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个在南非做生意的朋友回国在北京中转,于是见面聊了会儿天。
他的状态非常不错,现在经营一家财务顾问公司,按他的话说“感觉钱太好赚了,就是自己一天时间就那么多”。有种当下的每分钟都能物化换成钱的。
不听他的顺境有多美好,于是我把话题引向他在南非最初的阶段。
果然,
故事的画风一下子变得凄风苦雨
。
国内的本科,澳洲的硕士。2010年,硕士毕业的时候,人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像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如此吧。)
刚好这时候,遇到一个老乡,老乡在南非开公司,于是就邀请他去南非给自己做事。并许诺帮他办好所有的签证,并提供他吃住。
于是就去了。
去了之后发现,这个老板的生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基本没有什么业务可以做。于是,老板让他在老板女儿开的招待所当前台。
干了三个月之后,他就有点崩溃了。刚好在报纸上看到中国银行在南非的分公司招聘,于是就去应聘了。很轻松就应聘上了。
没想到,南非的华人圈很小,银行有个职工跟他老板很熟,于是就把这事儿告诉他老板了。这个老板非常生气,去银行大闹一场。把这事儿搅黄了。
同时晚上回来,就把他赶走了。说他是个白眼狼云云。
我们平时在国内习惯了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从来没有愁过。但是南非是没有公共交通的。没有地铁,没有公交,甚至没有出租车。而且他老板的房子还在郊区。
而那个时候,在南非,他只认识他老板。
人在绝境中,往往脸皮会变厚。
他想起工作中曾经打过交道的一个人住在这附近,于是厚着脸皮去求助,所幸,那个人是个热心的人,收留了他。
此时,他又不愿回家,因为觉得丢人。同时又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路。好吧,于是他厚着脸皮在这个收留他的人家里住了2个多月。
他说,现在想想,这种处理方式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感觉自己设想一百个剧本也不会如此,但是在当时恰恰就是这样。赖在几乎算陌生人的家里2个多月。
后来,找到了一个福建人开的工厂。发现他这是可以提供住宿的,于是就去了。
“那个住宿,我给你描述一下啊”,“就是在工厂里边的空地方,隔了一排的隔间,里面没有窗户,也没有任何装饰,就是一张床。门口就是机器。”
于是天天晚上在机器轰鸣中,睡了整整一年多。
你说赚钱吧?一个月就一万块钱。你说积累工作经验吧,名校硕士毕业,在这工厂里,能积累啥?你说丰富人生吧,天天在这小黑屋里跟个血汗工人一样,怎么丰富?
于是他决定灰溜溜的回家。回到国内家中。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他在报纸上又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是一家有意在南非开拓地产业务的房地产公司,总部离自己家很近。于是就去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