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任易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任易(ID:
hirenyi)
1
年轻时是否该优先追求高工资?
三个关键词:年轻时——工作不到五年;高工资——年薪20万以上;优先——不考虑公司其他的有利因素。
薪水的确很重要,因为我们打工者要靠薪水维生;作为公司不包吃住的小白领,在一线城市月薪要在6000-8000才有生活,否则只能算是“谋生 ”。
所以本文仅适合于离开了群租房,有了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年轻人;而对于仍在艰难谋生的年轻人来说,你们目前需要的是面包、床、积蓄、健康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2008年,我第一份工作在IBM,税前月薪6000,13薪,补助500,每月报销餐饮招待费5000限额;
-2012年,我的第二份工作,税后年薪16W;
-2014年,我的第三份工作,并没有涨薪;去年涨了一次。
在遍地年薪百万的知乎虽然不值一提,但我的数字是真的:)
虽然今天的我跳槽会有50W起薪,但是我完全没有跳槽的欲望。核心原因是收入涨幅太少:50W税前工资等于到手35万工资;
而我加上平时做企业培训的业余收入
(比如企业Itil/PM/销售培训,4天3W),
那么收入跟35W差不多,不值得跳槽。
如果想靠打工拿百万年薪,全额纳税的话,到手只有68万,但用人单位付出了135万的人力成本。
真的是希望把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如果仅仅是为了税后70万不到的收入,而没有职位上的升迁和平台的提升
(何况以我今天的水平还拿不到),
并不值得在35岁的年纪以996的方式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因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我的认知水平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
先追求行业、成长性、稳定性
对于男生来说,职场生涯是个40年的马拉松,扣去50-65原地踏步养生的15年,在前25年里:
25-30岁应该拿来调整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0-35岁让自己成为业内资深人士,锁定以后发展的行业,解决婚姻和资产问题;
35-40岁让自己的领导力、洞察力、解决问题能力、声望、收入都上一个台阶;
40-50岁尽量不要跳槽了,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发挥领导力才是重点;
50-65岁注意投资,在阅历声望认知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做好保养,少生病才是核心;
我认为是在积累5-8年工作经验,能够带领团队独当一面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时候;
而4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就会更多利用自己的人脉和经验优势,很少仅仅为了高薪就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
(我知道肯定有人用小米的创业当例子,但成功的只有小米,别忘了大米、小辣椒、小芒果之流已经消逝在人海了。)
而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之前, 最重要的,是选好行业!选好行业!选好行业!
在选好行业之后,就要更重视可成长性,工作本身提供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的机会;薪水超过行业平均值就可以,因为这也代表单位对你的认可,你是出色的人,自然应该得到超过平均值的薪水。
PS:最近玩王者荣耀,前期8分钟左右,不同选手的钱会差很多,2000就能差出一个大件儿,那就是非常大的差距了;
而一般18分钟后,大家都是六格神装了,这时候更多是拼战术拼意识而不是拼收入了。
3
优先追求高工资
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前3年做IT销售,然后做了3年药品销售,医药分家后改做互联网金融销售的人我也见过;
满足于创业公司的相对高薪和高职位,到那边拿了一年薪水却没干什么事儿,最后公司关张,找不到同等薪水和职位的人我也见过。
这样的人如果成功了,那可能是胜在见多识广;但是这种履历缺乏关联性的人不拼爹的话,大概率会失败。
装X的人每时每刻都有,04年有在水木WorkLife板块晒收入的,后来有在豆瓣晒收入的,在天涯装金领的,现在有在知乎上装年入百万的……其实那些人最大目的在于收智商税。
攀比薪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些骗子把自己包装成光鲜亮丽的成功者,巧言令色却图谋不轨。
从个体角度,骗子装成成功人士,骗了一个人就毁了一个人;从市场角度,集体装X提高了薪水期望,造成了职场人士对薪水的误判。
10年经验的ERP自由顾问算是能力很强的人,在介绍方案,设计方案,说服客户,处理矛盾,执行项目上都非常出色了,目前均价到手1800/天,社保公积金自付,没项目就放假。一年大约工作230天左右,一年大约到手40万。
如果项目特别忙加班特别多,那么一年大约到手60万。他们拿这么多是因为市场稀缺加上综合能力突出。
一个能够独挡一面带着开发团队完成一个超大型平台开发的15年经验的开发经理,在互联网行业的年薪大约在100万-150万,那是因为离了他平台的开发就只能叫停。
PS:有人用自己在深圳只能租群租房来证明薪水很重要。
那的确很重要,至少应该通过努力和跳槽让自己的薪水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比如从4000涨到8000,然后再按我前文提到的路线图来发展。
一步一脚印的在风雨中前行,一砖一石打造自己的城堡,才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