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发生在九寨沟县的7.0级地震,又一次让全国的目光投向四川。
9年前,我们曾有过相似的震恸。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最后一天,新京报推出《逝者》特刊,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奔走在废墟上的记者,还原了30多位逝者的生前时光,他(她)们都是平凡人,但无论每个人,都有留存于世的痕迹,那是微小的光芒,不受时间宰割。
虽然不知道他(她)们是否有墓碑,立于何处,但我们还是写下了墓志铭。
9年后重读,字字入心。
那个怯于登台的爱吃土豆的小男孩儿;那个家被砸平,背着妻子生前钟爱的洗衣机,在烈日下狂奔的男人;那个身体被砸成三截,手却不肯放开学生的教师;那个像跳着舞一样离去的少女;还有,那个舍不下妻子腹中孩子的父亲;舍己为人的副市长;割腕吞金放弃被救助的妇女……
《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豪厄尔·雷恩斯说,很多人一生都是丰富多彩的,但知者甚少,如淹没不彰,对死者本人和读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致力于记录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并向不幸陨落的人致以哀悼和问候。
2008年,震后的汶川。图片来自网络。
文| 新京报记者
►
本文约
7345字
,
阅读全文约需
10分
钟
邓沛:
此生最爱土豆
【
墓志铭
】
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沛沛爱吃炒土豆。
逝者:邓沛
性别:男
终年:6岁
身份:幼儿园学前班学生
遇难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
遇难地点:都江堰市爱心亲子园幼儿园
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废墟钢筋挂上了小白花。记者何龙盛摄
别吓着孩子
为了吃饭的事,邓波没少同儿子较真,他说:“(沛沛)吃饭时总不好好吃,我在家老训他。”身高1米2的沛沛让邓波着急,不爱吃饭,营养就跟不上。在邓波看来,“这都是他妈惯的”。
惯着沛沛的,还有爷爷、奶奶。每当邓波训斥儿子时,做爷爷、奶奶的也跟着不高兴,反倒责怪邓波:别吓着孩子!
有一点,沛沛很有个性,不爱吃零食。
怯于“登台”
自4月至5月12日这段时间,沛沛很忙。他说,老师教他们跳舞,是为了迎接奥运,是要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上表演。在家里,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面前,沛沛总喜欢显摆一下自己的舞技。
倘若家里来了客人,他羞涩,躲来躲去,怯于“登台”。此时,只要家里人一鼓励,他便红着小脸,尽情跳舞。表演结束,沛沛就扎进妈妈张娟的怀里。
木头抵住胸口
5月12日早上,送沛沛去幼儿园的是他妈妈。张娟从那离开后,就去服装店上班了。她告诉沛沛,下午5点准时去接他。不过,她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幼儿园是双层床铺,沛沛睡在下铺。当日14时28分,地震震塌了双层床铺,落下来的木头抵住了邓沛的胸口。当张娟赶到幼儿园,得知沛沛已被老师送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跑到医院,还是没有找到沛沛,随后再次返回幼儿园。
她看到了儿子,他躺在幼儿园路边的草坪上,整个身子,以及他跳舞时红着的小脸,被一块白布给蒙住了。张娟抱起沛沛,冲向附近的职工医院,医生说,孩子回不来了。张娟再次抱起沛沛,奔向邓波工作的派出所,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据邓波回忆说,看到回不来了的沛沛,他脑中空白一片。
邓波说,走了很多人,活着的更要好好活下去。他要为儿子找一块青山绿水,埋起来。
(记者 甘浩)
高蓉:放不下洗衣机
【
墓志铭
】
幼儿园向左,天堂向右。领着女儿,她消失在去天堂的路上。
逝者:高蓉
性别:女
终年:38岁
身份:家庭妇女,羌族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震时
遇难地点:北川县某幼儿园路上
廖兴旺背着妻子生前的洗衣机在烈日下爬了两个多小时。记者 韩萌 摄
2008年5月18日13时57分,在亡城北川,烈日当头。
面前的土坡很陡,每爬一步,廖兴旺都大喘一口气,汗水顺颊而下,在黑黑的脸上留下两条沟。背上的一台洗衣机,廖兴旺已背着它爬了两个小时。
从北京到北川,从火车站到汽车站,廖兴旺告诉碰到的每一个人,他家里出事了,可就是买不到车票。妻子和女儿一定还平安,在搭车的路上,他安慰着自己。18日,被毁灭的北川撞破了他所有的希望。废墟中,廖兴旺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家,在羌乡名品市场旁,他发现了每天伴随妻子的洗衣机。那是家里惟一完好的东西。
他不懂洗衣机上每一个按键的功能,外出打工多年,他每次回家,妻子高蓉都会把衣服洗干净、叠好,装进远途的行囊。这是属于她妻子的洗衣机。这一次,他没有行囊,洗衣机里装的,是妻子满是尘土的衣裳。
幸存的大女儿廖越告诉他,妈妈和二妹去了,连尸体都没找到。地震时,妈妈正在送二妹去幼儿园的路上。二妹5岁,会识字了,总想试着写出自己的名字“廖美辰”,等爸爸回来看。可是她歪歪扭扭地涂了半天,连妈也不认识写的是什么字。廖兴旺没有在石堆里找二娃写的“名字”,人都没了,名字还有啥用?他用手抹着眼睛,谁也看不出,他抹的是汗还是泪。
有人劝他卖掉洗衣机,他执拗不肯,“城没了,家没了,人也没了,就算能换几个盘缠,我还有啥?”背影仍在崎岖的山路上蹒跚着,一座、两座,越来越远,只见一个白点。
(记者 韩萌)
蹇韵 :天鹅天堂起舞
【
墓志铭
】
她是跳着舞离开世界的。
蹇 韵
性别:女
终年:15岁
身份:高一学生
遇难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后
遇难地点:北川中学教学楼
蹇韵生前的学校已被夷为平地。记者韩萌 摄
她是白天鹅,她飞走了,她在天堂里奏响钢琴曲。蹇绍琪说这话时,两眼紧闭。
倘若家里来了客人,他羞涩,躲来躲去,怯于‘登台’。此时,只要家里人一鼓励,他便红着小脸,尽情跳舞。
不爱倒洗脚水
她是蹇韵,她是蹇绍琪的女儿,而蹇绍琪则是北川中学(又称“北川一中”)团委书记,其妻黄安蓉在学校政务处工作。就读高中一年级的蹇韵,身高1米71,大眼睛,肤色白皙。钢琴、唱歌、跳舞,无论哪一样,都拿得出手。她钟爱羌族皮鼓舞,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双脚踏进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
蹇韵总是“嘲笑”父亲“没文化”,但是经常拿着书本,向父亲请教的也是她。蹇韵,很少洗衣服,就连洗脚水,也要等到第二天才倒。蹇绍琪训过女儿,可他一张口,她就跑开了。地震前几天,蹇绍琪路过女儿住的学校宿舍楼时,却发现阳台上挂着她的衣服。
伤心处放声大哭
蹇韵,爱脸红,不过“她看韩剧时,一高兴,就手舞足蹈;伤心处,放声大哭,咒骂那可恶之人”。这是蹇韵在好友李卓林眼中的印象。
蹇韵,爱写散文,爱哭鼻子。不过,她被巨石压在身下的那一刻,脸上并无泪痕。“女儿不哭,我也不哭。”蹇绍琪送女儿去绵阳火葬场时,没有流泪。当女儿盖上她最喜欢的被子,准备“飞向天堂”时,蹇绍琪泪水决堤。
巨石压身双手抱头
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地震时,蹇绍琪正带着115名学生在县里参加一个颁奖典礼。慌忙中,他带着学生们前往县委大院避难。震后,清点人数,无一遇难。等到他回到学校时,他只能认定女儿就是白天鹅,她是飞走了。
当日19时30分,北川中学教学楼早已化作废墟。压在蹇韵身上的巨石被挪开时,她双手抱头,一脸血迹。蹇绍琪回忆说,女儿是白天鹅,抱着头的双手,就是两个即将展开的翅膀。
(记者 李天宇)
李盛银: 惟独他没逃出
【
墓志铭
】
一位学者型官员。灾难降临时,把逃生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却长眠会议室。
逝者:李盛银
性别:男
终年:43
身份:江油市副市长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2日下午
遇难地点:江油市老君山、乾元山旅游发展促进会会议室
江油市副市长李盛银(右一)深入中小学调研食品卫生工作。 资料图片
“地震了,大家赶快跑!”
这是李盛银说的最后一句话。
会议室里罹难
作为绵阳江油市主管卫生、文化旅游等事务的副市长,5月12日下午,李盛银正在主持江油市老君山、乾元山旅游发展促进会。
寇天才记得,在地震发生时,李盛银喊出了生前最后一句话:“地震了,大家赶快跑!”“李市长当时就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如果不是他让别人先跑,无论如何他也应该出来的。”寇天才说,会议室里与会的21人,跑出来20人,坐在离门最远地方的人都跑出来了,惟独李市长没有出来。
“我跑出去时,往后面瞟了一眼,没看到李市长。当时很混乱,我觉得凭李市长的身体素质,再加上他离门口那么近,肯定会出来的。但出来后,没找到李市长,才知道他还在里面。”
一位学者型官员
2006年7月,李盛银以江油中学副校长、民建江油市主委的身份当选为副市长,那年他41岁。在江油市官员们眼中,李盛银是一位学者型官员,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秘书寇天才和司机刘仁发则有另一种看法:“跟着李市长,很苦,很累,没有实惠。”
“他的事情太多,什么工作都抓得很细,所以我们也特别累。”寇天才说,他跟着李盛银,没有得到过涉及个人的经济利益。寇天才现在还很发愁一件事:前一段出差,李盛银的出差费用都是他垫付的,现在李市长没了,各种票据也都找不到,还不知道怎么办好。
妻儿回老家避难
抗震期间一切从简,江油市并未给李盛银开追悼会。他的妻子儿子也在李盛银火化后,回到宜宾老家暂住。秘书寇天才说,李的妻儿回老家也是迫不得已的事,他们原来居住的那套80平米的老房子现已成了危房。
李盛银14岁的儿子李鸣阳在江油中学读书,寇天才说,李鸣阳的隶书写得很好。“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李鸣阳不久前抄录给爸爸的词句。寇天才说,还没来得及装裱。
(记者 胡杰)
陈坚:求生路,别离歌
【
墓志铭
】
他把坚强留给了全世界!
逝者:陈坚
性别:男
终年:26岁
身份:货车司机
遇难时间:
2008年5月15日晚
遇难地点: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陈坚被埋废墟78个小时后获救,但在下山途中不幸去世。记者郭铁流摄
15日晚8时,北川县城。黑暗落在江边公路的废墟上。
废墟下的陈坚神志开始模糊,他说着一些诸如“有船要来接我”的胡话。但他仍清晰地记得3个时间:
他已被埋了78个小时;他结婚刚满一年;妻子已怀孕3个月。
救援过程中,他说,他要活着出去看望老婆,为了每一个深爱他的人,他必须顽强地活下去。
他还说,他不想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父亲。
之后,他获救了。
下山途中,26岁的他趴在担架上睡着了。之后再没醒来。
送货途中 被埋废墟
时间回溯到15日下午3时许,北川县城江边公路废墟,陈坚被江苏消防救援队员发现时,他只有手臂露在外面。救护人员赶紧给他挂上了吊瓶。
家在绵阳安县秀水镇的他,在地震发生当日开车送货路过北川县城。地震时,他第一反应就是下车跑开,但没跑几步就被街边倒塌的房屋埋在下面。至被救援人员发现,他已被埋了近73个小时。
在一层层切开和凿掉压在身上的钢筋水泥预制板后,下午4时,救援人员看到了陈坚的头部,他方方的国字脸、红着双眼。当时,他的头被横着夹在两块巨大的水泥板中间,不能活动。
当救援人员逐步将他身体周围稍小一些的水泥板清除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陈坚腰部以下被几米厚的水泥板压住,即使顶开压住上身的水泥预制板,也无法正常拉出。
救援工作暂时陷入困境。紧急调来特殊救援工具———双作用千斤顶,至少需要大半个小时。
为了妻儿 选择坚强
等待救援的间隙,陈坚开始和救援人员聊天。
他说,这三天三夜他没吃过一颗粮食,只喝了点水。
他觉得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甚至开玩笑说自己“是中国被预制板压着时间最长的活人”。现场的人没有把实情告诉他,他身上压着的是废墟堆成的山。
他不时提到妻子谭小凤,“这辈子我没抱太大希望,只想我们两个和和睦睦地过一辈子就行了。”他说,“我老婆怀孕了,我不想我的小孩生下来就没有父亲。”
他还说,头一天晚上他差点坚持不了,很想放弃,但回头一想,他不想放弃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所以说我要坚强。”
一名在场的记者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陈坚坚强得令人心痛。
一名女记者拿过矿泉水试图给陈坚喂水,但他坚持要用惟一能动的右手自己喝。“我必须要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陈坚一直没有停止他的说话,“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被吓倒。”
放下矿泉水瓶后,陈坚的右手努力抬起,在身体右上的混凝土块上想摸索什么。但是,很快,右手便无力地掉了下来。
获救不久 死神降临
当日下午6时21分,双作用千斤顶终于拿了过来。救援工作重新开始。
6时30分,救援人员在对营救方案进行短暂的研究后,开始实施第二次努力。
双作用千斤顶慢慢撑开一个小小的缝隙。救援人员发现,陈坚腰部以下被压住的部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有三角铁、钢筋、水泥块,根本拉不动。
陈坚身上的东西太重了,千斤顶都嵌到了水泥块里,空隙很难继续扩大,救援人员无法将他的身体翻动到正常趴下的位置。
陈坚开始痛苦地呻吟。有救援人员让陈坚唱他喜欢的歌。在嗓子里发出“啊、啊”几声后,陈坚开始数数。
“一、二、三、七、八、十。”每一个数字都好像要他使出全身的力气,也许为了缩短这个过程,他从“三”跳到“七”,又从“八”跳到了“十”。
晚7时18分,救援人员开始尝试把陈坚从缝隙里往外拉。
晚8时15分,陈坚终于被救了出来,这时的他只剩下虚弱的呻吟。
因为天黑,加之如山的废墟,晚10时,陈坚趴在担架上开始下山。从开始有微弱的回应到最后,他的声音离大家越来越远。
“傻子。”一名叫欧阳洪洪的救援队员冲陈坚喊,“你都坚持到现在了。”
担架放了下来,救援人员开始对陈坚进行急救。
但,在坚持了80个小时后,陈坚实在太累了。
(记者 杨继斌 郭铁流)
向倩:身虽断,爱未绝
【
墓志铭
】
阳光女孩,离阳光更近。
逝者:向倩
性别:女
终年:21岁
身份:什邡市龙居小学英语教师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许
遇难地点:什邡市龙居小学
爱说爱笑的向倩,学生们都称呼她“小向姐姐”。
向倩的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
断为3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
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手,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
当时在现场的当地媒体《今日什邡》编辑部主任唐世华回忆,由于向倩的身体严重变形,救援人员最初无法确认其身份。在将其尸骸抬往室内时,救援人员发现其身旁有半截跟凉鞋的鞋跟,从而判断其为学校老师,并最终确认为年仅21岁的向倩。
曾到现场采访的《重庆晨报》记者唐彤东记得,事发后,向倩的父亲、什邡市南泉小学副校长向忠海曾恸哭道:“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说到向倩,该校校长谢洪安的眼睛再次湿润:“向老师当时离逃生口最近,她在三楼给六二班上课,只需跨出教室门,再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
但最终,向倩没有留下孩子一个人离开。
爱说爱笑,体态略胖,烫着卷发的向倩,是学校最年轻的党员教师,她爱唱英文歌,为了保护嗓子平时不敢吃辣椒,学生们都称呼她“小向姐姐”。向倩的生前同事,向唐世华一点一滴介绍这个阳光女孩的故事。
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频频以“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年轻的姑娘”开头,一遍遍诉说向倩,似乎她从不曾远离。
“她是我们中的短跑冠军,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公主。”向倩的同学欧阳洋这样描述她。
(记者 张媛)
张义伊
:
十六岁,香凝固
【
墓志铭
】
天堂还缺一名天使,上帝选中了“香儿”。
逝者:张义伊(曾用名:张香儿)
性别:女
终年:差两天16岁
身份:北川中学高一10班学生
家庭地址:北川漩平乡石龙村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2日
遇难地点:北川中学
愿望:考上四川音乐学院
北川中学复课,学生在草地上为遇难者祈福。记者 韩萌 摄
死后,香儿就成了一个编号———1194.那是法医用来区别那所学校中众多遗体的。
可在张大洪心中,女儿的懂事、乖巧、能歌善舞,好像随时会从记忆里蹦出来。
5月15日11点28分,他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看见女儿的遗体,女儿跪伏在地,手臂伸展,两腿前后略略错开,依然带有舞蹈的美。
最后的母亲节
5月10日那天,香儿突然回家了。
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她,平时每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香儿一进门,就从身后刷地变出三枝花,都是康乃馨,一枝红、一枝粉、一枝玫瑰红。
“妈妈,节日快乐!”香儿笑着说。母亲节,那才是她临时回家的原因。
在妈妈眼中,女儿从来都很懂事。5岁起,她就自己洗衣服;7岁,她自己给自己扎小辫,用五颜六色的皮筋儿,扎的很整齐还很好看。
父亲看过女儿初三时候的一篇作文《我的妈妈》。香儿写道,在农村的妈妈每天要干很多活,“太劳累,太辛苦”。
提前的庆生会
很巧地,农历四月初十,也就是阳历的5月14日,香儿就要过16岁生日了。所以趁她周末回家,父母提前给她庆祝了一下。
爸爸多给了她50块钱生活费,让她买点糖果零食,请好朋友们一起吃。
星期天的午餐挺丰盛。妈妈专门杀了个土鸡公。饭桌上,爸爸把鸡翅膀、鸡腿夹给香儿,那是希望女儿“展翅高飞”的意思。
吃完饭,大约是中午一点,香儿背着作业本,出门坐班车去了。父母没有送她出门,父亲只是对着女儿的背影喊了句:“努力哦!拼搏就是胜利!”
已出门的香儿回头应道:“爸爸,我会努力的!”
她死于窒息
没想到这是张大洪听到女儿最后的一句话。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湔江河流域水务站自己的办公室里,那所房子所幸未倒。片刻,他冲出去。一片瓦砾上,乡政府紧急通知大家,都到禹里中心小学去“救娃娃儿”。
晚些时候,他在家里那座小青瓦房的废墟中刨出并无大碍的妻子。一切通讯都已中断,谁也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也震了。
13日,香儿在外地上班的哥哥赶回家找亲人。
“爸爸,妹妹可能没了。”张大洪从儿子口中才知道北川中学灾情严重,他感到腿一阵阵发软。
14日凌晨,他跟同村六七个人搭伴,徒步翻山去北川寻女儿。
7个多小时不停脚的连奔带跑后,北川中学深深塌陷进地面的教学主楼出现在那些焦急的父母眼中。女儿原来所在的三楼已经变成一楼。
直到现在,张大洪仍无法回想,自己接下来那一天一夜是怎么过的。
15日中午11点28分,张大洪终于看到了女儿。和几十个同学一样,她来不及做什么,只是跪伏在课桌下,等待命运瞬间裁决。
香儿身上,仅腹部、胳膊有几处擦伤,她是窒息而死的。
她未开始的梦想
张大洪说,香儿个头很高。她16岁,已经有1米58.在班上坐最后一排。
香儿喜欢小猫小狗。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给家里那条叫阿旺的小狗洗澡。每次只要香儿喊一声,不管阿旺在多远的地方玩,总是撒着欢奔回来,亲热地扑上去舔香儿。
香儿喜欢作文,喜欢画画,她每天都写日记。
香儿能歌善舞,从小都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香儿的愿望是考上音乐学院。但是家里买不起钢琴让她练习。几个月前,从来节省的香儿任性了一回,跟爸爸要一架电子琴。爸爸最后花580块钱,买了一架普通的给她。
那天香儿很欢喜,她说:“爸爸你放心,女儿一定很争气,考上音乐学院。”
香儿确实长高了。废墟里,父亲甚至一时抱不起她。
后来,父亲从她身上只找到两样东西:一张饭卡。两面都贴着香儿和好朋友照的大头贴,还用挂绳系着一只咧嘴笑的小老鼠。
另一样是父母五一去北海玩,给她带回的护身符。那是一只晶莹的玉猴,用红线拴着。
仅仅十天前,妈妈亲手给她戴上,还说道:“祝香儿平平安安、学习进步。”
如今,护身符也随她去了。
说到这,张大洪揪起身上的汗褂,胡乱地抹着眼泪。
(记者相丽丽)
杨云芬割腕吞金:这里危险,放弃我吧
【
墓志铭
】
哀莫哀兮伤别离,她的放弃,成就了死神的执着。
逝者:杨云芬
性别:女
终年:52岁
身份:马尔康县卫生保健所医生,退休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5日
遇难地点:汶川县映秀镇
杨云芬的外孙女都雯欣,哭着喊救妈妈,救奶奶。记者 吕忠恕 摄
杨云芬努力了。四天,她扛着断石,撑了四天。
同样努力的,还有救援者。营救、失败、再营救……颤巍巍的残墙和悬梁下,他们不肯放弃。
第四天的上午,又一次失败后,杨云芬突然含泪对外面的人说:“放弃我吧,你们去救别人!”
之后,她用玻璃片划破了双腕,吞下了金戒指……
外面,一岁半的外孙女都雯欣突然张口大哭:“救妈妈,救奶奶……”
老人想摸一摸奥运火炬
5月12日,天摇地动,映秀一瞬间就碎了。
夹在香樟坡与五台山之间的峡谷上,一栋5层高的家属楼被轻而易举地撕开,一半垮塌,一半倾斜欲坠。
这栋楼,就是杨云芬的家———阿坝州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家属楼。她和老伴连富林搬到这里,是为了照顾外孙女雯欣,也帮女儿连蓉料理家务。
但是此时,原来的一家人,杨云芬被压在碎石之下。连富林去了;连蓉,映秀小学的老师,为了救13个孩子也遇难了。
第一个发现杨云芬的,是直属大队的一位马姓民警。地震刚过,他跑到楼下趴在废墟中大喊“里面有没有人?”很快,他认出了一个声音,正是杨云芬。
此时,映秀交通全断,几乎与世隔绝。两天之内,没有任何外援。
幸存者很快投入到自救中。掀开一堆堆的瓦砾,万红钻到离杨云芬只有一米远的地方,他清楚地记得姨妈被压的样子:髋部以下不能活动,下肢还在流血。不过,头、肩、上肢尚活动自如。
万红上次见到姨妈,是地震前三天。在万红眼中,杨云芬是个容易接近的老人。每逢节假日,万红第一个就想去姨妈家,因为姨妈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能谈些社会上的热点。上次晚饭后,他和姨妈谈起了奥运圣火的事情。杨云芬说,圣火6月18日到都江堰,她很想摸摸火炬,哪怕只看看圣火的样子。
“姨妈,你别着急,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的!”万红说。
“嗯!我一定坚持下去。”
“雯欣已经安全了,你要活下来!”万红此时已得知小雯欣得救了,而且无明显受伤。
“就是为了雯欣,我也要坚持下去!”
杨云芬一边喝着万红送进去的牛奶,一边和万红说话。万红记得,那时姨妈精神状态很好也很乐观,一直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死。
四次救援失败老人泪流满面
地震第三天下午,救援部队进了映秀镇。近30个救援人员,三班轮流上阵抢救杨云芬。
然而,坍塌大楼的废墟结构异常复杂。掉落的水泥板和混凝土大梁横七竖八,即使有空间,也被砖块和泥沙填满,严重倾斜的楼墙,又正好挡在逃生方向上。这种局面,不但被困者命悬一线,救援者的生命也面临巨大的威胁。
救援者设了三个观察哨,时刻盯住周边的水平信号标。一有不妙,立即大喊撤离。然而即便如此,四批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尝试了一段时间,都没救出杨云芬。
得知救援条件恶劣而且威胁救援者的生命,杨云芬开始不住地流泪。一位参与救援的女医生回忆,老人流血的下肢无法止血,但她的意志很坚强,希望活下来的欲望尤其强烈。每一次救援失败总让她流泪满面,之后她又不停地鼓励救援者,“你们加油,我也配合你们。”
放弃努力割腕吞金
时间到了15日,救援人员还在一点一点靠近杨云芬。不过这时,杨云芬已经做出了放弃的决定。
上午9时40分,被巨大疼痛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杨云芬突然对女医生说,“你们别管我了,这里危险,放弃我吧,你们去救别人!”女医生不相信:“我们不会放弃你。”
就在女医生继续安慰杨云芬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
杨云芬右手紧握一块尖长的玻璃片,朝自己左手腕部用劲一划,血从腕部流淌出来。女医生见状拼命伸手要抓住杨的手,但总是够不着。
“奶奶,你不要啊!不要啊!”女医生叫到。
杨云芬又划开了右手腕的静脉。眼前,一片红色。
趴在一旁的女医生嚎啕大哭。泪眼中,她又眼睁睁地看着杨云芬吃力地吞下了自己的金戒指。
一次余震袭来。慢慢的,杨云芬低下了头。废墟外,小雯欣在撕心裂肺地大喊,“救妈妈,救奶奶!”在场的所有人都失声痛哭。
又一次有强烈震感的余震。还没有等救援者撤到院外,东侧三楼上一块预制板滑落下来。灰尘落定,记者看见预制板把废墟上两块楼板砸断,距离杨云芬的位置不足一米远。
万红回忆,杨云芬格外乐意照顾小孩。在直属大队,她除了照顾雯欣,还经常帮其他上班民警带小孩。如今,杨云芬再也见不到雯欣了。
5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与在九寨沟工作的雯欣的父亲通了电话,他说小雯欣现已到他身边,一切都好。
(记者 吕宗恕)
洋葱话题
▼
汶川地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点击/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
看往期内容
狱警
|
盲人大院
|
太极村
|
苹果代工厂
|
消防队长
|
22年杀人逃犯
|
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