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美城镇
华易研究院立足“智慧社会,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秉承“创新、发展、智能、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构建中国智美城镇建设与运营生态圈——战略合作伙伴联盟体,主营业务涵盖新型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和产业新区三大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人死了还要被吸血,活该被封! ·  昨天  
煮娱星球  ·  哈?!他俩这是要分手啊...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美城镇

【行业分享】宜昌“数公基”平台搭建完成——万物赋码让城市治理更智能

智美城镇  · 公众号  ·  · 2024-04-30 17:42

正文

NEWS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唯一标识,各政务部门可清晰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对象的数量、位置,推动城市设施责任主体的明确,基于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数据的记录、共享和交换,实现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更加高效的共享、关联和应用。


“数公基”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正深刻影响宜昌的城市治理模式。作为宜昌“数公基”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吉奥时空以时空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不仅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还负责构建设施实体间的关系并进行运营管理。当设施发生变更时,系统能够及时通知所有相关管理部门,并促使相关单位进行协同响应,共同推进新业务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4月17日,在兴山县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操作人员正在查看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备运行情况。

4月12日,三峡大数据中心一楼展厅,宜昌城区324平方公里区域微缩图,地形地貌、河流、建筑物、城市道路等跃然屏上。


2022年10月,宜昌被列为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2023年12月,宜昌“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一期)”项目通过验收,12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作为全省首批3个试点城市之一,宜昌已完成数据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建成编码赋码系统,上图实体对象实现100%赋码。


目前,该平台基础数据已经达86亿条,每天有36个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流动超过350万条。



1

107类实体对象编码落图  连井盖和垃圾桶都有“身份证”

当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城市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峡大数据中心主任陈登宏介绍,万物基于数字“身份证”,一旦发现天然气、水管等管道有破损或者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市民扫描上报,通过“身份证”提供的标准地址快速定位,可提高出警效率;管线公司能够根据“身份证”实时追踪管线状态,了解维修历史、检修记录等信息,及时派遣维护人员维护、检修。周边行人也能通过城市生活App,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反映。


大数据是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去年起,按照“优先城市安全、突出社会治理、注重民生服务、兼顾产业发展”的思路,宜昌城区对107类实体进行编码赋码落图。


全域地形地貌、建筑物和构筑物白模、行政区划、城市道路、水域河流五大类数据,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平台可见的均有各自的“身份证”编码。


点击鼠标,视角放大至宜昌市西陵区锦绣社区,随意点击一个窗户,房屋地址精确至门牌号,户主身份信息、家庭成员乃至常住人口都一一显示。


工作人员介绍,107类实体身份编码共有21位,前6位代表行政地址,中间6位代表分类,后6位则是编号。不仅具有唯一性,而且统一标准,打破了“千行百业,行行赋码,层层加码”带来的信息壁垒。未来,宜昌城市街道任何基础建筑实体,小到一盏路灯、一个井盖、一根充电桩、哪怕一个垃圾桶,都会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目前,宜昌中心城区324平方公里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数据已全量编码上图,8个县市和夷陵区总体完成80%左右,计划6月底前全面完成市县基础平台建设。

2

万物互联让城市治理更智能 AI监控预警掐灭危化监管盲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煮娱星球  ·  人死了还要被吸血,活该被封!
昨天
煮娱星球  ·  哈?!他俩这是要分手啊...
3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4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4 天前
互联网分析沙龙  ·  为什么产品经理要背KPI?
8 年前
糗事百科  ·  今天全宇宙最糗的10大糗图
8 年前
子悠财记  ·  再见,余额宝!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