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的浪潮,已经在中国扎根发芽。
最新数据显示,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调用量达到15亿,文心一言用户突破4.3亿;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协助客户优化3.3万个模型,开发了77万个企业应用。
这是过去18个月,AI在国内迅猛铺开的缩影,也是行业对新技术红利需求的镜像。
随着AI大模型在各行业初步落地,一些具体场景和问题的讨论也更加热闹——AI大模型,怎么解决垂直场景的痛点?AI能创造足够的商业回报吗?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如何上手部署AI?
《大模型落地进行时》,百度智能云专家对话知名财经博主@路口大爷,探讨百度智能云关于大模型落地的经验,回答对于AI落地的疑问,分享来自汽车、制造、创新等行业的实践案例。
汽车智能化已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最近,国内众多车企都在推进AI的端到端进程。
汽车行业需要多大规模的算力?需要什么样的云服务?
百度智能云汽车业务部总经理 高果荣:
近期我们发布了百度汽车云3.0:
在端到端的自动驾驶落地的过程中,在模型训练阶段,我们是可以提供这种算力,包含万卡集群的这种云平台,以及训练优化。这个过程中既保障了算力的供应,同时又保障了算力的充分使用。
在模型验证阶段,我们提供了数据的生成、仿真引擎、以及数据平台。
在量产应用阶段,我们可以提供车路云的整体的协同能力。
同时,大模型也渗透进入了汽车的各个领域,例如像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整个汽车企业的研、产、供、销、服等多个环节。
我们国家在制造领域,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非常丰富的场景。
制造如何产业升级?如何拥抱AI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度智能云智慧工业总经理 李超: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空间下面,不同的行业它转型的步调还是有所差异。
有些行业转的比较快,比方说像消费电子行业,像汽车制造行业,还有一些行业,尤其传统的制造行业,还在一个快速的提升的过程当中。
我们也希望说,百度智能云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帮助这些,可能目前还没有转变的那么快的行业,提升它的生产效率。
AI for Science范式转型
行业将掀起一轮创新潮
AI for Science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在医药、化学、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药物、疫苗的研发时间,在AI算法的帮助下大幅缩短;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使用AI辅助进行实验。
行业在涌现一波创新潮,科研工作者们需要什么样的AI?
百度智能云创新行业总经理 李想:
百度是做AI的,我们的定位是给科研工作者提供:1)高效的算力平台;2)数据中台和AI中台,支持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不同的模型;3)在科研算法层面,和高校机构一起共同探索。
我们认为AI是一个辅助的,使得大家的效率更高。在同样的、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范围下,能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