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一语山系列对谈 | 沈语冰×杨振宇×芬雷:被思考与被书写的他者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2-23 18: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LEAP一语山系列对谈

被思考与被书写的他者

对谈嘉宾

沈语冰、杨振宇、芬雷

对谈主持

贺婧

时间

2017年2月25日(周六)

14:00-16:0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

贡布里希-高居翰纪念图书馆

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往往容易忽略的是,翻译本身也是一种写作(创作),尽管它不是起始于纯然的空白之上。正如布朗肖所言,译者实际上也是一种原初文本的写作者,而他的写作恰恰始于他所宣称的缺乏原初性的那个地方。如果说「翻译」即是一种对他者的倾听,这种倾听就不仅仅是某种传递或转述,而更多成为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赖以展开的介质。无论之于词句、媒介还是观念,所「译」都是一种所「达」,它作用于思维和文本的形成之中,达成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越渡。

继「LEAP一语山系列」的首期对话「言语的复像」之后,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与教授 沈语冰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与教授 杨振宇 ,以及青年学术团体「泼先生」的发起人之一 芬雷 ,由《艺术界》中法文特刊主编 贺婧 主持,就作为一种写作/创作行为的「翻译」展开一场深入的对话。

本次对话由《艺术界》杂志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



对谈嘉宾及主持简介



沈语冰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并获教育部二等奖。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12部,其中《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最终提名奖。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杨振宇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史学史与视觉文化方面的拓展性研究,关注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史的写作与观念。发表有相关主题论文、译文、译著多种,主编有「艺术世界」译丛等。参与组织「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和「潘天寿纪念讲座」等重大学术项目。2008年,主持创建「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高端学术论坛。2014年开始,主持「自然之名:风景画与山水画学术考察」,举行系列展览与研究活动。


芬雷

泼先生发起人之一,「记述电影」联合发起人。泼先生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青年学术团体,致力于歧异情境中的写作实践、学术思考和艺术行动。




贺婧

长期工作、生活于北京的策展人和艺术评论者;现任《艺术界》杂志国际版副主编以及《艺术界》中法文特刊主编,长期致力于当代图像在知识与观念领域的讨论与美学研究。




「一语山」是《艺术界》2016年中法文特刊的专题,它借典法国诗人马拉美对于「译」之艺术的论述,意在探讨广义的「翻译」行为在美学和文化研究层面上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照。


「LEAP一语山系列」对谈将围绕上述思考、研究和讨论的轴心,邀请《艺术界》中法文特刊的重要作者和相关领域的创作者与研究者,一同展开这一议题在刊物内容之外更为广泛的论述和探讨。





来源| 艺术界LEAP

编辑|廖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