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追寻引力波的踪迹。终于在2015年底,LIGO团队利用激光干涉首次成功探测到两个黑洞融合时产生的引力波。
这无疑是物理学的重大进步,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同时也为今后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让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步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 10月4日北京时间17点 45分许,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因研发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荣获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
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
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
Jacques Dubochet, 1942年生于瑞士,1973年博士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学荣誉教授。Dubochet 博士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冻制样技术制作不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随着冷台技术的开发,冷冻电镜技术正式推广开来。
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
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因发明单粒子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闻名,此外他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弗兰克2006年入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两院院士。2014年获得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975年,他与Nigel Unwin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膜蛋白、细菌视紫红质,并由此揭示出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构,可以发生α-螺旋。近年来,亨德森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上,即用冷冻电镜确定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模型。
理查德·亨德森、约阿基姆·弗兰克和雅克·迪波什在研发冷冻电镜上做出的贡献不仅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也提高了成像质量,将生物化学带向了一个新的纪元。
人类对复杂事务的理解往往建立在对其图像的了解之上,在冷冻电镜技术问世之前,可用的技术很难帮助研究者获得生命体内分子零件的图像。现在,研究者可以将正在活动的生物分子冷冻起来,将从前无法看到的生命过程视象化,这对理解生命的化学原理及研发药物都至关重要。
从前,人们认为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只适用于对无生命的物质进行拍照,因为强大的电子束会破坏生物体中的生命物质,但在1990年,理查德·亨德森成功应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了一张原子级分辨率的蛋白图像;而约阿基姆·弗兰克在1975年到1986年间开发出了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电子显微镜模糊的二维图像转化成清晰的三维结构图像。
雅克·迪波什则解决了电子显微镜技术中水的问题,液态水可以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管中蒸发,从而破坏生物分子,在1980年代早期,迪波什成功将水玻璃态化,他将水快速冷却,保护了生物分子在电子显微镜成像过程中的自然形态。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奠定了冷冻电镜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2013年,研究者终于获得了理想的原子级别成像。现在,他们可以采用常规的流程制作生物化学分子的三维图像,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获得了各种重要蛋白的三维结构图像,生物化学正在享受其井喷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北京时间10月5日19时,万众瞩目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获奖者为石黑一雄,以表彰他“在充满情感力量的小说中,揭示了存在于虚幻感中的深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
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一起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石黑一雄所处的特殊文化背景。他生于日本,从小生长于英国,受到了英国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熏陶。他已经渐渐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年轻一代作家”的一员。英帝国的日渐衰落以及世界文学写作焦点的转移让他陷入了沉沉的自卑中,而其中的核心要素是他个人的无根情结。事实上,石黑一雄对于现代日本几乎一无所知。他脑海中的日本印象一直都是根据童年记忆进行建构的,然而现实中的日本却在急速地发展着。这种生活在中西方文化夹缝中的状况让石黑一雄陷入了边缘化的文化身份状态,他既无法从日本找到自己的文化落脚点,也不能在英国觅得自己的文化身份。这对他的文学及文学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关注特定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试图探讨变革中人们内心的感受。
“记忆”是贯穿在石黑一雄创作始终的主题,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讲述了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浮世画家》则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长日将尽》发生的背景是战后的英格兰,听年迈的英国管家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无法安慰》讲的是在一个不知名的欧洲小镇,一名钢琴家如何挣扎着按照计划去演出的故事;《我辈孤雏》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讲述一名私人侦探调查寻找失踪了的父母的故事;《别让我走》涉及的主题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前几部小说都是聚焦于个体记忆,而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与第一次将写作的主题设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的问题之上,那些淡然简朴,貌似单调的文字下,深埋着一系列思考。
石黑一雄最初的小说均以第一人称写作,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压抑、自欺与不安,双重叙事策略起到了解构叙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而在《被埋葬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努力想要跳出以个体经验来影射历史的写作框架。尽管这可能会使人物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相对弱化,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的并置、多重空间共存的叙事不着痕迹地缓解了读者焦虑的推理,中世纪古老简洁的叙述语言营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意蕴。
1983年,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出版,讲述在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同年,石黑一雄获得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并被英国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评选为英国最优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
1986年,《浮世画家》出版,这部小说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同年获得惠特布莱德奖,并第一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1989年,石黑一雄以《长日将尽》(《长日留痕》)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享有盛誉的“布克奖”。
1995年,石黑一雄出版《无可慰藉》,书写主人公追随一位知名钢琴家在欧洲小镇进行演出的诡谲经历。同年获得契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以及大英帝国勋章。
1998年,石黑一雄获得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
2000年,石黑一雄出版《我辈孤雏》(《上海孤儿》),讲述一名英国侦探调查在上海度过的童年时期发生的一场疑案的故事,获得布克奖提名。
2005年,石黑一雄出版了《别让我走》,将叙述背景设置在1990年代的英国,聚焦一个培养克隆人的教育机构,讲述少男少女追寻身世之谜的故事,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2009年,石黑一雄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小夜曲》,其中的五个故事都以音乐勾连。
2015年,石黑一雄出版了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贝丽特·赖斯-安德森宣读授奖声明。
▲2017年10月6日,非政府组织(NGO)“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获得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因其努力争取消除核武器获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6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表彰该组织致力于普及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相关知识以及争取彻底消除核武器的努力。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贝丽特·赖斯-安德森在宣读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时说,国际社会已通过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禁止使用地雷、集束炸弹以及生物和化学武器,但对于破坏力更强的核武器仍没有类似限制。“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的努力有助于填补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赖斯-安德森指出,“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一直致力于推动各国在禁止使用乃至销毁核武器方面进行合作。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也是为了呼吁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就消除核武器进一步展开谈判。
诺贝尔和平奖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颁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得主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
■背景资料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于2007年在维也纳成立,是一个由多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联盟,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并且从该地协调和管理各地的活动。
该组织旨在激发公众及政府支持,去核查和制定一些禁止和消除核武器的条约。法新社称,在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爆发期间,该组织为消除核武器付出了长达10年的努力。
经济学奖: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9日11时45分揭晓(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
一手升学资讯,海量真题资料!
名师公益讲座,扫我即刻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