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29+9!中方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  14 小时前  
新华社  ·  价值达6000亿元!万古金矿田有新发现 ·  17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明天开幕!先睹为快→ ·  昨天  
新华社  ·  6户中央企业12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昨天  
新华社  ·  今晚,国足再战日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职场重返校园,间隔年是逃难所还是加油站?|毕业1年记⑩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11 23:33

正文



赵杰如愿踏上前往匈牙利的航班,飞离故土,跟自己两年的职场生涯告别。匈牙利两年,赵杰摆脱社会人的焦虑,重新挂上学生证,享受欧洲的轻慢时光。

 文|殷盛琳 


「不知道路在何方,能走下去的都叫路。」回望刚毕业时的状态,赵杰在匈牙利的午后语气慵懒。

毕业一年之后,奔忙在大上海和小格子间的赵杰,仍然不知道「路在哪里?」她报了雅思班,开始准备蓄谋已久的「间隔年」。


  毕业即入职,没有面试

2013年6月,赵杰从中国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直接入职上海一家公司,成为一名新手设计师。与大多数毕业生的曲折求职不同,赵杰「感觉自己蛮幸运」。

她在大三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入职公司的设计师们正好是那次比赛的评委。Workshop中自己表现不错,跟各位老师在比赛期间共处了十几天,也算彼此了解。毕业后赵杰直接将简历投给了其中一位老师,顺利过关入职,连面试的流程都没走。

「那时候我还很小,想不了那么多,每天都活在当下」。

毕业时赵杰刚满22岁,在上海那家20多人的小公司画图、打板、递东西,跟着老板接的项目走流程,每到项目截止日的前一周,她就跟着在公司加班熬夜,通宵也是常有的事。

深夜的上海依然灯火通明,仿佛永远没有疲累的时候。

赵杰走出公司大门,挪动脚步步行十几分钟,回到自己蜗居在此地的小房间——20平方米,一张床,一间厕所,一个衣柜,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空间。

租住的房子并不是独立单间。房东将整个房子隔断为三间,赵杰租用的是其中一间。而使用其他空间的邻居,全部是异性。

而每月2500元的房租,是赵杰全部收入的一半。

初涉江湖的小姑娘不屑于顾及柴米油盐,入眼的都是美好。「那时候觉得还挺满意的,好朋友毕业之后也留在了上海,我自己又可以赚钱养自己,花销根据收入安排,也没什么拮据的感觉。」赵杰偶尔会在下班后或周末空闲,约上同在上海工作的闺蜜一起逛街、看电影、聚餐,吵闹着吐槽自己工作中的奇葩事,「好像什么不开心都能很快过去」。

如果非要讲出校园与进入社会的明显不同,赵杰说,她在毕业后独处的时间更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出去散步。」朋友们也都在毕业后有了自己不同的工作轨迹,不能像大学一样时时有人陪在自己身边。

赵杰说自己还算蛮享受一个人的自由时间,但她还是会将自己的空闲时间塞满:参加各种沙龙和活动。

「我不喜欢宅在家里,不是因为孤独,而是因为房间太小,而我太大,所以装不下」。


  职场两年,迷茫汹涌而来

忙碌又恣意的日子过了一年,初入职场的新鲜感褪去,赵杰窥探到内心的摇摆不定。「工作总是重复,感觉自己并没有多少进步」。

公司里,虽然并没有外界描述的那种复杂职场关系,但对于这家独立运营的小型设计公司来说,主创设计师承担重要的设计工作,像赵杰这样的职场新手,只能从最基本的画图、打杂开始做起,参与不了深度的内容。同在上海打拼的好友,也陆续离开上海,或者出国,或者另谋职位,熙熙攘攘的日子总归成了过去式。

而赵杰与几位相熟的同学从校园时代延续到到社会「江湖」的一个设计项目,也在毕业后的一年间「寿终正寝」。

项目的初衷是乡村改造。「大山里很多人都离开了,房子空下来,很多逐渐荒废」,赵杰与伙伴最初的设想是,将山里被闲置的房子改造成民宿,保护当地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项目吸引了几个有相同想法的伙伴一起运行,赵杰擅长景观设计,为当地设计旅游项目与景观改造,擅长技术的同学为当地农民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售卖农产品。

刚毕业的时候,大家还会在周末聚在一起画图、讨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自不同的工作时间与未来规划交织在一起,矛盾、焦虑开始频频出现。最终大家选择结束项目,将其移交给下一届学弟学妹继续操作。

项目的结束,某种意义上成为赵杰真正与大学时代切割的象征。「没心没肺」的日子过活到这儿,她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对未来并没有什么规划。

上海的璀璨灯火在急速行驶的车窗外促忽而过,「不知道路在哪儿」。

赵杰突然很后悔没有在大学的时候坚持一下,出国读书。当时她选中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同专业硕士项目,但按照要求必须通过GRE,「那个考试实在太难了」,赵杰最后选择了放弃。

工作一年之后,她报了雅思班,重新开始准备自己的硕士申请。当然,更准确地说,她在准备一段「蓄谋已久」的间隔年。


  匈牙利读研,蓄谋已久的间隔年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毕业工作前,不急于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打工换宿、做义工、游学的形式去经历跌跌撞撞,在旅途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清晰的人生方向。

2009年国内出版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首次将间隔年这个概念广泛介绍给国内年轻人。2009年末,豆瓣网友自发组成团队,建立了间隔年旅行网,希望能够填补国内间隔年文化的空白。

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践行这个概念,在毕业后踏上旅途,寻找自我。但火热的同时,「间隔年」的概念也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间隔年是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旅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我认知,有些年轻人参与其中只是为了逃避现实。

「跟家人说去读硕士他们会同意,如果直接告诉他们我要去GAP,他们肯定以为我是疯掉了。」赵杰在世界地图上挑挑捡捡,最终找到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国——匈牙利。「当时我选择匈牙利,一个是因为那里物价低,另一个就是正好处在欧洲中间位置,方便出去玩」。

2015年,赵杰如愿踏上前往匈牙利的航班,飞离故土,跟自己两年的职场生涯告别。

匈牙利两年,赵杰摆脱社会人的焦虑,重新挂上学生证,享受欧洲的轻慢时光。「除了完成学业必须的学分之外,其他是时间全都在路上」。

她以匈牙利为据点,沿路玩遍欧洲各国。「学生嘛,也没有什么时间的限制,也没有具体规划行程,走到哪是哪。大巴、火车,什么便宜坐什么」。在荷兰与郁金香合影,在布达佩斯看越剧,在克罗地亚的海边闲逛,参加各个地方的workshop......学生时代的未来看起来总是有无限可能性。

研究生毕业旅行,赵杰去了波兰、保加利亚、马其顿....沿途的风景与人情故事,她用脚步丈量。「出国这两年,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赵杰说,在国内的时候只是顺从大多数人的选择,升学、就业,从来没有真正叩问内心。

赵杰的家乡在杭州,父母一开始觉得她能找到自己的工作,独立养活自己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在电话里开始提出想让她回家工作的要求。「现在觉得回国工作和生活比较可怕的一点是,太多人会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什么才是好的」。

赵杰在匈牙利看了一周的国际泳联世锦赛,「你得第一才有人去看,第十名根本没人管,感觉他们好惨」,赵杰说自己不是那种追求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然而马上要回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林林总总的标准。

4年青春打马而过,距离那个22岁走出校门的的毕业生之间,已经相隔了2年的职场打拼、2年的匈牙利研究生生活,以及欧洲各国的迤逦风光、世态人情。

跨越山山水水,看过人情冷暖,赵杰说,如今的自己,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从事设计类工作,开一家餐厅,可以为很多人呈现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美食。

(受访者为LinkedIn用户,感谢LinkedIn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编辑|陈显玲、林欣煮、奎因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