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是中国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拥有广阔市场空间。
2023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连续两年稳定在40万亿大关附近,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30%,为工业软件提供良好发育土壤。据沙利文研究、罗克韦尔自动化微信公众号,中国2023年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足3000亿元,而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工业软件全球市占率仅为6.7%,与30%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相比有较大空间,中国工业软件占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例常年不足1%。
工业软件覆盖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企业运行全环节,用于支撑资源的泛在连接、智能且自动的高效配置。
据36Kr,工业软件产业链由上游软硬件设备、中游不同类型的工业软件、下游具体应用行业构成。按功能差异,业内普遍将其划分为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业嵌入式、协同集成五大类别。据最新的36氪《 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洞察报告》,2019年中国工业嵌入式软件国产化率达57.4%,研发设计国产化率仅为8.5%,经营管理国产化率达11.8%,生产制造国产化率达到17%。
经营管理:ERP、CRM、SRM、HRM等;
研发设计:CAD、CAE、CAM、EDA、PLM、PDM等;
生产制造:DCS、
SCADA
、PLC、MES、EMS等;
嵌入式软件:嵌入式OS、嵌入式应用软件、嵌入式支撑软件;
协同集成:办公软件、办公OA等。
按客户划分,工业软件的主要应用行业可分为离散型制造业和流程型制造业。
据36Kr,离散型制造业主要包括汽车、电子半导体、机械、航天航空,而流程型制造业则主要有能源、钢铁、石油石化、医药、冶金、电力、水泥、造纸等。离散型制造业是由设计驱动的,产品功能、性能、可制造性等主要在设计阶段确定或解决,因而对研发设计类软件存在较强依赖性。而流程型制造业生产过程流程长、工序多,设备繁多、工艺复杂、不确定性干扰因素较多、专业覆盖面广,研发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制造过程的有效管控,旨在保证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交货进度,新品种开发的需求相对较小,因而对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需求更大。
今年以来工业软件利好政策频发,重点行业、重点工业软件类型或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山东省等各地频发工业软件利好政策,集成电路半导体、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等多个重点行业工业软件或迎来加速发展机遇。据沙利文,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有望在2023-2027年未来保持超过工业软件市场整体复合增速(14%)的高增态势。
1.4 算力需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国产AI算力龙头有望崛起
需求端:2017-2020年正值国内云计算蓬勃发展阶段,云计算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浪潮信息、深信服、用友网络、广联达、宝信软件、恒生电子等聚焦于云计算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股价在此期间强势上涨。
当前国内处于AI快速发展阶段,算力建设成为国内新的重要内需。
根据IDC数据,国内智能算力规模正在高速增长。
2022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59.9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117.4EFLOPS(基于FP16计算)。2022-2027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3.9%。2022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54.5EFLOP5,预计到2027年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117.3EFLOPS(基于FP64计算)。2022-2027年期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政府:顶层定调强调AI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各地陆续发布算力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响应人工智能产业浪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算力建设方面,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陆续发布指导性文件,对当地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
运营商:陆续发布大额AI服务器采购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国产AI算力需求的确定性。
根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C114通信网公众号以及通信产业网,据中国移动2023年至2024年新型智算中心(试验网)采购项目、中国移动2024-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集采项目、中国联通2024年人工智能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以及中国电信AI算力服务器(2023-2024年)集中采购项目,三大运营商共有超1.7万台的AI服务器采购计划;根据上述四大招标项目已经公布的招标计划,截至2024年5月,AI服务器的采购规模已经达到300亿元。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经公布的AI服务器招标看,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已经成为招标主力。
1.5 投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改革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科技产业博弈的大趋势下,回顾计算机版块历史,涨幅前列的计算机公司主要聚焦在【科技内需】核心的两个方向:国内算力需求与自主可控。当前国内处于AI快速发展阶段,算力建设成为国内新的重要内需,考虑中美算力投资周期错位,国内算力建设或是最确定主线;同时在政策高度支持下,自主可控、国家安全成为科技产业的核心方向之一,看好需求侧、供给侧共同推动下信创行业迎来重要拐点,同时国企改革也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工业软件作为中国工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成为自主可控背景下的重要演绎方向。建议重点关注相关领域龙头:
自主可控:
寒武纪、中国软件、达梦数据、中国长城、软通动力、纳思达等企业。
国内算力需求:
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中国长城等国产AI服务器厂商以及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AI芯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