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雪球花甲老头
”→点击右上角“...”→设为
星标
⭐
留言请发消息
曾经,我想过作为父母,能够给子女什么可以传承的东西,后来我想到了四点。
1、一份家业,足以让子女无忧余生的物质层面的生活。
2、一份智慧,比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不可否认很多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3、一个技能,很多父母都是手艺人,不少才艺都是代代相传的,这一点也是可以传承的。
4、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美满的童年,一份血浓于水的感情。
从我们那个年代来说,这四点其实都很奢侈,可遇不可求的。
大家想一想,那时候基本都是一穷二白,别说家业,能糊口都难。一份智慧,老一辈人虽然辛苦,但是不识字的人大有人在,能给孩子讲些道理的都不多,都是一笔糊涂账,不少都是一个方法,那就是揍。
说句不好听的,很多年前的农村充斥着戾气和愚昧,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技能这个事儿,种地算么?在很多年前,木匠,瓦匠,这些都需要拜师学艺,不是谁都能学的,就算瓦匠是个技术活,后面的孩子也没谁一辈子靠这个了,那个年代技术活不多,也没听我们父辈那一代谁会编程,开汽车的都没几个,赶驴车的倒是会。
最后我想说,那个年代,父母能给孩子的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一个让大家觉得有感情有温度的家庭,这个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年代都不过时。
我很庆幸,虽然生在农村家境贫穷,但是父母能给我一个安宁的环境,他们也不吵架,对我来说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让我能去琢磨喜欢的事情,以前村里有些发小,他们小小年纪天天忙活给父母劝架。
当然, 第二条我觉得父母也给传递了一些,虽然不是什么智慧的文化典籍,但是很好的三观。
其实,能遇到一个感情深厚,和气温暖的家庭,在我那个年代,感觉概率是百分之一,所以这个角度去看,我肯定是幸运的。
30年-40年左右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成为父母,很多都是对子女的打骂,夫妻之间的畸形不平等的地位,那可是一百年前的人啊。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开始注重温暖,注重情感价值,考虑子女的感受,做父母也不是那种老传统,第四种传承也是越发多了起来。
聊这个,是因为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他今年四十岁了,他觉得我应该是懂他的,他说给我写这封留言,中间都忍不住流泪好几次,40岁的人了,我能理解他。
而这种情况,绝不是少数,我都遇到过好几个类似的读者了。
他说:“寿老,不瞒您说,以我的智商和学习成绩,是能考上清北复交的,当年我们高中每年都有十几个考上清北,我一模还在年级前十。我遇到了一个让我躲不开的混球,那就是我的父亲,我敢和您留言,是觉得您能懂我,其他身边的人都道德绑架我,说天下只有不是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父母,这种话压得我喘不过气。我从出生就在一个家暴的环境,我父亲有妄想症,觉得我母亲出轨,母亲跟邻居男的说话,晚上都是一顿暴打,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住农村的土炕,那时候就是点蜡或者煤油灯,家里有个灯泡还挂在了外屋。半夜我被叫声惊醒了,我躲在大厚被子里,露出一个缝儿看,窗外的月光洒在我们家的破屋子里,我看到我母亲一丝不挂,跪在地上,我父亲用笤帚抽她,一会用手抽嘴巴,一会用其他东西。吓得我不敢出声,那时候我只有五六岁吧,我母亲说为了我不离婚,我就在这种家庭长大,我从不靠家里,自理能力很强,后来住校了,也省去了很多烦恼,高考那几天,我考完两科就听说我妈进医院了,又是被那个混球给打的,我后来在考场上的手都发抖,严重影响了后面考试的发挥,我那一次考试严重失常,但最终也考上了一个211。后面的路,不和您赘述了,我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都是靠自己,没有靠家里一分钱,现在我们两口子也算是小康生活,都是工薪阶层,我老婆是博士,她是我高中同学,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我们俩这个年纪也算稳步发展吧。但是,我无法释怀和我父亲的隔阂,他现在这个年纪了,还是没有任何一丝改变。那一举一动简直了,他不仅家暴,还爱吹牛,爱撒谎,爱勾搭小姑娘老妇女,当初给一家店铺的女员工讲性知识,被人打了,我都害臊。他从不学习,从不读书,从不进步,每天牛哄哄的,一分钱也不赚,老家的人要不看在我考上大学,没人看得上他,但他还觉得这都是他自己的功劳,每次回家老远都听到他吹牛的声音,一无是处四个字,都是抬举他了,简直是恶贯满盈,但是家里亲戚朋友都同情我,但是无法理解我,他们总说,他再不对,那是你爸爸,寿老,我现在左腿上的烫伤,就是他一脚给我踹到炉子上烫伤的,都没去医院,后来留了很大一块疤,我老婆第一次看到都哭了。”
这封留言很长,我能理解他为什么四十岁的人,还会哭,那种伤其实是彻骨的寒冷,而且是无法改变的,童年经历无法改变,这种关系无法改变,眼前这个人无法改变。
我给他的回复是:“一声叹息,理解,懂得,但只能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了解他人,适应他人。”
人永远改变不了任何人,除了自己,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改变自己,只是想改变他人,这也是痛苦的根源。
这个读者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去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看法,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然后他已经了解了他父亲的为人,以现在这个情况去看,只能适应,而远离也是适应的一种,肉体上一定要远离,这是最好的方法。
注意,远离,也是适应的方法之一,就好像你遇到一个酒鬼,怎么去适应呢?就是离他远点,而不是给他讲道理,让他下次别喝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考试的,每个人的题目是不同的,有些人的难题在于子女,有的难题在于原生家庭。
反正,我觉得放弃改变他人的念头,就会轻松很多,这是我的经验,即使这个人是家人,如果他并不是一路人,也要放弃改变他们。
然后就是肉体上的远离,很多矛盾都是因为说话,离远一点,是最好的方式。
人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好就行了,遇到合得来的人,多接触接触,多相处相处,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有一个方法很好判断,就是你和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房子,一次旅行,都要用心感受一下,如果能让你内心是积极开心的,那这就是一件对的事情,对的人,对的房子,对的行程。
如果,是让你感觉不太舒服,你就要远离,千万不要有改变对方的想法。
这种感觉,就是人最重要的第六感,很适合每个人自身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遇良人,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让自己变好,让自己遇到良人,也成为身边人的良人。
还有,很多时候,确实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本文收录于:
《我对江湖的一些看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