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投智美丽乡村建设
做有品位的创意和设计
m.shsee.com
熟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朋友们一定明白:发展乡村旅游,土地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土地的流转获取、土地性质的确定,还有自己利用土地的权限等等。
在很多人看来,发展旅游只有100多亩地的体量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
首先,这种观念是不对的。100多亩的体量对于做传统型观光景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想要大兴土木,建造高楼大厦,想打着旅游的幌子发展地产的人来说也是不够的。
其次,我们需要界定这100多亩土地的性质。明确建设用地、基本农田、普通农田、林地、水域等所占的比例。如果有上百亩的建设用地可用,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是足够的。
那么,对于100多亩的旅游项目如何做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呢?
大景观对于大多数的小型项目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走小而精的道路。小而精需要做出特色,需要做出品质。其实,规模相对小的项目是容易做出特色的,而且特色也很容易显现或被有可察觉。可以做农业化或乡村化的休闲景观如:艺术稻田、小型景观花海、建筑外立面的乡野化改造等,也可以做一些具有创意性的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如:耕田、采摘、种植、认养、织布、磨豆腐、炼铁等等,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游客是极具吸引力的。同时,要提升旅游品质,要完善项目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等。
大众旅游休闲时代,游客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览。因此需要依据项目地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文化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康养、运动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多功能的休闲度假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不仅要满足游客白天的旅游需求,更要通过夜间项目的策划,夜间景观的打造拉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提升景区收益。
一个景区没有文化是没有灵魂和底蕴的,不能实现长远发展。乡村地区的农耕文化、特色民俗或民族文化、乡约习俗、饮食着装等对于外地游客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因此需要植入相关文化,通过文化展示、参与体验、科普研学等方式更好的将其与旅游相关项目结合,形成独特品牌特色,塑造景区灵魂。
对于景区发展来说,创意性的项目策划和打造至关重要,但是景区运营推广、宣传营销同样至关重要。处在“酒香也怕巷子深”时代,我们需要制定完善的营销体系,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或营销团队,扩展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和营销平台如:微信、头条、百家号、知乎等自媒体营销,景区网站的建立完善,网络直播的引入,多渠道广告植入等。而在景区宣传方面火爆的节庆活动对景区品牌的宣传推广,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游客量增加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需要策划具有项目地特色的节庆活动,使景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庆”。
【往期推荐阅读
】
最新研究: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四:3点共性经验分享,6大共性问题探讨!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三: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安吉、永嘉、高淳、江宁模式,特点解读!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二:国内成功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北戴河模式,值得借鉴!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一:两张图带你看明白美丽乡村为何而来?核心问题经验总结!
● 都市人的出游必选之一——古镇项目:怎样打造有韵味的古镇模式?
● 休闲农庄如何通过“主题化”提升,抓住盈利点(附案例)
● 当电商大佬转向农旅:刘强东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荷花村”如何规划?优劣分析,见仁见智
山合水易案例:
● 特色小镇
·
山合水易案例集锦
●
【案例】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
●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蓝调国际庄园:一般农业到市级示范园区精品庄园的蜕变
●
【案例】江西省吉安市三角梅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业遇上文化创意的精彩
●【案例】新疆察布查尔“伊南苑”国际湿地养老养生度假区
●【案例】江西农林休闲旅游综合体设计
●
【案例】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案例】北京蓝调国际庄园规划
● 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两次报道我院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项目
经验借鉴:
●
十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解析,九省份经验都在这里!
●
案例解读 | 莫干山特色小镇规划详解
●
案例解读 | 如何成为“美丽乡村”标杆?绝对不能走形象工程!
●
国土住建部为“共享度假”放大招!未来的共享农庄什么样?
●
“田园综合体”6大落地项目“样板间案例”总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