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予心之乐
码字是一场修行,让我们共同提高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小心!有些借着别人葬礼开直播敛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予心之乐

【甄选总结】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予心之乐  · 公众号  ·  · 2025-01-17 08:55

正文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溆浦县财政局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全面监督下,在省厅、市局的正确指导下,溆浦县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忠实履职、积极作为,扎实做好财政工作。现就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财源建设,让“进”的劲头更加有力。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结合县域实际,充分发挥抓收保收主导作用,努力推动财政收入增长。截至12月底,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9亿元,同比增长7.38%,为年初目标的100.3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66亿元,非税收入完成5.73亿元。一是加强财政增收管理。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坚持实行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财税部门协作,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二是全力推进财源建设。抢抓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加大重点项目投资,推动园区企业向好发展,翱康生物等5家企业入选“湖南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文理生物完成“新四板”科创板挂牌、大盛建材等4家企业成功认定专精特新企业、鸿新实业年产500万吨精制砂项目建设完工,我县财源增势强劲。三是努力提升资源质效。科学编制全县矿业发展规划,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硅砂等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产源头管控。结合行业属性和资产属性,紧紧把握财政、国资、金融统筹联动机制,在有效解决“确认、确权、确值”的前提下,充分激活资源。截至12月底,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共获得收益0.21亿元;国有资产资源处置成交共计11.14亿元,实际入库3.54亿元。其中:深子湖镇贺家冲硅砂采矿权出让收入7.35亿元、溆浦沙溪河等6条河道的砂石开采权出让收入2.27亿元、洑水湾乡江西界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收入0.59亿元、沿溪乡楠木洞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收入0.25亿元。

(二)全面深化改革,让“保”的重点更加突出。 严格按照过“紧日子”要求,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原则,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支出管理。截至12月底,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49亿元,同比增加4.79%。一是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统一预算分配权,严格遵循“先定事后定钱”的原则安排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二是“三保”保障更加有力。按照库款优先保障“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再保障县里重点工作、考核性支出、县内项目建设支出的顺序,统筹抓好财政支出。全年“三保”支出33.24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15.51亿元,“保工资”支出16.49亿元、“保运转”支出1.24亿元。三是民生支出重点突出。截至12月底,我县民生支出4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15%。其中教育支出14.82亿元,占比达到24.10%,农林水支出13.16亿元,占比达到21.40%,社会和保障就业支出12.09亿元,占比达到19.66%。1-12月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补贴项目96项,补贴资金5.20亿元,惠及群众117.31万人次。四是衔接资金有序安排。在不再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第一年,我们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协作,出台了《溆浦县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方案》(溆农联〔2024〕13号),全年有序安排衔接资金1.9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31亿元、省级资金0.49亿元、市级资金0.02亿元、县级资金0.16亿元。截至12月底,中央衔接资金实际支付1.31亿元,支付比例100%。五是产业资金加大投入。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加大产业发展有关资金投入,全年安排招商引资专项资金0.2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66亿元,保障招商引资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六是其他支出统筹有效。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既有效保障重点支出,又做好统筹兼顾,有力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投入资金购买各类专业救援装备917套;拨付0.20亿元支援受灾点恢复和困难群众救助;安排奖补资金0.1426亿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97个,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推动了乡村振兴。

(三)加强财政监督,让“管”的质效更加凸显。 为确保财政资金“笔笔花在刀刃上”,我们多措并举抓监管。一是全面实行绩效管理。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县2024年本级预算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项目资金实现全过程监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部开展,并选取了2个部门整体和12个专项,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其中评级为“优”的有8个,评级为“良”的有6个,提出问题建议数42个。二是不断加强采购管理。严格按照政策,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今年,全县政府采购项目已备案共192次,其中公开招标11次、竞争性磋商165次、竞争性谈判15次、单一来源1次。已备案项目预算金额2.88亿元,其中已中标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为2.6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2.47亿元,节约资金0.19亿元,节约率为7.02%。三是持续加强财政评审。引入先进的评审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结算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对评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提前识别和评估。全年共审定预算项目218个,送审金额总计20.07亿元,审定金额18.42亿元,审减金额1.65亿元,审减率达到8.19%;全年结算项目送审229个,送审金额4.81亿元,审定金额4.46亿元,审减金额0.35亿元,审减率7.23%;财务决算项目送审1个,送审金额0.75亿元,审定金额0.74亿元,审减金额0.01亿元,审减率1.33%;完成30万元以下小额项目备案663个,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四是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积极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非税收入检查和常规建设性督查检查,积极督促问题整改。做好做实“三湘护农”专项工作,督促退回违规领取惠民惠农补贴资金19.96万元;核查发现因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应享未享需补发耕地地力保护、实际种粮一次性、稻谷目标价格等三项补贴资金76.54万元,现已全部补发到位,惠及全县25个乡镇6276户;向县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5个。

(四)着力防范风险,让“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大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一方面做好债务偿还工作。截至12月底,我县共偿还各类债务本息15.86亿元,其中本金11.48亿元(政府债务0.56亿元,隐性债务7.56亿元、关注类债务0.55亿元、经营性债务2.81亿元),各类债务利息4.38亿元。另一方面做好债务缓释工作。截至12月底,有序缓释债务6.95亿元。其中:向省厅申请再融资债券5.02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金,融资政府平台公司采取“自接自盘”方式,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缓释到期债务1.93亿元。

(五)坚持党建引领,让“干”的作风更加优良。 严格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党建引领,不断优化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作风。一是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年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交流研讨5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树牢“大党建”理念。把党建工作放到全局中谋划和推进,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全年办理民生实事142项,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三是认真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3次,积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用好管好微信等社交平台,自觉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四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要负责人坚决履行好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自觉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五是高效统筹各项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清廉机关、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县财政局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1.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县级财政自给率偏低,地方支出依赖上级转移支付比例达到82%以上。二是县财政收入结构有待优化,地方缺乏稳定的高附加值产业支撑,非税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影响了收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支出压力仍然较大。 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矛盾较为突出,部分项目支出增长较大。一是教育支出考核要求“两个增长”的硬性规定,使支出基数越滚越大。二是国家不断出台调资政策,人员刚性支出居高不下。三是上级大多数建设类项目要求县本级财政提供配套,如2024年的水利国债项目需要我县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000余万元等。这些进一步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

(二)财源建设有待加强

1.财源结构有待优化。 重大财源和税源点建设不足,新兴产业发展不够,传统产业转型偏慢,新动能支撑能力不足,仍然存在依靠土地、资源税收,抗风险能力较弱。2024年主体税种仅完成1.19亿元,占比10.45%。

2.税收持续增长乏力。 虽然我县资源丰富,硅砂产业、石材产业、湘维公司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来势较好,但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

3.产业税源转化不够。 我县特色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支柱产业不强,骨干税源企业较少,新引进的企业还处于扶持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12月底,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46家,同比减少12家,下降20.69%,产业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税源优势。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溆浦县财政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落实“五新四城”战略,大力实施“四强四新”举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进一步抓好财政增收。 一是加强财源培植。把抓好财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措施、协同推进。通过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补齐产业短板,培植更多的财源增长点,确保财税收入质量和总量“双提升”。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综合治税措施,扩大平台共享数据范围,形成综合治税合力,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产业发展。积极增强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和引导撬动作用,着重支持园区发展。认真落实财政金融政策,用好用活各类金融等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