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因为没有更多的素材,所以只能从一些较为常见的原因说起。
孩子爱说“不”,与孩子日益谋求的独立感有较大的关系
,因为通过说“不”,孩子能够寻找到一种作决定的感觉,而平时“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而且当孩子发现每次说“不”的时候,家长都是一脸纠结,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如果是这原因,那么不妨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当然选择项还是由家长来设定。
例如关于“饿不饿”事件,可以尝试这样说:“如果你现在饿了,那么我们马上就开饭,如果还不饿,那么我们在15分钟后开饭。”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可以这样说“电影一个小时后就要开始了,如果你现在还不吃饭的话,可能会迟到噢。你准备怎么做?”这些话语模式,让我们跳出“不”字句,而是
让孩子直接思考“我该采用何种行为
,相应会有怎样的结果。”
这比纠结“不”更有价值。
另外,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日常我们是否过于强势,一般而言
强势的家长可能造成两类孩子,一种是唯唯诺诺、缺乏主见,而另一种则恰好相反,他通过不断否定家长来凸现自己的存在感
。
如果是这类原因,那么家长应该
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合理选择,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于孩子。
当然还有第三种原因,也会让孩子总爱说不,那就是对孩子
缺乏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做事无边界、行为无底线,形成娇宠、任性的特点,这样的孩子也是很喜欢说“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
家长应该加强规则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划出底线,在与孩子协商后,确定条款较少、操作明晰的惩罚性规则,以减少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不”的情况。
不过,不管怎样应对孩子的“不”,家长所有的教育行为都
应避免空洞的说教、纯粹的威权压服、不教而诛
,否则可能事与愿违,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