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诞生前,各国的“流通货币”以硬币居多。
直到现在,口袋里的“钢镚儿”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么,您知道它们是怎么诞生的吗?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硬币的制造方式比较原始,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锤子榔头敲”——
制造出来的硬币是这样的——
15世纪以后,螺旋压力机被发明出来,极大地提高了铸币的效率,使得浮雕更加精细和美观。
那时候制造出来的硬币是这样的——
到了现代机器铸币时代,整个硬币的铸造流程变得更加精细复杂,制作出来的硬币也更加精致——
虽然造币的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但几百年后的现在,其基本逻辑仍没有太大变化,那就是将图纹在金属上呈现出来。
从上图可以看到生产压铸流程的基本概况,实际的情况要更为复杂,主要流程有材质预备、坯饼处理、设计制模、压印等。
材质预备——
制造硬币可以采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比较常见且相对价格低廉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低面额硬币,而稀有金属如黄金、白银、铂则被用来铸造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的贵金属纪念币。
制造合金的具体过程:
1、将所选择的金属放在熔炉中熔成液态合金,浇入铸锭(槽)冷却或被压制成条片;
2、在液压车间对铸锭或较厚的条片进行数次滚压,使之成为厚度符合坯饼要求的条片;
3、将条片冲压成半成品的坯饼,并等待进一步加工处理。
坯饼处理——
从合金条片冲压下来的坯饼很粗糙,表面不光滑且四周有毛边,需要进一步精加工,经历
高温软化处理、
置入稀释的酸或肥皂溶液中清洗、
专门的机器设备对坯饼磨边、抛光后,才可以用来
压印硬币。
设计制模——
图案设计工作开始于艺术家的平面画稿,而使平面图案变成硬币上精美逼真的立体浮雕则需要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
1、雕刻师用油土将画稿上的平面图案通过三维立体表现出来,然后翻成石膏模或树脂模 ;
2、将石膏模或树脂模放入电解液中,经过电镀制成图案凸出的铜质模坯,也称铜型或母模 ;
3、通过雕刻机上触针和雕刻刀的同步划动而把母模上的立体图案按既定的比例缩刻复制到另一个金属模坯上,这就形成了原模,也称子模,其表面的浮雕效果与实际硬币的完全相同 ;
4、把原模淬火增加硬度后,在大吨位液压机上对另外的模坯进行反复冲压,形成图案下凹、具有镜面效果的工作模,然后再将工作模淬火提高硬度,以备压印时用。
压印——
以前的工作模可能只能压印几百枚硬币,而现在的工作模能够压印上百万枚硬币。现代的铸币机器是一种精确而高效的设备系统,集压印和自动传送为一体,以极快的速度连续把坯饼准确地放到压印位置并且冲压可以瞬间完成。
制作完成后,每个批次的硬币要全部进行检验。
检验完毕后造币厂生产的各种流通硬币、纪念币会送至中国人民银行,由央行统一发行,最后才能流通至您手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