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苏英杰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  昨天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预计3月3日挂牌上市 ·  3 天前  
南阳日报梅溪视频  ·  晴朗回归,下周河南最高气温1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极简的力量(深度好文)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12-17 06:00

正文

文 | 每晚yy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极简生活》一书中写道:“拥有物品,就等于将能量耗费在物品上。”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累,就是因为不懂得极简的力量,导致自身的时间、精力,被大量消耗,

《道德经》中有言: “少则得,多则惑。”

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将注意力往回收,开始化繁为简,专注自己的生活。

你简单了,生活也就跟着轻松了。

01

物质极简,是一种清醒


作家傅士德说,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

但人如果过分追求物质的多少,就会忽视掉真实的内心,从而陷入迷失。

1939年,海明威决定离开正值战乱的欧洲。

受好友菲茨杰拉德的邀请,他前往好莱坞尝试撰写剧本。

好莱坞电影公司给他开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并提供别墅、豪车。

但灯红酒绿的生活,却让他的心思越来越乱,以至于完全没有灵感。

为了重新找回创作思路,他来到古巴,买下了海边的一间小屋。

整个房间中,除了一张床,一个写字桌,再也没有其余大件物品。


清清爽爽的环境,一下子让他文思泉涌:

“在古巴,我一生里还没这么好的写作状态,可以说是最好的了。”

此后的21年,海明威一直居住在这间小屋,并创作出《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

正是这种极致简单的创作环境,才让他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写作。

现实中,很多人都汲汲于名利和财富,总觉得东西越多越好。

但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沟壑,越是无限追求,越会将自己引入深渊。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

人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不如内心活得清澈自律;表面上的鲜衣怒马,不如内心活得富足潇洒。

真正清醒的人,都懂得对生活做减法,卸下内心的包袱。

活出简单与克制,你才能在喧嚣尘世中,享受舒缓与坦然。

02

情绪极简,是一种修行


在《钝感力》书中看到一位医学教授,医术很是高超。

但奇怪的是,他所带学生却极少。

原因在于他要求非常严厉,经常呵斥学生。

曾有不少实习生被他骂到当场泪崩,甚至变得抑郁、胆怯。

唯独有个S医生与众不同,对那些骂人的话,他右耳进,左耳出。

他从不为此忐忑、失落,只管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

在稳定的情绪加持下,S医生很快就成了同辈中的佼佼者。

想起作家陆雪莉在《没什么大不了》中说的话:

越复杂的情绪,越消耗精力,甚至损害人的大脑。

情绪波澜不惊,人才能松弛下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总结了3种处事方法,让你的情绪更简单。

  • 1. 遇烂事不怒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

“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英雄。”

因为盛怒之下,人就容易丧失理智,从而酿成恶果。

无论何时,你都得先压住火,沉住气。

情绪稳定了,烂事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 2. 遇难事不怨

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衍射论”:

指的是人们过于关注一件事情,就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摔了跤的人,若只埋怨疼痛,就会耽误要走的路;

淋了雨的人,若只抱怨天气,则会错过彩虹。

所以遭遇难题时,与其怨声载道,不如笑着扛下。

当你开始积极改变,所有的困境都会慢慢好转。

  • 3. 遇大事不急

生活中,我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人手忙脚乱,只能任由事态变坏。

而情绪极简的人却能够处变不惊,冷静应对,见招拆招。

曾国藩就说, 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为处事第一法。

只有你遇事不慌,稳住心气,才有可能及时脱困,让一切回归正轨。


03

社交极简,是一种通透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写道:

多数热心于社交的人,从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

很多人年轻时,总喜欢给圈子做加法,热衷于结交各种人脉。

等后来回过头看才发现,大多数的社交都是无用的。

博主 @何笑笑 曾在视频中说,从他记事起,就发现父亲没多少朋友。

每次聚会喝酒聊天,出去钓鱼,都是三位面熟的叔叔。

他很不理解,总觉得父亲的圈子太窄,生活没什么意思。

直到一年春节,母亲告知了他真相。

原来父亲年轻时,也很喜欢交朋结友。

谁料博主出生后得了一场大病,急需用钱。

父亲赶忙向朋友们筹钱,结果借了一圈,那些人纷纷推脱。

多亏那三位叔叔伸出援手,这才凑够了看病钱。

父亲终于明白:虚情假意的朋友,都是无用的。

从那时起,一切不必要的应酬与酒局,父亲一律拒绝。

有闲的时候,他也只和为数不多的要好朋友来往。

正是简简单单的社交,让他们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好。

作家雪小禅说: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经营圈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再维系着泛泛之交。

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留给那为数不多的三两好友。

一个人的通透,总是从精简圈子,回归自我开始的。


04

数字极简,是一种自律


阿里研究院曾提出过一个概念:“信息过载”。

人一生中大脑能处理的信息大约是173GB,而我们现在每天接收的信息总量,已经超过5GB。

只需一个多月,我们的大脑就会进入超负荷处理信息的状态。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数字时代产生的垃圾。

就比如:刷不完的朋友圈,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投你所好的短视频……

它们只会让你沉迷于多巴胺之中,懒于思考,直至拖垮你的人生。

作家常先,曾多次尝试写作,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不是他文笔不好,而是因为他每次写作时,都忍不住玩手机。

一会儿刷短视频,一会儿看看热搜,半天过去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后来,他特意给书房的门配了一把锁。

每当他走进书房,就会让家人把门锁上。

狭隘封闭的书房里,没有香烟,没有手机。

唯一的电子设备,是用来打字的电脑,而且还没有上网功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