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宁民防  ·  今天!长宁上空响彻防空警报试鸣声 ·  2 天前  
长宁民防  ·  今天!长宁上空响彻防空警报试鸣声 ·  2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太丢人!菲律宾9701号海警船驶离仙宾礁,船 ... ·  5 天前  
九龙微观  ·  卢卡申科警告:这意味着挑起“三战” ·  5 天前  
九龙微观  ·  台前高官:“台湾人不能当美国炮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荐读 | 进驻20年,驻香港部队官兵在香江留下哪些靓丽风景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22 11:12

正文

湖南小伙儿韩港归怎么也没想到,1997年7月1日出生的他,在18岁那年盛夏接到家乡征兵办的电话:“你被分到了解放军驻香港部队。”


在此之前,韩港归对驻香港部队的印象几乎为零。但他记得,家里好像有一套当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录像光碟。他决定翻出来看一看。


电视画面中,一路上,国旗、区旗、紫荆花――争相辉映。群众撑伞站立在雨中,不停地向行军纵队抛掷鲜花。身着戎装的解放军战士,威武霸气,激动万分。


1997年6月30日,深圳市20余万群众在通往口岸的主要道路欢送驻军官兵。(资料图)


7月1日8时许,石岗机场上空第一次出现了机翼上标有“八一”军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机。


“来了!来了!” 石岗机场外,人们注视着天空越来越闪光的光点。一架、两架……6架机翼上标有“八一”军徽的直升飞机依次着落。


当时作为候补的二大队飞行员杨革胜和于廷福并不在这一批次,不过,他们的兴奋之情丝毫不亚于第一批进驻香港的战友。


“当时我们在深圳‘备份’,呆了两周,忙得衣服都馊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已经在驻香港部队服役20年的杨革胜激动得像个刚毕业的军校生,对记者滔滔不绝。



都说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与有着20多年军龄的杨革胜一样,在驻香港部队,这里的每一个官兵身上似乎都“元气十足”,这样的精气神儿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务高低,不过,身为驻港兵,在他们的军旅生涯里,这种朝气蓬勃的状态是在相当强大的自制力下显现而出的。


“驻军无小事,事事连政治”

踏上香港的土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派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景象映入眼帘。不同的政治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这样的现实的确很容易让每年轮换进港的年轻官兵心生疑惑:“国家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还是有反党反国家的声音?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究竟哪个好……”


身居闹市,置身霓虹,两种制度,不同法律要求,时刻面临环境的考验。驻香港部队的战士们用实际行动拉直了这样的问号。



2014年,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汽车连驾驶员唐存亮开车前往深圳龙华装载港内保障物资。谁知,抵达商户的小唐刚下车准备叫商家开门,一个守候在门口的地方群众便走近他,又是递烟又是拿水,试图讨好小唐。小唐谢绝了该男子的好意,但眼前的这个陌生人依旧缠着他。


“兄弟,我这有点东西,能不能帮我往香港带一下?”说着,陌生男子拍了拍夹在胳膊下的皮包,并冲他使眼色,“放心,绝对不会亏待你。”


小唐明白了该男子的用意,严肃地说:“对不起,我们只运输部队物资。”


不少人以为,驻港汽车兵常年往返于深港两地,进出海关实行免检,帮亲友从港内捎购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实际上,出车期间,除驻军安检站等指定地点要下车执行任务、稍事休息外,全程都不允许自行下车,香港繁华的街景也就成了与他们擦身而过的风景。让该汽车连官兵引以为傲的是,自组建以来,连队官兵累计安全行车1080多万公里,没发生一起违规事件。


在港内,面对香港市民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哪个好”这类问题,中环机务站中士吴甜的做法让她收获了一大批“迷妹”。


有一年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期间,一个学生问她,“你觉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哪个好?”“大陆有没有民主自由?”


第一次面对这么尖锐的问题,吴甜没有慌张,她耐心地用学习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事实,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从科技、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方面谈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列举鲜活事例谈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让很多参加活动的香港中学生对“一国两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夏令营结束半年后的一天,吴甜的战友跑来,说有几个香港学生在营区门口找她。向上级请示过后,吴甜来到营门口发现,来看她的竟然是之前在夏令营带过的学生。


“班长,我还想参加军事夏令营,等我考上大学后再报名!希望还是你当我班长!”


“班长,怎么那么久都没有看到你?你什么时候外出,一定要找我们玩噢!”


虽然驻军规定军事夏令营的教官不能给学生留个人联系方式,但看到眼前这些年纪和自己妹妹年纪相仿的香港学生还惦念着她,吴甜心里依旧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参加军事夏令营的香港学生在闭营前为班长张杨娴“特制”了一本厚厚的纪念册,读来让人感动。中国军网记者乔梦 摄


作为一支驻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军队,在香港,每一名驻港官兵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从成为驻港一兵的那天起就知道,驻军无小事,件件靠法治,事事连政治。


驻香港部队法律处处长兼对外发言人姜波上校告诉记者,香港现行的800多部条例、2000余部附属立法中,近百部直接规范驻军行为——飞机升空训练、舰艇出海要通报香港特区政府,实弹射击要提前在《宪报》发布公告。为了遵守香港的噪音管理法规,也为了照顾港人晚睡晚起的习惯,驻香港部队因此成为解放军序列中唯一一支营区不响军号、不喊呼号的部队。


为了严格遵守香港的海关法,驻军还分别在港内外设立了安全检查站,对所有进出港的人员、车辆、舰艇、飞机、物资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从将军到士兵无一例外,连带香烟等物品的数量都必须符合香港法律的要求。


2016年底,771艇教导员王雄在组织舰艇编队进港归建前,发现一名干部提包中放着一整包烟,按照香港法律规定,驻军明确每人每次进港只能带19根烟,王雄当即要求这名干部把包装拆开,抽掉一支烟再带进港。


这名干部拆着包装,多少忍不住发点牢骚:“你说19根和20根烟有多大区别啊,为什么多带1根就不行?”王雄当即回答他:“这就是法律规定,多1根性质就变了,就是违法!”


在香港这个高度法治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强化官兵文明守法、依法办事观念?驻香港部队可以说下了不少功夫。他们周有“法规课”,月有“法规日”,季有“法规考评”,每次重大活动首先对照法律条文。他们还编写了《驻军人员法律指南》等20多部具体化的实施细则,依据基本法、驻军法制定了53部规定,形成了具有驻军特色的制度体系。每一名轮换进港的官兵必须通过考核才有资格进港。


“香江卫士”联合军演。易定 摄


弹丸之地练精兵

特殊的环境和法制,让驻军的训练、生活和作息悄然发生改变。内地军营习以为常的军号在这里听不到了;空军飞行训练尽量避开休息时间和居住集中的地区飞行。再加之繁华的香港寸土寸金,给驻香港部队的军事训练提出了近于苛刻的要求,能否在方寸之间练精兵,是驻香港部队必须解决的课题。


好在,现如今的驻军官兵已转变法治思维,从这种限制中看到的不再是“不便”,而是学会了通过法治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重要军事行动和联合军演,坚持先法律咨询再作决策部署。他们根据香港的训练环境和特殊要求,摸索行成港内与港外、室内与室外、在营与跨营、分训与混训、自训与送训、实兵与模拟的组训模式。


“驻军能否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关键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常态化战备为牵引、以实战化训练为抓手、以信息化转型为推动,提高部队硬实力,锻造能打胜仗的精锐之师。”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介绍。


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发现在驻香港部队各营区,联演联训已成常态。各军兵种共同探讨联合作战理论、完善联合作战方案;共同研究制订联合训练计划。陆军出身的干部穿上了海军军装、空军军装,军种之间、机关与部队之间组织干部交叉任职,培养军兵种联合指挥人才。作为全军第一支三军合成的部队,驻香港部队发挥三军编制优势,开创了具有驻军特色的建设与工作方法。



2017年6月6日,“惠州舰”“钦州舰”从驻香港部队昂船洲海军基地出发,编队开进巡航,并组织巡逻护航、跟踪监视等课题演练。与此同时,驻香港部队石岗空军基地起飞3架武装侦察、搜救直升机,对香港可疑目标进行空中侦察和巡检,并编队进行超低空机动追踪、空中特情处置等课目演练。这是驻香港部队为有效履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上和空中防务,今年组织的例行海空联合巡逻行动。


2016年10月31日,驻军组织“香江卫士”联合实兵演习,三军联合指挥,20余家港内外媒体现场报道,500余在港及港方人员观摩。20年来,这样的联合实兵演习已举行过多次,它展示的,不仅仅是驻香港部队的形象,重要的是驻军的能力自信!


营区开放日,驻香港部队仪仗队入场。易定 摄


“既谨慎又勇敢地走出去”

进驻香港的头几年,在这样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社会里,封闭式管理使得驻军在香港有了“隐形部队”的绰号,普通香港市民平时很难接触到驻香港部队官兵,而战士外出也需要严格的审批制度。


但在开放的社会里,隐秘往往带来想象。


“虽然部队施行的是封闭化管理,但这些年,我们也在主动融入香港社会。”驻军某旅作训科科长陶伟对记者说,现如今,战士外出有了多种方式,还有每年定期组织的海训和高强度行军拉练。此外,对任务完成好的,会有奖励外出,帮助战士舒缓心理。


“既谨慎又勇敢地走出去”,是陶伟对驻香港部队这些年变化最大的感触。


“2014年春天,我们在大帽山公园进行50公里拉练,路线就设计在山野里,还要避开周末,设置移动厕所,该考虑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生怕出一点闪失。但是,不走出去也是不行的。”


保卫科科长赵贤飞提起自己在香港工作9年的感受,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越来越自信”。


“以前我参加一些活动,涉及到给香港市民讲国防知识,都不敢让他们提问,讲完拎包就走,从领导到自己都很紧张,生怕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敏感问题,把握不好度。”


记者面前的赵贤飞侃侃而谈,让人很难与当时那个忐忑又不自如的他联系到一起。


“感谢解放军为香港做的贡献”

在香港,不论来到哪个驻军营区,记者发现,表达自如、气宇轩昂、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几乎是每一个驻港官兵的“标配”。


靠制度规范行为,靠养成提高素质,是驻香港部队进驻20年来坚持不懈的做法。他们从新兵一入伍就着力强化军容军姿、礼节礼貌、文明用语等基础训练,一点一滴抓养成。“形象重于生命”也是记者此行听到驻港官兵提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从熨烫齐整的衬衫,到乌光锃亮的皮鞋,每名驻港兵都颇有仪仗队员的风貌。


“我们每个连队都配有熨烫机,对个人形象都有很高的要求,毕竟代表的是解放军形象嘛!”在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的营房里,韩港归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提到形象窗口,20年来,驻香港部队先后28次开放军营,62万余名香港市民入营参观,还举办了12届青少年军事夏令营、6届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17次参加香港“义务植树日”活动,7600多名官兵为港民献血338万毫升,成为每年单次香港献血最多的团体。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


驻军官兵开展“关爱幼童”公益活动。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劲的寒潮席卷香港,导致气温骤降,风寒刺骨,驻守某山地执勤点地面更是罕见地结了冰。突如其来的恶劣寒潮让数十名游客措手不及,只好蜷缩在保安岗亭等待救援。


看到距离营区30米的保安岗亭里人越聚越多,驻香港部队执勤点干部戴航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被困游客缺少食品和饮用水,戴航焦急万分:此前没有此类先例,主动救助是否违反香港法律规定,游客会不会接受援助;如果不救助,眼睁睁地看着游客受难,又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符。


两难之际,戴航拨通了政委陈文献的电话。陈政委让戴航立即进行救助准备,同时向驻军机关请示。得到批复后,陈政委告诉戴航:“主动救助不违反相关规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被困香港市民度过难关。”戴航立即让人煮好鸡蛋面,送给被困的香港市民填饱肚子,之后又拿来矿泉水分发给他们。


下午5点左右,香港政府救援队上山开展救援,但因气候恶劣,救援队也被困在了保安岗亭。眼看被困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是官兵之前的举动打消了香港市民的疑虑和心结,一名保安主动找到戴航,想让被困人员进入营区休息。


经请示批准后,戴航将被困人员带到饭堂休整,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帮助。与此同时,协调车辆尽快送补给上山。


驻守某山地执勤点的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被困的香港市民游客、保安和香港政府服务队的救援人员共40多人请到饭堂休息。看到游客们都衣着单薄,他们打开空调制暖,还拿来迷彩大衣给被困游客御寒。见一名游客摔伤骨折,行动不便,戴航便指派卫生员进行照顾。晚上11时40分左右,天气好转,香港政府加大救助力度,分批次组织被困人员下山。7天后,被困的游客将感谢信送到执勤点官兵手中,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盛赞驻香港部队是“香港人的守护神”。


回访联谊活动中,香港学生和自己的教官合影留念。中国军网记者 乔梦摄


今年4月下旬,新围营区组织香港大学生军事夏令营回访联谊活动,几十名香港学生重返军营,与教官相聚。这当中有不少学生都对参军入伍充满了兴趣。


“之前有了解,港民不能报名参军,所以我可能毕业后当一名警察。”即将步入职场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梁颖然对记者讲,“我觉得我们香港人一直都知道他们在不同军营里有训练,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我们,尽到防务职责。真的很感谢解放军为香港做的贡献,他们做了这么多,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所以我也希望他们能多组织一些开放活动,让我们接触他,走近他。”


驻港20年,驻军官兵与香港市民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和交流中越贴越近。


驻香港部队与香港市民一同参加“香港植树日”公益活动。周汉青 摄


“来到驻香港部队后,最让你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同一个问题,在驻港官兵身上得到的回答不同,却又近乎相同——


“有一次,我们坐车外出执行任务,中途遇到红绿灯时,旁边有一辆香港小学的校车,搭载了很多学生。他们看到我们的臂章,竟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向我们敬军礼。” 驻军文工队刘凯干事对记者说,“那是我感到最引以为傲的一次‘偶遇’。”


他补充道:“2016年中马联演,随团有马来西亚当地的导游一直陪同做翻译,临走前他跟我们讲,自己的祖辈是中国人,如果他是中国公民,一定会报名参军。”


“2015年5月,我们车队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积水,我看到远处路肩上有赶路的行人,要是还按正常速度行驶肯定会把水花溅到他们身上。于是我一边快速将应急车灯打开,一边踩制动减速。等到靠近行人时,车速已经降到了5码左右,车轮没有溅起水花。当时路边的市民发现我特意为他们减速,几个人同时高高竖起大拇指向我致敬。那时,我觉得身为一名驻港兵,真自豪。”汽车连七班长唐存亮对记者说。


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战士韩友达给记者讲起他所遇到的暖心事。


“去年7月,石岗营区举行军营开放日活动,我担任直升机展示部分的解说员。临近中午,天气突变下起暴雨,正当我讲解的时候,突然发现头顶上的雨变小了。回头一看,一位香港市民为我撑起了一把伞。我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道了声‘谢谢’。她连忙说:‘解放军同志,你辛苦了,让我为你撑把伞吧!’那一刻,我感觉好幸福。”


这一幕,刚好被一名随行的香港记者拍了下来。他走上前,对韩友达竖起大拇指:“解放军的作风真令人钦佩!”


驻军官兵与香港小朋友合影。周汉青 摄



除了军营开放日、香港“植树日”等公益活动外,驻香港部队文工队创排表演《情满香江》《香江卫士》等大型文艺晚会,可以说是另一种与香港市民 “文艺范儿”式的精神交流。


驻香港部队文工队吴干事讲起到香港后让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几年前,我们在外参加香港政府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晚会刚刚结束,现场观众情绪非常高涨,大家正鼓掌谢幕。突然,有一个香港男子从观众席站起来,挥舞着双臂对着舞台上的我们高呼:解放军万岁!”


“其实在港人眼中,我们也是他们的明星。”驻香港部队文工队队长赵博对记者说,“每次外出表演在后台候场,港民见到我们驻港官兵,不是合影拍照就是上前问候,他们对解放军充满了好奇与敬仰。”


这种好奇是双向的,就在前不久,韩港归所在的特战一连被中央军委授予“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荣誉称号。


还有不到半个月,韩港归就要迎来他的20岁生日。当记者问起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时,他顿了顿,微微抬头:“我想争取一次奖励外出,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有象征香港标志的紫荆广场。我想去那里好好看看我这个驻港兵日夜守卫的香江。”


韩港归期待着,2017年7月1日的到来。


  延伸阅读  

长按二维码,阅读进驻香港20年更多内容

不忘初心,永葆“不锈钢”本色


长按二维码,阅读进驻香港20年更多内容

敬礼,祖国!》


  相关链接  

进驻20年,驻香港部队就这样成为“定海神针”

“数”说驻港部队20年的那些事儿

走近香港中环军营执勤官兵:他们,守望着繁华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乔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