,任何一家创业公司,作为异常值,其成功都能算作有效惊喜。


以上这些信息都强调了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方面:新颖度和实用性。下文中我们将根据这两个指标为创业灵感分类。


这张图表可能有些过度简化,但我们基本上能把创业灵感归为以下四个种类:



不过现实场景不会像这张图表一样清晰。有些创意会处在分界处,有些可能会在多个领域中变动。它可能一开始看起来挺奇怪,逐渐演变成范式转换式的创意。也有些一开始属于渐进式,但后来成为了革命性的创意。


这张图表还可以把创业灵感分成两大类:强调实用性的和强调新颖度的。


 ◆ 

实用性驱动型VS新颖度驱动型


莎拉·凯普兰(Sarah Kaplan)对专利创新的新研究证明,新颖度高的专利有着最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研究也显示,这种创新极度罕见,连总体的1%都不到。


这个发现再次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专注于新颖度就像打全垒打。如果你能打到球,你可能会成功;但若是使出那种力度,你打到球的几率就会降低。


凯普兰还强调了两种头脑风暴的模式:


有研究证明,重要的、突破性的创新通常是多种不同领域或是相差较大的知识结合形成的产物。但新手们也要注意,并非所有创新都是通过组合生成的。深度挖掘某个领域的知识的过程也同等重要。


对后者——深度挖掘专业知识驱动型头脑风暴,她是这么说的:


如果没有够深的专业知识,头脑风暴也只能是无用功。你必须要对某个领域了解得够深,你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在现有的思维方式上有所突破。


总结起来,以凯普兰的定义,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头脑风暴:一种强调新颖性(重组型),另一种强调实用性(深度专业知识型)。


不过事实证明,实用性为先的头脑风暴好处更多,新颖度为重的头脑风暴则风险更大。如果我们头脑风暴时只想那些实用性高的创意,那我们的创意只能分成两种:


1.范式转换/革命性创意


2.渐进式/改良性创意


要是运气够好,我们可能会找到范式转换型创意。不过就算就算运气差一点,我们依然有很大几率找到改良性创意,那价值也挺高。


然而如果我们把头脑风暴局限于高度新颖的创意,那我们得到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1.范式转换/革命性创意


2.奇怪的创意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有机会找到范式转换式创意;但更有可能的是,我们会得到一个奇奇怪怪的点子。


在艺术等领域,人类经常会为了新颖而追求新颖。但奇怪的创业点子通常都没什么实用性,基本都会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奇怪的”创业灵感就是我们在开头时所说的“看似很棒实则垃圾”的坏点子。


我认为大部分不自然且容易想到的创意都属于新颖性驱动型,这也是我们在“头脑风暴”时最容易想到的。


而传统头脑风暴和实用性驱动型构思之间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专业知识。


 ◆ 

创新思维与专业知识


很多人都以为最好的创业灵感是专业知识累积后的自然结果。


阿瑟·库斯勒表示:“ 小的,主观的创造过程会在各个层面发生,这也是自学的主要媒介。但只有在主观原创性发生在现有知识阶级的顶层时,才能产生客观的新颖性。”


我始终认为“认出”好的创意是创造力最挑战的部分。举个例子,我用Google搜索了“史上最好的油画”,搜索结果如下:


让我吃惊的是,排在首位的竟然是委拉斯贵兹的《宫女》。


恕我眼拙,起初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这幅画会和《蒙娜丽莎》、《星夜》、《尖叫》等名画放在一起。


不过往下查看后,我发现一位美术评论家把《宫女》评为“西方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之一”,但“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一眼看去,这只是一副美丽、传统的油画,虽然图中的人数有点多。再仔细看,这幅画揭示了现实、幻觉、艺术和艺术家之间一层层的循环问题。


这幅画告诉我们,有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算一个好的创业灵感摆在你面前,你也意识不到。


比起门外汉,行家更容易辨识出行业中好的创业灵感。他们也更有可能知道哪些点子之前已经有人试过了的,又有哪些是新点子是比较有潜力的,执行创意的最好方式又是什么。


有创意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呢?最近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答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指出,他们通常都会做这些事:


  • 把看似无关的疑问、难题、创意联系在一起

  • 质疑传统认知

  • 仔细观察潜在客户的行为

  • 实验

  • 建立网络


这些事所有人都能做,但专家会结合自己的知识,以更深刻的见解去实行,因此往往能得到极好的结果。


Salesforce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就是质疑传统的经典例子。贝尼奥夫认为软件不需要下载,他的这一创新想法成为了Salesforce诞生的契机。


这么说来,专家是不需要头脑风暴的,因为创业灵感会从他们每天面对的问题中自然产生。


但专家也有专家的难处。他们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反而会成为绊脚石。在部分情况下,专家会忽视非常新颖的创意,因为它看起来反传统反常识(比如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就是个经典案例)。





数十位产业领袖

高端大咖的思想分享及碰撞

多维度的科技成果展示

前沿趋势的观点汇聚

超千人行业高端观众


活动推荐:猎云网2017人工智能产业创业创新峰会

(按住二维码↓直达报名通道)

[猎云网所有原创及编译文章不可随意转载,白名单授权请联系微信号:lieyunwang(备注“转载+你的公众号名称+文章关键字”),回复关键词“转载”看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