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三与西二
成为更好的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三与西二

【职问专栏】前四大人看四大:竞争激烈些,道路曲折些,但成长也更真实

东三与西二  · 知乎专栏  ·  · 2015-07-06 09: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一篇是应“职问”创始人Vincent的邀请而作,首发于职问公众号。
职问是一个职场领域有问必答+职业发展干货高能且独家的问答平台。

职问的微信公众号:zhiwen_15,欢迎关注。

过去的四大为什么具有吸引力?

在我们那个年代,有同学能通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面试是非常值得仰慕的一件事,就好像考上清华北大的高中生一定会在下一届学生中被当作神一般的存在。那个时候的安达信还没有倒掉,四大还是五大,在朱总理时代,央企海外上市需求和“双重审计”制度的利好因素使得当时的四大在国内急剧扩张。


五星级酒店、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按小时计算加班费,比其他企业高得多的工资、“永远用不完”的年假……这些可都不是处在艰难改制转型过程中的国企能比的。再加上力度超大的校园招聘会、“不论专业”的宣传和免费散发的校招纪念品,四大“高富帅”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就是那个时候,“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影帝影后”这些江湖上关于四大的传闻越来越多,但几乎所有的“加班苦加班累”、“压力大”、“拿健康换血汗钱”等等评价,都不否认 四大的待遇高,晋升相对公平,锻炼人 。因此大学毕业生挤破头都想去四大。


四大作为外资企业的典型代表,仍然有其内在的规律。进入国内的早期,政策利好,光靠金字招牌就有接不完的活儿,不用做市场跑销售,只需要大量招募能干活的新鲜血液。 那个年代的四大可以开出很高条件吸引最优秀的毕业生。 而且因为金字塔型结构上层人不多,晋升非常顺畅,老老实实做十年就能顺利升到合伙人,职业道路非常清晰。公司里有很多XX Baby都是一毕业就进来的(XX可以换做四大任何一家的名字,指一毕业就进了某一家四大从来没跳过槽的,例如EY baby、Deloitte baby等,不包括Angelababy……),企业文化也显得单纯可爱。每个人都是积极主动、热情阳光,没有什么勾心斗角,也没有必要担心害怕。遇到不幸患了重病,公司不但全额报销医药费,不上班照拿80%工资,还能和其他同事一样年年升级。



现在的四大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

变化始于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 其实本来不怎么影响国内经济,但因为国内的四大高层基本上都源于香港四大,因此当香港经济遭受重创后四大迅速调整了整个大中华地区的策略,开始强制休假、甚至降薪裁员了。这个时候对公司的不满开始出现,钱没有以往多,活儿还是要每年照做,但干活的人更少了,那么只能变相的或直接的无偿加班,一些资深合伙人也纷纷退休或离开公司,企业文化也开始发生变化。


现在国内的四大,市场虽然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CPA行业“做大做强”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审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审计业务的 利润率下降明显 。客户业务越来越大,审计工作越来越多,但审计费用却逐年减少。为了降低成本,就只能用新人来替换级别已经升上去的老同事。客户也会觉得为什么每年来审计的人都不一样,同样的内容刚刚给人讲清楚了,新来一个小朋友又得从头再讲一遍,每年都要重复介绍。


同时,四大培养的人才也纷纷流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对审计业务提出的要求和质疑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四大合伙人们也在积极想办法,扩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业务,避免过度依赖审计业务。 除了典型的鉴证类业务,还积极寻求发展咨询类业务 ,纷纷恢复咨询部门,普华收购博思、德勤收购Monitor就是证明。这种形势下,出现了 四个转变


  • 越来越强调深入理解客户

四大本身在制定审计方法时就特别强调“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要求了解客户的业务。因为有开拓咨询类业务的需求,四大要求员工更加深入的理解客户业务,了解客户管理所需,从单纯的会计准则专业人士变身为客户的专业伙伴,希望借此开拓更多管理咨询的机会。同时,这对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好处的。

  • 更加依赖审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四大近年来纷纷加强 投入升级自己的审计信息系统 ,要求严格按要求操作。本来就比国内事务所领先若干年的系统保证了审计的步骤、方法能够贯彻到每一名员工的每一个审计步骤。审计工作的个人风格会越来越少,操作步骤略微会繁杂些,但若了解了这套系统背后的逻辑,员工将对审计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


  • 员工开拓市场能力的要求

四大现在已经纷纷开始要求经理以上级别的同事 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 ,不仅能被动的参加投标,最好还要能够 主动 发现项目机会 。如果有机会能认识大企业的负责人,合伙人一定都会非常重视,尽快约见。一些部门还有参加市场活动的KPI要求,要求经理一年参加多少次行业会议、专题座谈或媒体宣传活动。


  • 越来越严格的项目考核和竞争上岗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四大也面临 一些项目 利润率过低 的问题,单个项目的成本利润考核开始摆上台面,利润率过低的项目难以抢到所需的优秀员工,甚至被推迟入场时间或者压根不会承接。四大也开始逐渐 压缩支出 ,比如一些项目开始不给报销打车费用,加班的小时数也要统筹安排填写。此外,员工晋级也是从以往的 资历变成“小黑会”评分 ,严格淘汰末位的员工,甚至一些公司和部门Senior升Manager时还需要做公开的竞选演讲。



这些变化并不是坏事,这说明神坛上的四大逐渐开始 回归真实, 简而言之就是以前只要进了“四大”,就可以“靠脸吃饭”,现在要开始靠 专业能力 吃饭(脸!还!在!),纵有一块“四大”的金字招牌也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得到客户和同行的认可。加入这样的四大, 竞争会激烈一些,道路会曲折一些,但个人成长也会更为实际 未来更能适应竞争。 有了这些认识,才能更清晰的认清楚四大能给你带来什么,而你又是否合适加入四大。


************以下是很硬很硬的硬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