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普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曾遇到一例此类复杂病例,本文与各位同道分享及探讨肝癌伴背部脓肿这一病例的
诊疗情况
。
基本情况:
患者 男 50 岁
主 诉:
反复腹部不适 2 周。
现病史:
2 周前诱因不明出现腹部不适,平躺后加重,伴腹痛,无发热、寒战,无腹痛,无恶心、呕吐。遂于当地门诊部查腹部彩超示:肝内巨大占位性病变(部分破裂),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拟 「 肝占位(性质待查)」 收住院。近 4 月来体重下降 20 kg。
辅助检查:
肝功:TP 89.2 g/L,GLB 53.4 g/L, ALT 46 U/L,GGT 136U/L,A/G 0.7,胆碱酯酶 61 mg/L。
[2021-11-10] 上腹部增强 CT 示:肝右叶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 Ca 并肝内多发子灶形成,伴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右肾受侵待排,肝右叶下段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少量积液。建议 MRI 进一步检查。
初步诊断:
1. 肝恶性肿瘤 (肝内多发子灶形成伴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 胆囊结石 4. 糖尿病
主要治疗:
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 1# bid;阿格列汀片 1# qd。规律口服丙酚替诺福韦 1# qd 抗 HBV。
间隔 1 个月行
TACE 术,共 3 次
,并予 「 信迪利单抗 q3w」 免疫治疗,期间序贯予 「 仑伐替尼 」 靶向治疗。
5 个疗程后复查:
上腹部增强 MRI:对比前片:1. 综合治疗后肝右叶巨大肝癌灶及肝内多发子灶,
较前变化不明显
。2. 肝周少量积液;右侧后腹壁皮下软组织水肿较前吸收。
11 个疗程后复查:
上腹部增强 CT 示:对比前片:1. 综合治疗后肝右叶巨大癌灶及肝内多发子灶大部分变化不明显,
部分病灶略缩小
;
右叶巨大癌灶侵及邻近右侧后腹壁软组织,范围较前扩大
;2.
升结肠壁增厚
;请结合临床随访。
行超声引导下右侧腰背部低回声团块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示:送检组织为炎性肉芽组织及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局部呈化脓性炎,并见灶性坏死。未见明确肿瘤组织。免疫组化:CK(-), CK7(-), CK8(-), CD68(散在+), CD31(血管及部分炎细胞+), CD34(血管+)。
继续予
第 12 疗程
,
10 天后
患者出现右腰背疼痛,伴局部红肿。
结合 CT 所示,考虑
右侧腰背部脓肿
诊断明确,系肝内肿瘤坏死破溃所致,予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及皮下脓肿置管引流,治疗上予以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20 天后
右侧腰背部脓肿未见明显好转并破溃,遂转骨科行右侧腰背部脓肿清创术。
探查脓腔:向上至第 12 肋骨下缘,向下至臀大肌上缘,向内跨过脊柱中线约 3 cm,向外跨过腋中线 1 cm 低层至腰大肌表面,总面积约 20 cm×25 cm;脓腔右上份可见一向腹腔延伸的窦道,大小约 2 cm×3 cm,考虑窦道与肝脏相通。
刮勺清除软组织表面附着的脓苔,切除肉眼可见的坏死的软组织及肌肉组织,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肉眼可见范围内创面基本干净后,丝线缝合关闭窦道。放置 2 条引流管,其中一条置于窦道内,一条置于脓腔底部,并负压引流。
糖尿病治疗
由:「 二甲双胍 1 片/次,2 次/日;口服阿格列汀片 1# qd」 方案经内分泌科指导后更改为 「 口服利格列汀 + 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
因脓肿迁延不愈,根据病情评估情况,
患者及家属要求暂停系统抗肿瘤治疗
。
3 个月后复查:
上腹部增强 MRI:1. 腹腔内肝与右肾之间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
转移瘤并感染可能性大
;2. 肝右叶巨块肝癌灶及肝内多发子灶,
较前进展
。
考虑肝内外肿瘤较前进展,遂
第 4 次 TACE 术
,继续
第 13 疗程
予 「 信迪利单抗 q3w」 抗肿瘤治疗。
治疗
10 天后
患者再次出现右腰背疼痛,局部红肿,伴少量恶臭脓液渗出。
转骨科行 「 右腰背部脓肿清创术+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
VSD 术后 2 周
,脓肿进展,撤除 VSD 引流后见粪便经窦道流出,考虑结肠肝曲受肝癌侵蚀破溃。
转我科进一步治疗,予脓肿清创等处理后,建议行肠造瘘术,患者及家属拒绝,遂予我科自制双套管冲洗装置持续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右侧腰背部切口较前明显好转。
引流 2 周
后,继续
第 14 疗程
「 信迪利单抗 q3w」 方案抗肿瘤免疫治疗,现患者右侧腰背部引流通畅,窦道局限,生命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可。
1 个月后复查:
上腹部增强 CT 示:肝右叶癌灶与邻近升结肠肠管相通,周围
积气、积液较前吸收好转
;邻近右侧背侧肌内、后腹壁及臀部皮下软组织内考虑感染伴局部坏死积气,
较前吸收
,右侧腹壁、腰背部及臀部皮下软组织肿胀
较前好转
;建议复查。
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行
第 5 次 TACE 术
,予
第 15 疗程
「 信迪利单抗 q3w」 抗肿瘤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