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博财经
慧博投研资讯是国内领先的投资研究报告数据商,专注于挖掘整理海量的研究报告及研报数据!秉承“研究创造价值,智慧博弈财富”的核心理念,服务于国内外百万专业投资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笑话  ·  老爸已经找到消灭家里水果的方法了! ·  2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阿公好好哦!你怎么又说这话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博财经

高盛:大宗商品市场历史性逆转,中国不再是世界边际买家

慧博财经  · 公众号  ·  · 2021-06-04 09:03

正文

作 者 | 高盛
来 源 | 金融见闻录


导读


大宗商品(Commodities)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近期,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中国央行是否会干预人民币走向升值?本文将通过高盛的角度一探究竟。

正文


中国最近积极打击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甚至把央行的货币制度也包含进来,中国央行表示,人民币升值绝不是对爆炸性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应,这给全球通缩论者带来了新的支持,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可能即将结束。

对高盛极为看多大宗商品的团队来说,中国的干预对其论点造成了相当不愉快的打击,高盛大宗商品部门负责人Jeffrey Currie做出了回应,他起草了一份报告称,在中国对在岸投机发出警告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是一个“明显的买入机会”,因为“大宗商品看涨的论点既不是关于中国投机者,也不是关于中国需求增长”。

柯里表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在中国对在岸大宗商品投机发出警告后回落了3% 左右,但“石油、铜和大豆等关键大宗商品的基本面仍然是趋于紧张,大宗商品牛市仍然存在。”

正如一些人担心美联储已经失去对通胀的控制,许多人公开嘲笑美联储反复呼吁的通胀是“暂时的”,高盛做出了一个类似的大胆判断,即“中国已经失去了定价权”。

中国不再是大宗商品的中心。然而,将此次由中国主导的下跌视为买入机会的最关键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宗商品不再以中国为中心。DM需求复苏的速度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决定价格的边际买家,因为它被西方消费者挤出了市场。市场开始反映出这一点,因为铜价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制造业数据的推动,而不是中国制造业数据。

与2000年的牛市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角色逆转,当时中国的新兴需求挤出了美国的边际消费者,而中国现在是现有的消费者,就像当时的美国一样。如果这一关键假设得到证实,将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深远影响。


高盛报告认为:今天,一个类似的事件正在发生,但情况正好相反。

1)中国正在失去其衍生需求,因为经过两年的贸易战和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后暴露出脆弱的供应链开始转向本地化;
2)中国现在正专注于降低生产的环境成本;
3)不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向西方上升,随着全球自动化的激增,劳动力成本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在急剧下降。

此外,在经历了近20年的高投资和如今微薄的利润率之后,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利润率较低的中国下游大宗商品需求厂商开始抱怨投入成本的过度膨胀。就像2000年代的美国一样,这引发了中国监管机构的担忧。我们认为,这种下游需求的破坏并没有削弱牛市的力量,而是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劳动力的成本份额正在下降。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西方,但仍然远远低于西方。真正重要的是劳动力的成本份额,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全世界的成本都在下降。这不仅使得资本成本变得更加重要---- 西方的资本成本远低于中国---- 而且还增加了原材料在成本中所占份额的相关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