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小米手机的畅销,还是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背后都有着数量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身影。换句话说,小米既然吃到了年轻用户群体的红利,也必须承担年轻用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良言论是如此,激烈驾驶所导致的高事故率也是如此。
关于粉丝群体的“招黑”问题,其实在很多明星或者品牌上都会存在,越高的咖位,问题也越是突出,毕竟粉丝群体越庞大,良莠不齐的现象也会越明显。
言论本应自由,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在汽车行业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粉丝一味的夸赞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极易造成对小米的“捧杀”。例如此前有媒体或KOL对小米汽车提出客观的批评建议时,会遭到部分“米粉”盲目地反驳甚至人身攻击,长此以往并不是件好事情,小米可能将失去听取真实用户声音和改进产品服务的机会。
雷军曾在2025跨年夜直播中曾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小米,尊重产业规律,估计也有着对“米粉”的潜在期望。
另一方面,近期小米汽车的事故之所以频频曝出,也来自于大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正如公众人物需要更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样,一个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几年前的特斯拉也经历过与小米汽车一样的局面,因为事故频发受到广泛关注。据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安全报告显示,开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特斯拉车辆,碰撞事故率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2023年1月至10月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特斯拉每百万辆起火率为5.15辆,低于比亚迪、广汽和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