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重磅议程!2025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第 ... ·  8 小时前  
红杉汇  ·  YUE 06期开启报名!准备好一起加速了吗? ·  21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理工尹鑫、熊杰/上大吴振跃/港理工夏书会、 ...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阿里云数据中心核心概念股梳理(附股)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新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能让亲密关系变得容易一点的几个小事实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7-11-18 20:39

正文

在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

「在追求、恋爱乃至婚姻中,有哪些残酷的规则或规律?」

作为系统派的家庭治疗师,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我不想上升到规则的层面。于是我换了一个方式,问自己:「有哪些事情,在一个人进入恋爱或婚姻关系之前知道了,会让Ta过得容易一点儿?」以下是我的回答:

1,有些问题发生,不是任何人的错

我在一节介绍系统论的知乎Live中 ,提到过一个真人版的「贪吃蛇」困境。不用真的玩,你只要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就可以了:

想象一下有足够多的人,一起做一个游戏。他们挤在一片足够大的场地当中,四面被墙壁环绕,人们蒙着眼睛,伸出双手向任意方向走。任何人的手碰到墙壁,就算是「靠岸」了,是游戏的胜出者。

如果一个人在碰到墙壁之前,碰到另外一个人,他就要排在这个人身后,把手搭在这个人肩上。他们会连成一个队列。其他碰到这个队列的人,依次排到队尾。这个队列会越来越长,由队首的人带领。队首的人一旦手碰到墙壁,整队的人都「靠岸」了,都算是游戏的胜出者。

好,设想一下这个游戏开始之后,会发生什么?

一部分人走着走着,直接靠岸了。

还有的人连成一列,也靠岸了。

但还有一定的概率,有一些人,可能会陷入非常诡异的情境:

队首的人搭上了队尾的肩膀,连成一个圈。这个圈不停地转,不停地转……永远不到尽头。

场外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白费力气。但圈子里的每个人,蒙着眼,如果没有人提醒,可能要很久很久才会发现不对:怎么我跟着前面的人走了那么久,始终靠不了岸呢?!

这个圈子里,蕴含着一个细思恐极的道理:

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犯错!

毫无疑问,他们的这个组合,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单独拿任何人出来看,都没有问题。大家完全在遵守游戏规则,而且,这个规则也被其他人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正确的。

但是落到他们身上, 这一次,这一群人,这一刻,偏巧就不行。

这种现象在系统中常有发生。也常常出现在恋爱或婚姻中,两个人构成首尾相接的圈子。例如:

老婆:「老公回家太晚,我要跟他吵。」

老公:「回家就被吵,我要晚点回家。」

这两个逻辑,单独拎出任何一条来看,是错的吗?没有错。是非常糟糕的个性吗?不算糟。会伤害婚姻吗?恐怕也不至于。天下的夫妻,多的是这样的丈夫和这样的妻子,都没遇到什么问题。但是这两个人碰到一起,天时地利,就会形成一个圈子,两个人可以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结论就是:

谁都没有做错什么的关系,也会出问题。

2,谁想改变,谁付出

回到刚才的游戏里,想打破这个循环,可以吗?

容易,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做到,前提是他必须冒着「打破原有模式」的风险。把手从前面一个人的肩膀上放开,另觅出路,这一来圈里的每个人就都得救了。然而拿开手的这个人违反了规则,于是他可能会付出代价(在有胜负的游戏中,所有人都赢了,只有他会被判输)。

这样问题就来了: 他凭什么要这样做?

谁都知道,保持现状是更容易的,更何况现在的做法也没有错。打破现状的人,不确定面临怎样的结果。可能意味着付出更多心血,花更大心思,承受更多误解和委屈。——他何苦如此?

你说,因为他老是陷在这个问题里,烦了啊,他想改变现在的困局。

没错。但问题是:

为什么要他改变,而不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明明也可以改变,他怎么就不动?而我就要付出这么多?不公平!

是的,完全不公平。

但你也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就会永远陷在死循环里。所以,能成功改变的关系,往往会有一个人率先承担风险,付出代价,打破规则。他们心里也有委屈:「为什么不是他,为什么是我?我又没有做错!」而现实就是如此,谁想改变,谁采取行动,谁就要付出并不公平的代价。

3,「你应该」这种话,在关系中并没有用

我们都太寄希望于别人的改变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这种渴望上升到原则的层面,为它找到各种理由,认定它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或者它本身就是合理的。然后我们理直气壮地要求对方:「你应该 / 不该怎么怎么做。」

而对方呢?常常是甩回来一句:「 你才应该 / 不该怎么怎么做!」

「你要是爱我,就应该舍得为我花钱。」

「那你也该体谅一下我赚钱不容易才是啊。」

这时候真的是肺都要气炸了,他怎么可以这样!他不知道这种想法很自私吗!

我们往往会因此陷入争吵,试图争出更正确的结论。有时我们还会引入第三方评理。各路情感大V也有了用武之地。你看,某位大V说了:「好男人应该舍得为心爱的女人花钱!」你看,另一位大V评论:「狗屁!」……但这些观点,真的能找到一方比另一方更具有应然性么?

或者,就算我们说某一方是「正确」的,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我们争论的并不是规则的对错,或者大V的对错。我们仅仅是想表达,「我」希望「你」这样做,或者,如果你这样做了,我会很开心。它是个人的一个小小的态度、偏好、选择。你喜欢这样,而我选择那样。不涉及到应不应该,或者正不正确的问题。当我们讨论应不应该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试图找到一个更高级别的「合理性」,增加我们在表达个人偏好时的说服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